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相量量测单元数据不同步的双端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广杰 卜明新 +3 位作者 陈伟刚 姜艳丰 周宁 陈晓龙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50,共13页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 针对相量量测单元(phasormeasurementunit,PMU)数据不同步导致参数辨识结果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PMU数据不同步的输电线路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线路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在一定电压等级下的长度适用范围。基于线路的集中参数模型,利用正常运行情况下PMU装置获取的线路两端功率以及电压信息,构建以正序参数和不同步角度为未知量的非线性方程,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求解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其次,在辨识出正序参数以及不同步角度的基础上,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正序、负序以及零序等效电路图,通过正序和负序网络求解出故障距离。在故障距离已知的情况下,基于零序网络构建以零序参数为未知量的方程,并利用L-M算法求解方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搭建单回双端输电线路系统,并对所提正序以及零序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量测单元 数据不同 集中参数模型 正序参数 零序参数 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多步测量数据包丢失的线性离散时变系统鲁棒H_∞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岳炀 钟麦英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88-1796,共9页
研究了类存在多步测量数据包丢失的线性离散时变系统故障检测滤波器(Fault detection filter,FDF)设计问题.采用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故障检测滤波器作为残差产生器,将故障检测滤波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一类随机时变系统的H∞滤波问题,基于... 研究了类存在多步测量数据包丢失的线性离散时变系统故障检测滤波器(Fault detection filter,FDF)设计问题.采用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故障检测滤波器作为残差产生器,将故障检测滤波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一类随机时变系统的H∞滤波问题,基于Riccati方程推导并证明了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将滤波器参数矩阵求取转化为二次型优化问题,通过求解Riccati方程,得到滤波器参数矩阵的显式解.算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滤波器 线性离散时变系统 数据包丢失 RICCATI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态数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瑷珲 葛祎霏 +3 位作者 胡宁宁 但永平 喻俊 卢俊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66-2272,共7页
为了使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辅助康复训练更加符合人体运动特性,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步态数据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首先,以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获取的健康... 为了使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辅助康复训练更加符合人体运动特性,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提出一种基于人体步态数据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首先,以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获取的健康人体步态数据为系统的期望输入;其次,通过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产生驱动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力矩,使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跟踪期望轨迹;然后,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校正模型对机器人的输入力矩进行补偿校正,达到实时校正的目的,从而实现更好的跟踪效果;最后,通过基于实验数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RBF神经网络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三维动作捕捉系统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友好的步态数据采集与情绪识别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虹 唐健凯 +1 位作者 丘雨涵 付心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2,共10页
针对智能家居环境下隐私友好的步态数据,提出一种数据采集与情绪识别方法,通过电容传感器地板采集用户行走数据,形成家居环境下的用户步态数据集;根据采集的数据集提取18维步态特征进行用户情绪识别实验;在GRU_FCN模型基础上,对卷积层... 针对智能家居环境下隐私友好的步态数据,提出一种数据采集与情绪识别方法,通过电容传感器地板采集用户行走数据,形成家居环境下的用户步态数据集;根据采集的数据集提取18维步态特征进行用户情绪识别实验;在GRU_FCN模型基础上,对卷积层和输出层进行修改优化,并提出GRU_FCNPlus模型;对比7种常用模型算法,研究结果表明,GRU_FCNPlus模型在4分类情绪识别任务中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约5%.该方法可采集分析用户的情绪状态、身体状况、行为习惯等,在智能家居环境下的智能感知、人屋交互、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居环境 数据 电容地板 情绪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步态数据的机器人鲁棒自适应PD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瑷珲 胡宁宁 +2 位作者 喻俊 卢俊兰 葛祎霏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38-1746,共9页
针对因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初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提供被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健康人体步态数据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PD控制。在误差扰动有界的情况下,设计鲁棒... 针对因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初期,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提供被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健康人体步态数据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PD控制。在误差扰动有界的情况下,设计鲁棒自适应PD控制策略,不仅能够使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快速跟踪通过动作捕捉系统获得的人体步态轨迹,并且能够避免初始输出力矩过大。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在保证全局稳定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最后,通过角度相似度函数客观评价在所提控制方法下人体运动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鲁棒自适应PD 动作捕捉系统 数据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多步离散数据插值的人脸变形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唐峰 王洵 +1 位作者 董兰芳 万寿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80-82,120,共4页
