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特征波反演成像理论框架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王华忠
冯波
王雄文
胡江涛
刘少勇
李辉
周阳
-
机构
波现象与反演成像研究组(WPI)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9,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4117)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5-008HZ
+1 种基金
2011ZX05006-002
2011ZX05023)联合资助~~
-
文摘
地震波反演成像的核心问题是将解一个非线性(较)强的反问题转化为提一个更凸的反问题并进行求解。存在强非线性性的主要原因是实测数据与要反演的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远非线性,其次是由于包含模型参数的控制方程不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数据。因此,提出了特征波反演(characteristic wave inversion,CWI)成像的理论框架,基本思想是:不追求对实测波场全部波现象的模拟,而是模拟其中的部分特征波场;不一定追求波形逼近,但要尽可能利用到达时(相位)的逼近。相对于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特征波反演由四个基本步骤组成:1特征波场(characteristic wave field,CWF)的提取;2波动理论的透射波层析成像;3波动理论的一次反射波层析成像;4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特征波场提取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包含三重含义:1波现象的分解(譬如,矢量波分解成标量波以及一次波和多次波分解);2时空局部的、单震相的、带方向的带限波场的分解;3同相轴上地震子波的分解(譬如,提取子波的达到时、相位等)。特征波场提取基于压缩感知的框架进行,其它三个线性化的参数反演环节,首先考虑的是针对地下介质参数层状分布时的反射波反演成像,然后再考虑针对散射和绕射波的反演成像。数据域特征波反演在估计低波数速度信息时仅依赖同相轴上子波的到达时或/和相位信息,需尽量排除振幅对到达时和相位估计的影响。像域中的背景速度反演仅适宜基于到达时的反演,基于像的幅值的反演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高波数参数估计时,首先进行方位角度反射系数的估计,在此基础上进行散射强度的估计。CWI技术系列是推进经典FWI走向实用化的正确途径,初步数值试验结果证明了上述判断。
-
关键词
反演成像
特征波场
非线性问题
凸问题
数据域反演
像域反演
-
Keywords
inversion imaging
characteristic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 wave inversion
nonlinear problem
convex problem
data domain inversion
imaging domain inversion
-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