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研究
1
作者 汪昱君 张婧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9期191-193,共3页
大数据通信要求高速的数据处理和低延迟的传输能力,尤其是在时延敏感的应用场景中,如实时分析、在线交易和紧急响应系统等。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通过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和优化的数据中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通信时延。... 大数据通信要求高速的数据处理和低延迟的传输能力,尤其是在时延敏感的应用场景中,如实时分析、在线交易和紧急响应系统等。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通过其庞大的计算资源和优化的数据中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通信时延。文章探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通信传输时延控制的策略与技术,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时延敏感的大数据通信环境提供高效、可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数据通信传输 时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一号卫星激光通信数据传输试验及应用
2
作者 王行行 霍占伟 +6 位作者 牟洪元 李广振 杨成龙 鲍大志 于洪良 解延浩 张红宇 《国际太空》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2023年10月5日,我国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使用自主研制的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与吉林一号(JiLin-1)星座MF02A04星星载激光终端开展了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长光卫星已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图... 2023年10月5日,我国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使用自主研制的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与吉林一号(JiLin-1)星座MF02A04星星载激光终端开展了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长光卫星已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全业务链的工程化,工程应用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独家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空间激光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安全性好的优势,逐渐成为卫星数据高速传输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激光通信 高速图像传输 工程应用能力 车载激光通信 低延迟 通信数据传输 工程化 业务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数据断点区域智能检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玉亭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5期94-97,102,共5页
基于提高传统传输数据断点区域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缩短检测运行时长、降低漏检率的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断点区域检测方法。通过获取数据断点区域特征的信息分布,提取出数据断点区域的分布密度特征。采用标签方法... 基于提高传统传输数据断点区域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缩短检测运行时长、降低漏检率的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传输断点区域检测方法。通过获取数据断点区域特征的信息分布,提取出数据断点区域的分布密度特征。采用标签方法检测提取特征的相似度,引入近邻算法推算出数据断点区域检测的最优解,完成智能检测。通过对比试验得出,该方法的检测耗时仅是传统方法的一半,且最大召回率为12%,漏检率较低,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传输数据 断点区域 检测 分布密度 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散射通信数据传输纠错技术设计
4
作者 李方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4期141-141,共1页
本文论述了FEC技术在窄带散射中的应用,在充分认识数据以及低速语音编码抗误码特点的基础上,找到误码对应的纠错技术手段;设计方案运用将RS纠错编码与帧间交织有效整合而产生的纠错编码,有效对比研究了数据纠错之间与之后的误码性能,从... 本文论述了FEC技术在窄带散射中的应用,在充分认识数据以及低速语音编码抗误码特点的基础上,找到误码对应的纠错技术手段;设计方案运用将RS纠错编码与帧间交织有效整合而产生的纠错编码,有效对比研究了数据纠错之间与之后的误码性能,从而对通信数据的传输性能加以提升;并举例说明了通信数据组成原理以及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散射 通信数据传输 纠错技术 设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慧 《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4期1-1,共1页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离不开各种通讯数据的传播,而通讯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信号逐渐衰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多种多样,本文将分析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并且通过这些因素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方法改善信... 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离不开各种通讯数据的传播,而通讯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时常会因为各种因素造成信号逐渐衰减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多种多样,本文将分析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并且通过这些因素讨论应当采取哪些方法改善信号衰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数据传输 信号衰减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数据传输过程中信号衰减的成因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春娥 耿海凤 《中国新通信》 2016年第19期31-31,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周围随处可见信息化的影子,为了更好的推进通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逐渐提升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的水平。因此,文章将围绕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其信号衰减的原因方面进行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我们生活、工作的周围随处可见信息化的影子,为了更好的推进通信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需要逐渐提升通信数据传输技术的水平。因此,文章将围绕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其信号衰减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数据传输 信号衰减 形成原因 相关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核测系统通信数据传输算法应用
7
