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关系-中介:平台劳动过程的混合控制框架搭建——基于AI数据标注员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高峰 姚智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 在平台基础设施化背景下,“与数智技术同行”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方式。作为平台劳动者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是AI的“老师”,也是AI产业的“赛博螺丝工人”,在技术与人力的双重控制下,数据标注员的劳动过程经历了风险转嫁与权力失衡的再中介化控制、标准化输出与价值异化的认知控制、时间操控与奖惩管理的数值控制。这三种控制机制缠绕作用,呈现出混合控制的现象。据此,“混合控制框架”整合了技术(算法)控制与社会(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控制,通过区分平台技术执行的算法控制层、管理人员施加的关系控制层、层层外包后出现的中介控制层,阐释了“人-技”交织下平台劳动控制的多维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标注员 劳动过程 混合控制框架 平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外包人:论幽灵工作的可见性--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为个案 被引量:8
2
作者 束开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22-133,171,共13页
当前,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是全球算法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平台社会语境下的幽灵工作,其可见性的生成过程蕴含着平台算法背后人类劳动者所处的社会-技术脉络与本地化语境。首先,制度化的职业承认机制构建了幽灵工作的“社会可见性... 当前,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是全球算法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作为平台社会语境下的幽灵工作,其可见性的生成过程蕴含着平台算法背后人类劳动者所处的社会-技术脉络与本地化语境。首先,制度化的职业承认机制构建了幽灵工作的“社会可见性”,这主要体现为平台-国家的共同在场确立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的职业规范以及中西部省份数字产业转型过程中对当地劳动力资源的持续动员。其次,国内媒体场域与学术社群构建着幽灵劳动者的“代理可见性”,这种“代理可见性”既强化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的职业认同,也揭示出人工智能技术神话背后鲜为人知的劳动过程,以此为幽灵工作职业困境的纾解争取更多公共话语空间。最后,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幽灵工作,人类劳动的可见性始终处于“显现”与“退隐”的动态关系中,这种“动态可见性”从崇高叙事、公共性、网络断连以及物质性等维度立体呈现着幽灵工作得以被“看见”的复杂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劳动 幽灵工作 职业困境 可见性 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