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迹地图:数据增强设计的支持平台 被引量:12
1
作者 茅明睿 储妍 +1 位作者 张鹏英 沈忱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22-29,89,共9页
手机信令、公共交通刷卡记录等大数据,以及来自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开放数据共同促进了"新数据环境"的形成;时空行为数据是新数据环境下最有价值的数据类型之一,但规划设计行业的新数据应用问题仍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分析... 手机信令、公共交通刷卡记录等大数据,以及来自商业网站和政府网站的开放数据共同促进了"新数据环境"的形成;时空行为数据是新数据环境下最有价值的数据类型之一,但规划设计行业的新数据应用问题仍然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分析了数据来源、分析工具和应用结合3方面的难点,在获取了全国范围的互联网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的基础上,对其从时间、空间和组群3个维度进行了解构和重组,率项目团队开发了人迹地图时空行为规划分析平台,提供了人流分析、锚点分析、人群分析和城市画像等功能,编写了基于人迹地图平台的《数据增强设计手册》框架,初步支撑了若干个规划项目,并探讨了人迹地图在未来规划设计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间行为 数据增强设计 人迹地图 数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增强设计框架下的智慧规划研究展望 被引量:36
2
作者 龙瀛 张恩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40,52,共8页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也将面临转型。本文在数据增强设计方法框架下,提出智慧规划的流程及三大特征,并从数据来源补充、城市生活与空间变化认知、规划设计响...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也将面临转型。本文在数据增强设计方法框架下,提出智慧规划的流程及三大特征,并从数据来源补充、城市生活与空间变化认知、规划设计响应等视角,提出“十四五”时期智慧规划应关注的五大内容:⑴重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强化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2)认识新时代下人的需求与行为的转变,推动环境行为学的深入研究;(3)研究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探索城市空间的未来转型方式;⑷推动数据增强设计在经典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开拓更新视角的规划设计方法;(5)关注人本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与设计,注重更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新兴技术 智慧规划 ICT基础设施 人本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纪武 沈慧琪 胡雪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聚集城市更新的重要问题,发展了数据增强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城市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与更新的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实证,设计了“品质评价——空间分类——规划指引——更新时序”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提升更新的技术框架。基于多源数据的应用,建立了主观感知出发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和客观街道空间形态分类相结合的现状认知方法;设计了以“街段单元”为更新改造对象的针对性更新规划指引;提出了基于街道重要性的更新改造实施时序。充分发挥了多源数据在城市街道空间现状评估、更新规划和管理实施中的增强作用,为我国城市的更新规划与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街道空间 品质评价 街道分类 更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数据增强设计技术响应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晓伟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17-21,共5页
数据增强设计是以定量城市分析为驱动的规划设计方法。以陕北黄土沟壑区某小城市为例,探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增强设计技术应用。根据案例城市特点和各类数据获取难易情况,在建立数据增强设计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以遥感影像数... 数据增强设计是以定量城市分析为驱动的规划设计方法。以陕北黄土沟壑区某小城市为例,探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增强设计技术应用。根据案例城市特点和各类数据获取难易情况,在建立数据增强设计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以遥感影像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社会感知(空间句法)数据和交通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对规划编制各阶段的城市子系统进行数据驱动设计,并对传统技术手段下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最后对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数据驱动设计技术整合方法提出若干意见,即应优先选择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有直接影响的技术方法、不同数据处理和分析之间的技术整合,以及对新的数据来源和新的数据类型进行深入挖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城市总体规划 中小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增强设计的三种范式——框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龙瀛 郝奇 《世界建筑》 2022年第11期24-25,共2页
随着数据环境的改善,数据密集型的第四研究范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由数据驱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模式“数据增强设计”也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DAD的内涵、特征,以及面向不同城市发展场景的3种范式(存量型、增量型和未来型),总结了... 随着数据环境的改善,数据密集型的第四研究范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由数据驱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模式“数据增强设计”也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DAD的内涵、特征,以及面向不同城市发展场景的3种范式(存量型、增量型和未来型),总结了不同范式下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同时基于当下3种范式中已暴露出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展望,以期对DAD后续的发展完善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数据增强设计 数据驱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增强设计下的北京行政副中心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垠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通州定位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1)。北京将通州打造成能独立、宜居宜业的新城,以期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改变北京单中心蔓延的发展模式,优化空间布局,北京行政副中心能否按照预期生长,还需客观分析与科学验证。基于数据增强设计(DAD)的方... 通州定位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1)。北京将通州打造成能独立、宜居宜业的新城,以期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改变北京单中心蔓延的发展模式,优化空间布局,北京行政副中心能否按照预期生长,还需客观分析与科学验证。基于数据增强设计(DAD)的方法,将城市视为生命体,探求"城市生长基因",对北京未来城市形态和城市活力展开定量分析与预测。首先,以成都市行政中心搬迁为研究案例,分析行政中心迁移之后,成都市南部新区土地城镇化进程、城市活力变化,为北京行政副中心提供借鉴。基于北京城市发展模型(BUDEM),模拟2020年不同发展模式和增长速度的9种情景下的北京城市形态。研究表明(:1)随着城市行政中心的迁移,土地城镇化明显,而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新城建设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2)若北京行政副中心持续快速发展,可能突破第一、二绿化隔离带,与北京中心城区连片(;3)若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影响与现有新城相同,北京依然呈单中心向外蔓延的发展趋势,城市形态与顺势发展并无太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城市增长 城市形态 城市活力 行政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的数据增强设计: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的设计应对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恩嘉 龙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城市规划及设计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日常活动的视角梳理出人们日常生活虚实交织与空间使用时空转移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形式的视角归纳出城市空间数实相生与日常需求智能响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展望ICT...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给城市规划及设计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从日常活动的视角梳理出人们日常生活虚实交织与空间使用时空转移的发展趋势,从空间形式的视角归纳出城市空间数实相生与日常需求智能响应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展望ICT影响下城市空间的变化:“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混合、共享、分时复用的方式提高低频/潮汐空间的使用效率;“以信息换能量”——互联网信息流替代部分出行和功能空间的同时也促进新的活动和空间需求的产生;“以物流换人流”——线上线下服务促进商品/服务流动方向的转变,对物流仓储与运输空间的需求增长。进一步讨论了城市组织要素功能和价值的重塑及以数字创新为核心的面向未来的数据增强设计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 数字创新 数据增强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频城市:时空数据增强设计中的频度协同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尧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3,共6页