作者 刘瑞 李艳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数字化通信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仪控系统,特别是新一代核电厂仪控系统。现在我国核电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引进了三代AP1000技术,但是大部分核测系统还是由国外厂商供货,尤其是数字化核测系统更是空白。在与现... 数字化通信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仪控系统,特别是新一代核电厂仪控系统。现在我国核电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引进了三代AP1000技术,但是大部分核测系统还是由国外厂商供货,尤其是数字化核测系统更是空白。在与现场核测仪表配套定制的数字化仪控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作为信号采集、处理、阈值比较和控制的各个环节,其中如何快速、智能地处理通信数据也是大家经常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数字化通信数据传输算法针对数字化核测系统的快速可靠的循环数据交互任务而设计,目的是解决系统采用的RS485高速数据总线由于自身的物理介质特点而造成的实时控制时间和设备带点量限制的问题。数字化核测系统多点数据信息量交换时,可通过该算法保证在限定系统扫描周期时间内,完成总线每次正常传输足够数据设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测系统 数字化 RS485 数字化通信数据传输算法 链路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环境下无线通信数据传输能耗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王建玺 岳圆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第10期37-38,共2页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云环境下无线通信数据传输能耗优化方法。为将无线传输节点任务分配到网络节点中,选择簇头节点,制定通信协议,使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寻找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减少数据传输能量消耗。... 针对传统无线通信数据传输方法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云环境下无线通信数据传输能耗优化方法。为将无线传输节点任务分配到网络节点中,选择簇头节点,制定通信协议,使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寻找合适的路径进行数据转发,减少数据传输能量消耗。实验证明,该方法比传统方法传输能耗消耗少,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环境 无线通信数据传输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现场测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武光 杨忠春 《通讯世界》 2003年第4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数据采集 控制信号现场测试 无线数据传输通信系统 场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集成收发芯片CC1000的无线数据传输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博仁 张玉兴 《电子工程师》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CC10 0 0是CHIPCON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全集成收发芯片 ,工作于 315 / 4 33/ 86 8/ 915MHz工业、科学和医疗 (ISM)短距离设备频段。文中介绍了芯片功能 ,给出了基于RS 2 32接口的PC机之间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和PC机端接口程序、单片机控... CC10 0 0是CHIPCON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全集成收发芯片 ,工作于 315 / 4 33/ 86 8/ 915MHz工业、科学和医疗 (ISM)短距离设备频段。文中介绍了芯片功能 ,给出了基于RS 2 32接口的PC机之间无线数据传输电路和PC机端接口程序、单片机控制端控制程序 ,实现两PC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简单 ,具有节能模式 ,对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提供了一种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数据传输 集成收发芯片 CC1000 串口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VHF ACARS数传通信系统消息处理方案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乐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介绍了民航超高频(VHF)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机载通信系统及通过该系统实现地空数据链通信管理采用的ACARSIP应用消息处理机制,采用了基于DSP+FPGA的ACARS通信系统消息处理方案,描述了上行消息处理、下行消息处理、CSMA机制、... 介绍了民航超高频(VHF)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机载通信系统及通过该系统实现地空数据链通信管理采用的ACARSIP应用消息处理机制,采用了基于DSP+FPGA的ACARS通信系统消息处理方案,描述了上行消息处理、下行消息处理、CSMA机制、信道质量检测、子网统计数据和审计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ACARS通信系统消息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指出了该实现方案可推广应用的方向。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国内民航ACARS数传通信系统中,并实现了与国际民航电台的互通,正确接收率达到100%,通信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飞机 地空数据 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 数据传输通信 消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链接库实现PC与短波MODEM的串行通信
12
作者 王长华 杨峰 +1 位作者 宋爱民 曹锦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2,25,共4页
介绍一种用VC + +创建的动态链接库DLL ,应用于收发一体半双工短波电台的短波MODEM软件编程 ,并分析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通信实现的方法 ,详细阐述其通信编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 :编制短波MODEM的通信程序 ,实现实际信道数... 介绍一种用VC + +创建的动态链接库DLL ,应用于收发一体半双工短波电台的短波MODEM软件编程 ,并分析短波MODEM与计算机串口通信实现的方法 ,详细阐述其通信编程中几个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 :编制短波MODEM的通信程序 ,实现实际信道数据对通 ,解决了短波数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短波MODEM 串行通信 动态链接库 短波数据传输通信 通信程序 个人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尧成 华小军 叶秋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2-94,共3页
