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背景下MOOC模式的数据理性及本土涵化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晓雯 崔延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9,共6页
MOOC是一种基于数据理性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手段。为全面把握我国MOOC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智能化、微纳化、动态化的大数据时代为背景,该文以场所、主体、知识三者交互的现代性逻辑为起点,对MOOC模式... MOOC是一种基于数据理性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手段。为全面把握我国MOOC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智能化、微纳化、动态化的大数据时代为背景,该文以场所、主体、知识三者交互的现代性逻辑为起点,对MOOC模式的数据理性及其根源、表现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剖析,将新型网络教学从场所脱域、主体缺失的"时空分异"以及均质化的数据植入引向"情境化"的共同体认知体验。并通过"沉浸式"的场所经营、"交互式"的文化涵化机制营造以及"本土化"的知识建构,顺应全球地域化的发展趋势,回归教育的时空连续统本质,为MOOC模式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契机,也为大数据时代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寻找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MOOC 数据理性 本土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N的数据影响交互流程变化感知分析方法
2
作者 郝惠晶 方贤文 张希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8-1712,共15页
流程模型的变化挖掘作为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业务系统可信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流进行变化分析,或将控制流与数据流进行融合分析,较少考虑数据变化对跨域交互流程中行为和数据的变化链影响。... 流程模型的变化挖掘作为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业务系统可信管理的关键点之一。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流进行变化分析,或将控制流与数据流进行融合分析,较少考虑数据变化对跨域交互流程中行为和数据的变化链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模型和标记(DMN)的数据影响交互流程的变化分析方法,首先提取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过程模型和标记(BPMN)决策模式,将流程上下文数据建模在单独的决策模型中。然后将BPMN与DMN相结合进行控制流与数据流融合建模,并分析生成的数据感知流程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影响分析识别数据变化对后续的流程执行及数据的联动变化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控制流与数据流约束下的变化传播区域。最后利用CPN tools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比较实验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影响下的交互流程变化传播的一致性度相对较高,并优化了模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感知 决策模型和标记 数据影响 数据感知合理性 跨域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资源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数据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绍平 郑巧英 +2 位作者 孙华 黄镝 徐莹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5,98,共4页
信息资源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以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为线索,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服务流程为基本切入点,为数字图书馆各个层面、各个运行阶段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可扩展的元数据框架。调查、分析用户需求,建立系统的数... 信息资源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以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为线索,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服务流程为基本切入点,为数字图书馆各个层面、各个运行阶段的管理机制构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可扩展的元数据框架。调查、分析用户需求,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是设计元数据规范的有效方法。元数据框架的设计借鉴了<indecs>与PREMIS数据模型,采用设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在信息采集、加工、服务三个模块的E-R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归并,建立了基础管理性元数据框架的数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资源 理性数据框架 PREMIS 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视域下网络舆情治理的范式转换与对策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光梁 王宇豪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74,共11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情进入全新的数据化治理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舆情治理范式在治理场域与主体、治理议程、治理模式和治理途径四个维度应然转变。多元治理与行动主体联动钝化、大数据信息茧房效应与公众传播极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舆情进入全新的数据化治理时代。大数据时代的舆情治理范式在治理场域与主体、治理议程、治理模式和治理途径四个维度应然转变。多元治理与行动主体联动钝化、大数据信息茧房效应与公众传播极化、全面理性主义与信息碎片化、媒介道德与注意力经济市场利益化成为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矛盾与发展困境。遵循大数据技术下网络舆情治理范式,贯彻网络舆情治理的“群众至上”宗旨,打造网络舆情治理的媒体融合互通模式,强化网络舆情治理的行动主体联动共治机制,促进“数据理性”与“理性思维”相融相生,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网络舆情 范式转换 数据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K~100K温区He-3低温热物性数据计算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宁 陈国邦 黄永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1-29,共9页
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 ,低温下He 3的性质与He 4有很大差异。对于4K~ 2 0K气相He 3的性质可利用改进的Strobridge方程来计算 ;而在 2 0K~ 1 0 0K温区 ,通过引入对比德布罗意波长作为第三参数来描述量子效应而建立的改进量子对比态模型... 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 ,低温下He 3的性质与He 4有很大差异。对于4K~ 2 0K气相He 3的性质可利用改进的Strobridge方程来计算 ;而在 2 0K~ 1 0 0K温区 ,通过引入对比德布罗意波长作为第三参数来描述量子效应而建立的改进量子对比态模型可用于计算该温区He 3的性质。基于上述计算方法 ,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 ,建立了He 3低温热物性数据库 ,该数据库可以计算压力在 1 0MPa以下、温度介于 1K~ 1 0 0K之间He 3的pVT性质、焓、内能、熵、热导率和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He-3热物性 数据 热物理性数据 低温流体 Strobridge方程 低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组分的热物理性质计算方法库
6