文章介绍了如何把基于径向基函数多步离散数据插值的方法用在人脸变形技术上,该方法是在对脸部定义的特征点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和已知特征点位移的条件下,利用一种基于迭代的插值方法求出特征点周围的网格点位移,从而进行人脸变形。这种... 文章介绍了如何把基于径向基函数多步离散数据插值的方法用在人脸变形技术上,该方法是在对脸部定义的特征点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和已知特征点位移的条件下,利用一种基于迭代的插值方法求出特征点周围的网格点位移,从而进行人脸变形。这种方法既保证了脸部局部区域变形的精确性和平滑性,又减少了运算的复杂度。在人脸动画方面该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三角剖分 特征点 网格点 径向基函数 离散数据插值 人脸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数据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7
作者 姚健 张乾勇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8期184-188,共5页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体运动的步态数据对其完成步态识别与控制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态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测量足底压力与关节角度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含微处理器、...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和下肢康复机器人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人体运动的步态数据对其完成步态识别与控制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态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测量足底压力与关节角度数据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含微处理器、足底压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能实现步态数据的自动解算、采集和存储。利用该系统成功采集了不同实验对象在不同速率下足底压力数据和关节的角度数据,结果显示出一定的步态特性,为进一步的步态分析与识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数据采集系统 态分析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发展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殿生 申振阳 尹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5-86,共12页
目的 介绍国内外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等医工结合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主要从4个方面总结了下肢辅助康复机器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机器人构型,机构控制策略和算法,步... 目的 介绍国内外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防跌倒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等医工结合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主要从4个方面总结了下肢辅助康复机器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机器人构型,机构控制策略和算法,步态数据采集方法和步态数据分析方法。结论 在国内外对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研究中,机器人的市场定位细分是当前学界面临的挑战。各主流解决方案侧重点都不相同,针对用户细分的方法也不一样。由于主要的目标人群老年人群体用户差异性强,因此用户的个性化训练需求较高,未来需要进一步细化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定位,满足不同情况下不同用户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化训练需求,有望提升步态平衡训练机器人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平衡训练 数据 康复机器人 平衡能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与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梁军 孔令成 +2 位作者 王玉成 曹志刚 朱红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45-49,共5页
分析和识别穿戴者的步态信息,指导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和穿戴者协调同步行走。设计仿人体下肢生物平台,利用传感器系统实时反馈人的步态数据,设计与建立步态数据库,在ADAMS中建立三维离线式仿真系统,结合步态的运... 分析和识别穿戴者的步态信息,指导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使其能够和穿戴者协调同步行走。设计仿人体下肢生物平台,利用传感器系统实时反馈人的步态数据,设计与建立步态数据库,在ADAMS中建立三维离线式仿真系统,结合步态的运动学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为机械结构的设计和驱动单元的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通过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测试,表明机械结构设计合理,可以真实反映关节转矩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外骨骼机器人 数据 态分析与规划 动力学仿真 关节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限制玻尔兹曼机的步态识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兰 于重重 +1 位作者 陈秀新 王鑫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4-248,共5页
传统的步态识别方法难以得到有效的步态特征,而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学习自动获得特征,然而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步态识别时存在一些问题。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快,但训练精度较低;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精度较高,但模型收敛速度较慢... 传统的步态识别方法难以得到有效的步态特征,而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学习自动获得特征,然而现有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步态识别时存在一些问题。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快,但训练精度较低;深度置信网络模型精度较高,但模型收敛速度较慢。针对这两种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两者平衡的算法模型,即深度卷积限制玻尔兹曼机。将卷积神经网络中权值共享、提取图像局部特征等方面的优势融入深度玻尔兹曼机模型中,提高训练精度,减少参数数量。所提算法在CASIA步态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步态识别问题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识别 深度卷积限制玻尔兹曼机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限制玻尔兹曼机 CASIA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通用模型的高可用性步态周期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门慧超 王波涛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0-717,共18页
