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用数据依赖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念书 张兆庆 乔如良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8-265,共8页
数据依赖分析是检测程序循环级并行性的基本步骤.基于数组下标对分类,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有效的数据依赖分析方案.现有的依赖测试算法,都有循环正规化的假设,由于它存在某些弊端,我们抛弃这一假设,允许循环增量是任意整表达式... 数据依赖分析是检测程序循环级并行性的基本步骤.基于数组下标对分类,本文提出了一个实用、有效的数据依赖分析方案.现有的依赖测试算法,都有循环正规化的假设,由于它存在某些弊端,我们抛弃这一假设,允许循环增量是任意整表达式.为此,本文对有关依赖的定义做了适当修改,并重新推导了某些重要结论,为处理循环增量为变量或表达式的情形,给出了弱形式下的GCD和Banerjee测试,该方案已在PORT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依赖分析 精确测试 程序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C 4·1数据依赖分析器的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利永 杨灿群 黄春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104-106,116,共4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GCC4·1的数据依赖分析器,针对它在分析Fortran程序的线性化数组访问时的不足,给出了两点改进:一是初步实现了一个非仿射数组下标依赖分析算法;二是提出并实现了分裂递归链的仿射数组下标数据依赖分析方法。实验表明... 本文深入分析了GCC4·1的数据依赖分析器,针对它在分析Fortran程序的线性化数组访问时的不足,给出了两点改进:一是初步实现了一个非仿射数组下标依赖分析算法;二是提出并实现了分裂递归链的仿射数组下标数据依赖分析方法。实验表明,这两点改进增强了GCC4·1的数据依赖分析能力,为进行循环变换如循环交换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依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C 数据依赖分析 线性化数组访问 仿射数组下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ma系统中数据依赖关系分析的完善与增强 被引量:2
3
作者 云晓春 方滨兴 胡铭曾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文中在分析了Sigma系统中数据依赖关系测试算法的基础上,修正了其算法中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测试的精确度,针对距离向量法提出了边界测试的思想;针对消元法提出了将消元法和Banerjee不等式相结合的思想;为提高系统效... 文中在分析了Sigma系统中数据依赖关系测试算法的基础上,修正了其算法中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测试的精确度,针对距离向量法提出了边界测试的思想;针对消元法提出了将消元法和Banerjee不等式相结合的思想;为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了不相交子方程组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依赖分析 Sigma系统 软件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子程序结构的线程级推测并行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博 安虹 +1 位作者 王莉 王耀彬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线程级推测技术为开发更多的线程级并行性,充分利用多核加速传统上难以手工或自动并行化的串行程序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然而,这种技术的性能严重地依赖于线程划分方案.有研究表明,仅推测执行循环所产生的并行性是不够的,但推测执行子程... 线程级推测技术为开发更多的线程级并行性,充分利用多核加速传统上难以手工或自动并行化的串行程序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然而,这种技术的性能严重地依赖于线程划分方案.有研究表明,仅推测执行循环所产生的并行性是不够的,但推测执行子程序结构比循环结构要难.本文提出寻找适于推测并行执行的子程序结构的基本判定依据;通过运行由Simplescalar工具集改造得到的动态剖析工具ProRV、ProFun和SPEC CPU2000基准测试程序,我们对子程序结构线程化推测执行的适合性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我们发现:1无返回值的子程序结构占据程序整体执行时间的大约40%;返回稀疏整型的子程序结构占据了程序整体执行时间的大约10%,对其返回值的预测成功率在70%左右.对于其他返回值类型的子程序结构,由于对其返回值的预测成功率过低,我们认为不适合作为线程划分的对象.2简单的last-value的值预测方案对于返回值的预测是简单而且足够有效的.3访存数据依赖普遍存在于子程序与其后继代码之间,显式同步机制对于针对子程序结构的线程级推测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程级推测 串行程序自动并行化 子程序结构 动态剖析 数据依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SM模型的等价类测试 被引量:7
5
作者 易国洪 卢炎生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1-284,共4页
等价类测试是有效减少测试用例而又较小地影响测试效果的一种高效的测试方法,但是对于测试者来说,寻找一种等价类测试的划分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FSM(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模型的等价类测试划分的方法,通过对EFS... 等价类测试是有效减少测试用例而又较小地影响测试效果的一种高效的测试方法,但是对于测试者来说,寻找一种等价类测试的划分方法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FSM(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模型的等价类测试划分的方法,通过对EFSM模型数据依赖和控制依赖分析,给出了等价类测试划分的具体方法和算法,并给出了等价类划分方法的完备性和无冗余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SM 等价类 软件测试 数据依赖分析 控制依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构件中冲突的解决方案
6
作者 云晓春 方滨兴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40-542,共3页
本文研究如何解决构件并发访问时所产生的冲突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构件说明的冲突处理方案:首先讨论如何恰当地抽象描述一个构件的外部特性,然后我们利用数据依赖分析技术和包裹(wrapper)技术对冲突进行处理.
