日益旺盛的跨云存算联调需求对跨云数据访问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跨云数据访问速度较高的基于数据冗余技术(纠删码和多副本)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因其存储开销较低、容错性较高而成为当...日益旺盛的跨云存算联调需求对跨云数据访问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跨云数据访问速度较高的基于数据冗余技术(纠删码和多副本)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因其存储开销较低、容错性较高而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通过缩短编码块传输用时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现有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尝试引入缓存技术并优化编码数据访问方案.然而,由于现有方法的缓存管理粒度较粗且未协同优化缓存管理与编码数据访问方案,导致其存在缓存命中量低、缓存命中增效低、低传输速度编码块访问量大等问题,使得其编码块传输用时仍较长.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跨云存储系统框架(IPFS-based 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ramework,IBCS),可基于IPFS数据分片管理机制实现细粒度的缓存管理,从而可提高缓存命中量.然后,提出一种面向存算联调的跨云纠删码自适应数据访问方法(adaptive erasure-coded data access method for cross-cloud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AECAM).AECAM以编码块(含缓存编码块)与数据访问节点的分布为依据评估数据访问过程中各编码块的传输速度,并据此制定可避免访问低传输速度编码块的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此外,AECAM可识别出其制定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时易选中且实际传输速度较低的编码块,并将其缓存在数据访问节点附近,从而可同时提高缓存命中量和命中增效.最后,基于IBCS和AECAM构建了面向跨云存算联调的存储系统(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C2S2).跨云环境下的实验表明,相较于现有引入缓存的基于纠删码的存储系统,C2S2可以将数据访问速度提高75.22%~81.29%.展开更多
虽然面向服务架构(SOA)具有跨平台、松耦合等特性,但其并不支持异构数据源直接访问及处理。为了在数据访问中减少对应用程序的依赖,采用数据服务初步实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访问机制。在分析传统异构数据访问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虽然面向服务架构(SOA)具有跨平台、松耦合等特性,但其并不支持异构数据源直接访问及处理。为了在数据访问中减少对应用程序的依赖,采用数据服务初步实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访问机制。在分析传统异构数据访问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SOA中Web服务不能直接访问数据源的问题,探讨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服务和基于数据服务的访问方式,并对基于SOA的数据服务平台进行了研究。使用微软的ADO.NET Data Service实现了数据服务,通过实例验证了数据服务不仅能够直接访问数据源,并且能通过标准的Web服务接口集成到SOA中。与其他数据访问方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服务不依赖应用程序即可对异构数据源进行统一访问。展开更多
首先介绍了OPC(OLE for processcontrol)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组成模型。在分析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两种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以WTOPCSvr.DLL工具包为平台,使用工具开发模式实现其开发的主要步骤。重点阐述了基于PA...首先介绍了OPC(OLE for processcontrol)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组成模型。在分析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两种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以WTOPCSvr.DLL工具包为平台,使用工具开发模式实现其开发的主要步骤。重点阐述了基于PA150通信协议,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中硬件驱动通信模块采用串口编程方式实现的方法,并给出了通信两端的主要配置过程,基于该方法和过程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已成功应用在某煤矿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日益旺盛的跨云存算联调需求对跨云数据访问速度提出较高要求.因此,跨云数据访问速度较高的基于数据冗余技术(纠删码和多副本)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因其存储开销较低、容错性较高而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为通过缩短编码块传输用时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现有基于纠删码的跨云数据访问方法尝试引入缓存技术并优化编码数据访问方案.然而,由于现有方法的缓存管理粒度较粗且未协同优化缓存管理与编码数据访问方案,导致其存在缓存命中量低、缓存命中增效低、低传输速度编码块访问量大等问题,使得其编码块传输用时仍较长.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跨云存储系统框架(IPFS-based 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ramework,IBCS),可基于IPFS数据分片管理机制实现细粒度的缓存管理,从而可提高缓存命中量.然后,提出一种面向存算联调的跨云纠删码自适应数据访问方法(adaptive erasure-coded data access method for cross-cloud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AECAM).AECAM以编码块(含缓存编码块)与数据访问节点的分布为依据评估数据访问过程中各编码块的传输速度,并据此制定可避免访问低传输速度编码块的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此外,AECAM可识别出其制定编码数据访问方案时易选中且实际传输速度较低的编码块,并将其缓存在数据访问节点附近,从而可同时提高缓存命中量和命中增效.最后,基于IBCS和AECAM构建了面向跨云存算联调的存储系统(cross-cloud storage system for collaborative scheduling of storage and computation,C2S2).跨云环境下的实验表明,相较于现有引入缓存的基于纠删码的存储系统,C2S2可以将数据访问速度提高75.22%~81.29%.
文摘虽然面向服务架构(SOA)具有跨平台、松耦合等特性,但其并不支持异构数据源直接访问及处理。为了在数据访问中减少对应用程序的依赖,采用数据服务初步实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访问机制。在分析传统异构数据访问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SOA中Web服务不能直接访问数据源的问题,探讨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服务和基于数据服务的访问方式,并对基于SOA的数据服务平台进行了研究。使用微软的ADO.NET Data Service实现了数据服务,通过实例验证了数据服务不仅能够直接访问数据源,并且能通过标准的Web服务接口集成到SOA中。与其他数据访问方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服务不依赖应用程序即可对异构数据源进行统一访问。
文摘首先介绍了OPC(OLE for processcontrol)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O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组成模型。在分析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两种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以WTOPCSvr.DLL工具包为平台,使用工具开发模式实现其开发的主要步骤。重点阐述了基于PA150通信协议,OPC数据访问服务器中硬件驱动通信模块采用串口编程方式实现的方法,并给出了通信两端的主要配置过程,基于该方法和过程的OPC数据访问服务器已成功应用在某煤矿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