步态数据分析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与智能数据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步态数据进行分析并求解步态周期段,是该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其中,以波峰波谷识别、步态模板匹配、利用信号处理基本方法为主.这些方法尽管已取得了一定条... 步态数据分析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与智能数据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步态数据进行分析并求解步态周期段,是该领域的一个核心课题,其中,以波峰波谷识别、步态模板匹配、利用信号处理基本方法为主.这些方法尽管已取得了一定条件下的应用,但大多需要预知步态数目、步态模板数据等基本信息,其可用性受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了波峰波谷检测与阈值空间的高可用性步态周期分析方法,通过自动求解预估值并构建自适应区间,根据通用步态模型对缺乏上述信息的未知步态数据进行切分与分析,能够更便利准确地求解步态周期数据.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过滤不相关数据的方法,用于过滤测试数据头尾的部分不相关数据.该方法与朴素快速傅里叶方法和本领域3类最新典型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中,该方法的步态周期段求解准确度最高,使步态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更贴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周期数据 态分析 智能数据分析 模式识别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SA优化PID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稚荷 周凯红 朱梦岩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3-159,共7页
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过程中步态跟踪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PID的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下肢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引入Kent映射混沌初始化种群、Tent混沌扰动和柯西... 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过程中步态跟踪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PID的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下肢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引入Kent映射混沌初始化种群、Tent混沌扰动和柯西变异扰动,以及改变探索者-跟随者比例系数和探索者位置更新公式等方面对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8种测试函数证实了算法改进的有效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下肢机器人PID控制器和ISSA-PID控制器系统的仿真模型,以正常人体步态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函数曲线作为系统实际输入进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D控制,ISSA-PID控制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误差分别降低了63.3%和72.5%,实现了精准的步态跟踪,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麻雀搜索算法 优化算法 测试函数 数据 PID控制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S简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亚明 齐文斌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6-47,共2页
SAS简介张亚明,齐文斌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计算机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作... SAS简介张亚明,齐文斌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企业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手工统计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采用计算机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作为统计核算工具和手段已成为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管理系统 统计分析软件 数据集中 编辑窗口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 数据步 技术参数 程序编辑器 语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域波形比对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琪 宋国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7-95,共9页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和数据不同步影响,选择性和速动性不高。通过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征分析发现,在时域平移一端数据,并对比差动电流的大小,可以进行区外故障数据同步的识别。对于区外故障,由于没有故障点...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和数据不同步影响,选择性和速动性不高。通过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特征分析发现,在时域平移一端数据,并对比差动电流的大小,可以进行区外故障数据同步的识别。对于区外故障,由于没有故障点注入电流的影响,差流在数据同步时最小,数据不同步时明显增大;对于区内故障,受故障点注入电流的影响,无论数据同步与否,差流的值总是很大。在分布参数模型下构造时域电流差动保护,利用上述差流特征可以获得区外故障实时的数据不同步时间信息,并在时域中实时调节差流和整定门槛,保证了差动保护不因区外故障数据不同步而误动。仿真验证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可靠快速灵敏地识别高阻故障,不受分布电容影响,并且不需要两端数据严格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电流差动保护 分布参数模型 时域波形比对 数据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四回线路分布参数的测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志坚 倪识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提出一种长距离同塔四回线路分布参数的测量方法。建立了同塔四回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引入变换矩阵对参数矩阵和传输线方程进行线性变换。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法进行求解,推导了分布参数的数学解析式。通过四回线路双端同步或非严格同步测... 提出一种长距离同塔四回线路分布参数的测量方法。建立了同塔四回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引入变换矩阵对参数矩阵和传输线方程进行线性变换。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法进行求解,推导了分布参数的数学解析式。通过四回线路双端同步或非严格同步测量得到电压和电流数据,对四回线路的分布参数进行精确计算。采用增量法减小感应电压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PSCAD软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单端法测量步骤繁琐的缺点,也克服了现有双端法对测量数据同步的高度依赖,可在双端测量数据非严格同步的状态下精确测量线路的分布参数。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线路的分布效应,极大地简化了测量过程,能够在线路停电和带电条件下准确测量长距离线路的正序参数和零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 同塔四回线路 分布参数模型 双端测量 数据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动识别伪根的双端故障测距快速精确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忠 刘奎 +2 位作者 陆金凤 沈军 赵青春 《江苏电机工程》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针对双端数据不同步的测距算法中存在的伪根判断、收敛性、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双端测距算法。