真实的城市瞬息变化,持续演进。得益于海量的跨模态高频时空感知数据的涌现,城市分析方法与干预手段持续“高频化”,与较为“低频”的传统规划理论形成互补,为城市的短期、长期干预分别提供了路径。“低频城市”与“高频城市”有机结合... 真实的城市瞬息变化,持续演进。得益于海量的跨模态高频时空感知数据的涌现,城市分析方法与干预手段持续“高频化”,与较为“低频”的传统规划理论形成互补,为城市的短期、长期干预分别提供了路径。“低频城市”与“高频城市”有机结合的复合态是未来城市的特点,进而提出一种新的规划设计视角——“协频城市”,其强调高低频协同的城市研究和干预方法,以城市时间频度为切入点,运用频度与空间规划的单元、尺度、粒度、距离等要素的紧密联系,提倡尊重时空数据的自然频度和尺度涌现机制,以及与城市议题干预需求对应的必要性,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协频和调频工具箱形成以地点为视角、时空规律发现为特点的时空数据增强的路径。提出以整合城市频度作为一种发现城市智能和探索新规划理论的重要手段,指出在城市研究和实践中运用“频度智能”对于规划智能化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频度 数据增强设计 城市科学 规划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喆 陈伟 宁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90,共4页
数据增强设计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新旧数据源(传统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建模等手段为规划设计过程提供支撑,已成为规划研究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文章从市民活动集中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密集区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区的识别... 数据增强设计是一种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其通过对新旧数据源(传统数据+大数据)的分析、建模等手段为规划设计过程提供支撑,已成为规划研究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文章从市民活动集中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密集区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区的识别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数据增强设计在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中的运用,以期为规划在新的数据环境下应用传统数据+大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中心体系规划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如何驱动设计——以回龙观社区品质提升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储妍 茅明睿 +1 位作者 高硕 鲁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9,共9页
当前,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共同构成了城市规划的新数据环境,以"人迹地图"时空分析平台为代表的新数据平台的出现,为规划行业提供了开展城市研究和规划设计的新数据资源与分析工具。文章以"人迹地图"时空分析平台为基础... 当前,大数据和开放数据共同构成了城市规划的新数据环境,以"人迹地图"时空分析平台为代表的新数据平台的出现,为规划行业提供了开展城市研究和规划设计的新数据资源与分析工具。文章以"人迹地图"时空分析平台为基础,提出数据增强设计指南,结合回龙观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利用LBS定位数据、公交IC卡数据以及微博语义、POI等其他数据资源,从交通出行、职住通勤、就业结构、空间特征、设施品质、人群活力和情感语义等角度对回龙观地区的空间品质与活力进行量化剖析,并通过与望京的对比,分析回龙观在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品质 量化指标 数据增强设计指南 人迹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方法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正洪 马啸宇 +1 位作者 焦洪赞 陈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0期52-59,共8页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由于面积小、选址灵活,既能缓解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大型公园绿地不足的影响,也能促进对城市中心区域街头空地资...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由于面积小、选址灵活,既能缓解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大型公园绿地不足的影响,也能促进对城市中心区域街头空地资源甚至是边角废地的合理利用。针对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中缺乏足够科学性的缺陷,本文提出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手机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得到该区域居民对微型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作为其选址的宏观依据,再通过"众规武汉"微信数据,作为公众需求意愿的修正,最后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具体选址点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之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布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设计 手机位置数据 两步移动搜寻法 CFD数值模拟 微型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 被引量:103
12
作者 郝新华 龙瀛 +1 位作者 石淼 王鹏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37-45,共9页
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 对北京五环内街道活力展开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分别对比了3套指标体系对3种类型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并将北京的街道活力影响要素与成都街道活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对比。3套指标体系分别是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3种类型的街道分别是A类(公共管理与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研究表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远大于只考虑空间句法的指标体系,而二者都考虑的指标体系对街道活力的解释力度略大于只考虑街道自身属性及周边环境等的指标体系。通过与成都街道活力的案例对比,发现北京3类街道活力均与功能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等。此外还对街道功能布局进行了识别,并且对街道功能布局与街道活力的相关关系做了初步探索,发现业态均匀分布在街道的街道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城市主义 街道活力 街道功能布局 数据增强设计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规划支持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澄 张姗琪 +1 位作者 李民健 李智轩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9,共7页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现有规划编制实践主要依据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少定量化的手段和工具支撑设施的精准化布局决策。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理...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现有规划编制实践主要依据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少定量化的手段和工具支撑设施的精准化布局决策。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理念,梳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布局优化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思路,构建面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规划支持系统技术框架,以期推动设施布局规划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决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数据增强设计 布局优化模型 规划支持系统 技术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292
14
作者 龙瀛 周垠 《新建筑》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了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因子差异较大:A类街道活力受天府广场距离制约明显,B类街道活力则与地铁口紧密关联,R类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混合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城市主义 手机信令 数据增强设计 功能密度 功能多样性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