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据化生存”:被量化、外化的人与人生
被引量:
134
1
作者
彭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今天,人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深化为“数据化生存”。人的“画像”、身体、位置、行为、情绪与心理、关系、评价、思维方式等被全面数据化。数据化带来了人的身体存在的新方式——虚拟实体化与数字元件化,也增强了人的反身性控制与自我...
今天,人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深化为“数据化生存”。人的“画像”、身体、位置、行为、情绪与心理、关系、评价、思维方式等被全面数据化。数据化带来了人的身体存在的新方式——虚拟实体化与数字元件化,也增强了人的反身性控制与自我的量化。个人历史与记忆被外化为多维的数据化轨迹,数据也塑造了数字自我、数字人格。以数据化形式体现的外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化生存
量化自我
数字自我
数字人格
数据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化与数据化:数字时代生存的一体两面
被引量:
28
2
作者
彭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47,共6页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也存在着远与近的摇摆。数据化生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及虚拟生活被各种技术转换为数据的新生存状态,特别是在数据与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数据化也意味着人被数据所控制和塑造。今天,人们同时经历着数字化生存与数据化生存两种状态,这两者相互纠结,共同建构着数字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生存
数据化生存
算法
数字自我
量化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评价中的“计算主义”倾向分析
被引量:
32
3
作者
张庆玲
胡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5,112,共11页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包括:去过程化的效果逻辑滋生大学的表演性文化,使大学评价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可计算的量化模式使大学评价陷入非理性,带来“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算法霸权的操作性评价加剧大学的内卷化,使人成为可算度的理性人;效率至上的计算主义原则带来学科发展的“丛林化”,使人文学科陷入被估算的风险。因此,要警惕统计数字的陷阱,促进大学评价从物的再生产走向人的再生产;摆脱计算主义的一元迷思,避免大学评价的“灯柱综合征”;超越大学评价的计划化指令,遵从大学内部涌现的秩序;弱化评价效应,由淘汰性评估转向发展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评价
计算主义
可算度的大学
算法霸权
数据化生存
唯科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点再思: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及人-媒介-内容关系
被引量:
30
4
作者
彭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25,共8页
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回到传播学科体系的原点,对媒介这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今天,媒介观走向了“万物皆媒”的多元视角,但这需要在考察物与人、信息以及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中来判断某个物是否充当了媒介的角色。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回到传播学科体系的原点,对媒介这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今天,媒介观走向了“万物皆媒”的多元视角,但这需要在考察物与人、信息以及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中来判断某个物是否充当了媒介的角色。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硬件与软件、“链接”“码”、数据与算法、智能交通工具甚至人自身都是媒介的新体现,成为了新的中介者与建构者。新媒体时代,人与媒介、内容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媒介内容成为了个人历史的记录、自我表达与自我建构方式、现实行为与生活的导向、社会关系的建构手段、权利与权力实践的向导或表征,以及人的生产力释放方式,人的生存在走向全面媒介化,被数据化的个体更是意味着人与内容、媒介的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观
万物皆媒
算法
媒介化
生存
数据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据化生存”:被量化、外化的人与人生
被引量:
134
1
作者
彭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文摘
今天,人的“数字化生存”正在深化为“数据化生存”。人的“画像”、身体、位置、行为、情绪与心理、关系、评价、思维方式等被全面数据化。数据化带来了人的身体存在的新方式——虚拟实体化与数字元件化,也增强了人的反身性控制与自我的量化。个人历史与记忆被外化为多维的数据化轨迹,数据也塑造了数字自我、数字人格。以数据化形式体现的外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强大。
关键词
数据化生存
量化自我
数字自我
数字人格
数据
主义
Keywords
being data
self-quantification
digital self
digital personality
dataism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化与数据化:数字时代生存的一体两面
被引量:
28
2
作者
彭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47,共6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22XWTD0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也存在着远与近的摇摆。数据化生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及虚拟生活被各种技术转换为数据的新生存状态,特别是在数据与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数据化也意味着人被数据所控制和塑造。今天,人们同时经历着数字化生存与数据化生存两种状态,这两者相互纠结,共同建构着数字自我。
关键词
数字化
生存
数据化生存
算法
数字自我
量化自我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评价中的“计算主义”倾向分析
被引量:
32
3
作者
张庆玲
胡建华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5,112,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JZD053。
文摘
近年来,受科学范式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数据为本的计算式教育评价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随着计算话语的提升,大学评价呈现计算主义的倾向,主张一切皆可计算,大学成为“可算度的大学”。计算主义围困下的大学评价存在一定的教育风险,包括:去过程化的效果逻辑滋生大学的表演性文化,使大学评价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可计算的量化模式使大学评价陷入非理性,带来“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算法霸权的操作性评价加剧大学的内卷化,使人成为可算度的理性人;效率至上的计算主义原则带来学科发展的“丛林化”,使人文学科陷入被估算的风险。因此,要警惕统计数字的陷阱,促进大学评价从物的再生产走向人的再生产;摆脱计算主义的一元迷思,避免大学评价的“灯柱综合征”;超越大学评价的计划化指令,遵从大学内部涌现的秩序;弱化评价效应,由淘汰性评估转向发展性评估。
关键词
大学评价
计算主义
可算度的大学
算法霸权
数据化生存
唯科学主义
Keywords
university evaluation
quantitativism
“measurable university”
tyranny of the algorithm
digitalization
scientism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点再思: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及人-媒介-内容关系
被引量:
30
4
作者
彭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8,25,共8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
编号:2022XWTD001。
文摘
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回到传播学科体系的原点,对媒介这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思考。今天,媒介观走向了“万物皆媒”的多元视角,但这需要在考察物与人、信息以及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中来判断某个物是否充当了媒介的角色。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硬件与软件、“链接”“码”、数据与算法、智能交通工具甚至人自身都是媒介的新体现,成为了新的中介者与建构者。新媒体时代,人与媒介、内容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媒介内容成为了个人历史的记录、自我表达与自我建构方式、现实行为与生活的导向、社会关系的建构手段、权利与权力实践的向导或表征,以及人的生产力释放方式,人的生存在走向全面媒介化,被数据化的个体更是意味着人与内容、媒介的新融合。
关键词
媒介观
万物皆媒
算法
媒介化
生存
数据化生存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据化生存”:被量化、外化的人与人生
彭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化与数据化:数字时代生存的一体两面
彭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学评价中的“计算主义”倾向分析
张庆玲
胡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原点再思: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及人-媒介-内容关系
彭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