关键词 冲突 并发性 数据依赖分析 包裹 构件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译指导的构件并行技术
7
作者 杜静 杨灿群 敖富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科学计算的构件技术——编译指导的构件并行技术,旨在提高构件间的并行度和数据的局部性,避免通信瓶颈。该技术分为两个阶段:域划分和子构件组合。其中域划分利用了编译时的数据依赖分析技术,子构件组合利用了所设计... 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科学计算的构件技术——编译指导的构件并行技术,旨在提高构件间的并行度和数据的局部性,避免通信瓶颈。该技术分为两个阶段:域划分和子构件组合。其中域划分利用了编译时的数据依赖分析技术,子构件组合利用了所设计的基于区间数据的模糊聚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算 并行计算 通信瓶颈 并行度 数据局部性 构件技术 并行技术 编译 数据依赖分析 模糊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嵌套循环的自动并行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丽丽 李雁冰 +2 位作者 张素平 王鹏翔 张庆花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19,52,共7页
GCC编译器是一种受广大研究者青睐的开源优化编译器,但它仅仅能够对完美嵌套循环进行依赖分析。为了更好地挖掘嵌套循环粗粒度的并行,深入研究了GCC5.1数据依赖分析过程,提出了一种能够处理分支嵌套循环的依赖测试方法。首先识别出分支... GCC编译器是一种受广大研究者青睐的开源优化编译器,但它仅仅能够对完美嵌套循环进行依赖分析。为了更好地挖掘嵌套循环粗粒度的并行,深入研究了GCC5.1数据依赖分析过程,提出了一种能够处理分支嵌套循环的依赖测试方法。首先识别出分支嵌套循环,然后分析数组下标与分支嵌套循环外层索引变量的关系,最后计算出外层循环索引变量的距离向量,并通过检测距离向量判断循环是否存在依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有效地分析出分支嵌套循环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依赖分析 GCC 完美嵌套循环 分支嵌套循环 距离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神威·太湖之光的多核组协同的OpenCL编译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伍明川 刘颖 +1 位作者 李立民 冯晓兵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9期927-936,共10页
近年来,科学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利用新型超算架构的计算能力成为研究重点。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平台,采用了国产异构众核处理器SW26010,其包含4个核组,但未提供核组间的同步机制。为了增加其易... 近年来,科学领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利用新型超算架构的计算能力成为研究重点。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平台,采用了国产异构众核处理器SW26010,其包含4个核组,但未提供核组间的同步机制。为了增加其易编程性,本文提出了面向神威·太湖之光的核组间同步方法,并在SWCL OpenCL编译器中实现了该核组间同步方法。该方法利用跨OpenCL主机内核的数据依赖分析来标识必要的同步操作位置,并通过SW26010的交叉段进行低开销的核组间通信,程序员在不使用消息传递接口(MPI)进行显式控制同步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地将一个OpenCL Kernel程序部署到多个核组上。使用SPEC ACCEL 1.2中的OpenCL测试用例在神威太湖之光平台的实验表明,本方法的加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MPI实现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L 国产众核处理器 异构 同步 数据依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通道消除技术
10
作者 杨珍 鞠时光 +1 位作者 王昌达 郭殿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22-123,164,共3页
隐通道以一种违背系统安全策略的方式泄露秘密信息,对系统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较成熟的几种用于消除隐通道的协议,比较了它们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性能等方面消除效果的差异,得出它们的思考角度和适用范围,在实际... 隐通道以一种违背系统安全策略的方式泄露秘密信息,对系统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较成熟的几种用于消除隐通道的协议,比较了它们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系统性能等方面消除效果的差异,得出它们的思考角度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分别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通道 泵协议 向上通道 数据依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