作者 段琴 王雄 徐博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211-213,共3页
提出的热物理性质计算方法库与文献[1]中的基础物性数据计算方法库组成了一个内置于原油蒸馏过程模型与在线优化软件中的物性数据计算方法库。本文介绍了方法库中的部分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虚拟组分 热物理性数据 蒸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猪生长性能自动测定系统的数据正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杜秉华 楼平儿 王燕丽 《猪业科学》 2017年第5期110-113,共4页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自动"生长性能测定设备(简称为"自动测定设备"),就可以把运行过程中的人为管理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往往把从测定设备里得到的实测数据直接拿来进行后续性能等分析。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自动"生长性能测定设备(简称为"自动测定设备"),就可以把运行过程中的人为管理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往往把从测定设备里得到的实测数据直接拿来进行后续性能等分析。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自动测定设备本身的精确度(奥斯本为1.5%)并不等于数据正确性,而且机械粘连、断料、动物行为等因素都会对数据正确性造成影响。该文从数据正确性的3个组成方面(数据精确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入手,从负采食量、单次采食大于1500g和最大采食速度等方面详细阐述在测定设备运行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及对育种值估计误差较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能自动测定设备 数据精确性 数据准确性 数据理性 动物行为 育种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using the Log-Cosh function and distant sensor-removed P-wave arrival data 被引量:5
8
作者 PENG Kang GUO Hong-yang SHANG Xue-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712-725,共14页
Source location is the core found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To date,commonly used location methods have usually been based on the ray-tracing travel-time technique,which generally adopts an L1 or L2 norm to esta... Source location is the core found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To date,commonly used location methods have usually been based on the ray-tracing travel-time technique,which generally adopts an L1 or L2 norm to establish the location objective function.However,the L1 norm usually achieves low location accuracy,whereas the L2 norm is easily affected by large P-wave arrival-time picking errors.In addition,traditional location methods may be affected by the initial iteration point used to find a local optimum location.Furthermore,the P-wave arrival-time data that have travelled long distances are usually poor in quality.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esents a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method using the Log-Cosh function and distant sensor-removed P-wave arrival data.Its basic principles are as follows:First,the source loc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Log-Cosh function.This function has the stability of the L1 norm and location accuracy of the L2 norm.Then,multiple initial points are generated randomly in the mining area,and the established Log-Cosh location objective function is used to obtain multiple corresponding location results.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50 location points with the largest data field potential values is treated as the initial location result.Next,the P-wave travel times from the initial location result to triggered sensors are calculated,and then the P-wave arrival data with travel times exceeding 0.2 s are removed.Finally,the aforementioned location steps are repeated with the denoised P-wave arrival dataset to obtain a high-precision location result.Two synthetic events and eight blasting events from the Yongshaba mine,China,were used to test the proposed method.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P-wave arrival data with long travel times were eliminated,the location error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L1/L2 norm and trigger-time-based location method(TT1/TT2 method).Furthermore,after eliminating the Pwave arrival data with long travel distances,the location accuracy of these three location methods increased,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location metho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ource location Log-Cosh function data field theory locatio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主义与后古典经济学
9
作者 徐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24,共11页
经济学主要经历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两个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无法理论解释与建模分析当前新经济现象。本文首次提出后古典经济学,价值观基础是人本主义,方法论基础是离散主义。本文对离散主义进行了定义,微观层面论述了数据理性、... 经济学主要经历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两个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无法理论解释与建模分析当前新经济现象。本文首次提出后古典经济学,价值观基础是人本主义,方法论基础是离散主义。本文对离散主义进行了定义,微观层面论述了数据理性、数据成本与企业边界,宏观层面建立了以制度为核心的离散发展模型。后古典经济学的要旨在于指出当代经济社会正处于离散化解构与全息化重构过程中,社会化大生产的重心从物质转向精神,资源稀缺性从外在的物质资料稀缺,转变为内在的生命时间稀缺。本文最后简述了后古典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分支网络经济、数据经济与平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主义 后古典经济学 数据理性 数据成本 企业边界 资源稀缺 离散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