从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至上而下相互衔接、各枢纽工程本身的施工期和运行期、下游枢纽工程的运行期和上游枢纽工程的施工期相互联系的特点考虑,根据金沙江流域水文气象、地形地理条件以及通信条件,对系统规模、信息采集方式、数据... 从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至上而下相互衔接、各枢纽工程本身的施工期和运行期、下游枢纽工程的运行期和上游枢纽工程的施工期相互联系的特点考虑,根据金沙江流域水文气象、地形地理条件以及通信条件,对系统规模、信息采集方式、数据传输组网方式、系统结构、工作体制、可靠性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使系统设计统筹考虑、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建成的系统经济实用、便于协调与管理、满足施工洪水预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系统规模 信息采集 数据传输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太平 费如君 赵志宏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92,共4页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遥测站建设、数据传输通信网建设、水情数据接收处理软件编制、高级应用软件编制是做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关键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遥测站建设、数据传输通信网建设、水情数据接收处理软件编制、高级应用软件编制是做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关键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充分发挥我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功能、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遥测站 数据传输通信 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缪长青 李爱群 +2 位作者 冯兆祥 王峻 朱文白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对建立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建立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项目的选择依据,并对润扬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功能、传感器等4个子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思路、设备的选择原则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传感器 数据采集 数据通信传输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辐射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熊建平 张松寿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0-493,共4页
航空辐射监测是辐射监测的手段之一,它涉及多学科和多因素的影响。以近年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述,重点是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系统的基本性能和测试结果等。
关键词 航空辐射监测 辐射防护 灵敏度 快速宽量程探测 数据通信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urvey o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Rationales, Designs and Debates 被引量:8
17
作者 JIANG Xiaoke BI Jun +1 位作者 NAN Guoshun LI Zhaoge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5年第7期1-12,共12页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is to delivery data(what) to serve the needs of all applications. IP names the attachment points(where) to facilitate ubiquitous interconnectivity as the current way to deliver data....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is to delivery data(what) to serve the needs of all applications. IP names the attachment points(where) to facilitate ubiquitous interconnectivity as the current way to deliver data. The fundamental mismatch between data delivery and naming attachment points leads to a lot of challenges, e.g., mapping from data name to IP address, handling dynamics of underlying topology, scaling up the data distribution, and securing communication, etc.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ICN) is proposed to shift the focus of communication paradigm from where to what, by making the named data the first-class citizen in the network, The basic consensus of ICN is to name the data independent from its container(space dimension) and session(time dimension), which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point-to-point IP semantic. It scales up data distribution by utilizing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s communication to fit diverse connectivity 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owever, there are only a few consensuses on the detailed design of ICN, and quite a few different ICN architectures are propos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rationales of IC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et evolution, surveys different design choices, and discusses on two debatable topics in ICN, i.e.,self-certifying versus hierarchical names, and edge versus pervasive caching. We hope this survey helps clarify some mis-understandings on ICN and achieve more consensu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named-data networking PUBLISH-SUBSCRI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安全理念的智能植保机设计研究
18
作者 袁博 常秀岩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6-209,共4页
以植保无人机通信网络安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保无人机总体应用技术及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分析了无人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通过飞行轨迹进行安全预测、通信网络中注入噪音以及协作多点通信方式的网络通信优化措施... 以植保无人机通信网络安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保无人机总体应用技术及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分析了无人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通过飞行轨迹进行安全预测、通信网络中注入噪音以及协作多点通信方式的网络通信优化措施。仿真实验表明:该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地保障植保无人机在作业过程中通信数据传输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网络安全 通信数据传输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