此算法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通过分析高压输电线路电压幅值曲线的单调性和周期性,在迭代过程中根据故障点电压变化趋势自... 针对双端数据不同步的测距算法中存在的伪根判断、收敛性、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双端测距算法。此算法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通过分析高压输电线路电压幅值曲线的单调性和周期性,在迭代过程中根据故障点电压变化趋势自动对伪根进行识别,从而确定下一次搜索的方向,采用二分法快速求出故障点的位置。算法实现简单,计算量小,不要求双端数据同步,能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经过PSCAD仿真证明,此算法克服了以往算法的不足,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解决了快速性和伪根判决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测距 双端数据不同 二分搜索法 分布式参数 高压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新算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士长 宋国兵 +1 位作者 刘林林 许庆强 《江苏电机工程》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基于故障点电压幅值相等的双端故障定位方法,由于两端采样数据不同步会存在伪根判别问题。分析两端数据不同步时伪根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故障分量电压分布规律,提出基于故障分量不存在伪根判别问题的简单迭代定位方法,证明了该方法收敛性... 基于故障点电压幅值相等的双端故障定位方法,由于两端采样数据不同步会存在伪根判别问题。分析两端数据不同步时伪根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故障分量电压分布规律,提出基于故障分量不存在伪根判别问题的简单迭代定位方法,证明了该方法收敛性和惟一性。该方法采用线路分布参数模型,不受线路分布电容影响,计算简单。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收敛速度快,不受过渡电阻、故障初始角、两端采样数据不同步等因素的影响,测距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定位 收敛性 双端数据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学习与零序分量相结合的风电场集电线单相接地故障定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丁嘉 朱永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701-4714,共14页
由于风电场集电线线路短、连接风机多且风机间距小,传统行波测距等故障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图学习与零序分量相结合的新型层次化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案。首先,计及集电线拓扑信息构建图数据,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分... 由于风电场集电线线路短、连接风机多且风机间距小,传统行波测距等故障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图学习与零序分量相结合的新型层次化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案。首先,计及集电线拓扑信息构建图数据,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分类建模判断集电线故障区域;然后,为克服样本不平衡的影响,结合迁移学习进行模型串联,并引入代价敏感机制后处理分类结果;最后,利用风电场接地方式与箱变接线特点,基于双端零序分量推导与风机无关的故障区域测距公式。所提方案可跨越风机实现定位,并能克服数据不同步的影响,所需测点少,适用于含分支集电线。仿真表明,图卷积神经网络相对传统深度网络判断正确率更高,模型串联结合代价敏感机制可有效克服样本不平衡影响;故障区域判断与测距效果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集电线 单相接地故障 故障定位 图卷积神经网络 零序分量 样本不平衡 数据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涨落长程关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芳翠 杨会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作为实例 ,采用阶乘矩研究步态涨落问题 .研究发现阶乘矩能有效地揭示步态时间序列中不同的动力学过程行为特点 。
关键词 阶乘矩 态涨落 动力学涨落 时间序列涨落长程关联 诊断指标 心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multi-threads to hide deduplication I/O latency with low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锐 秦磊华 +1 位作者 周敬利 郑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582-1591,共10页
Data deduplication, as a compress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st backup systems to improve bandwidth and space efficiency. As data exploded to be backed up, two main challenges in data deduplication are the C... Data deduplication, as a compress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st backup systems to improve bandwidth and space efficiency. As data exploded to be backed up, two main challenges in data deduplication are the CPU-intensive chunking and hashing works and the I/0 intensive disk-index access latency. However, CPU-intensive works have been vastly parallelized and speeded up by multi-core and many-core processors; the I/0 latency is likely becoming the bottleneck in data deduplication. To alleviate the challenge of I/0 latency in multi-core systems, multi-threaded deduplication (Multi-Dedup) architecture was proposed. The main idea of Multi-Dedup was using parallel deduplication threads to hide the I/0 latency. A prefix based concurrent index was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deduplication index with low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On the other hand, a collisionless cache array was also designed to preserve locality and similarity within the parallel threads. In various real-world datasets experiments, Multi-Dedup achieves 3-5 tim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corporating with locality-based ChunkStash and local-similarity based SiLo methods. In addition, Multi-Dedup h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and achieves 1.5-2 tim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lock-base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HREAD MULTI-CORE parallel data dedu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