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黔油12号栽培技术研究 Ⅱ.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肖华贵 饶勇 +1 位作者 陈静 李超 《耕作与栽培》 2004年第5期20-20,64,共2页
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试验,对黔油12号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进行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 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试验,对黔油12号密度、氮肥、磷肥、钾肥进行了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和密度的增产效应最大,且随着N肥施用量的增加或密度加大,产量逐渐提高,当产量达到最高水平时,增施N肥或增加密度,产量反而降低。在低水平下,K肥对产量的影响比P肥大,而在高水平时,P肥对产量的影响比K肥大。氮肥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与钾肥。而密度与钾肥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小。欲求高产,应重视氮肥的施用量,在保证合理密度时,还应注意P肥与K肥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黔油12号 栽培技术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数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光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47-2751,共5页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绿豆(V igna radiata)播期(x1)、种植密度(x2)、施氮(N)量(x3)、施磷(P2O5)量(x4)和施钾(K2O)量(x5)对产量(y)的影响,建立高产数学模型,研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绿豆(V igna radiata)播期(x1)、种植密度(x2)、施氮(N)量(x3)、施磷(P2O5)量(x4)和施钾(K2O)量(x5)对产量(y)的影响,建立高产数学模型,研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4月14~16日播种、种植密度14.7万~15.3万株/hm2、施N 41.20~49.92 kg/hm2、施P2O543.99~47.48 kg/hm2、施K2O 36.97~41.03 kg/hm2时,可获得高于1000.10 kg/hm2的绿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V igna radiata) 高产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栽培技术路线、模式表与回归数模配套应用的研究
3
作者 蒋之埙 黄仲青 李奕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7-9,共3页
针对安徽省水稻产量结构的薄弱环节与主要技术障碍,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路线.以此路线为纲,拟订“模式表”,选定供试栽培技术因子,多点同步进行“模式表”应用验证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供试因子零水平与其它栽培条件力求与“... 针对安徽省水稻产量结构的薄弱环节与主要技术障碍,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路线.以此路线为纲,拟订“模式表”,选定供试栽培技术因子,多点同步进行“模式表”应用验证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供试因子零水平与其它栽培条件力求与“模式表”保持一致.试验数据经统计分析求得“回归数模”,模拟选优并参考示范验证结果修订“模式表”.“栽培技术路线指明了主要栽培技术目标和措施;在供试5项栽培措施方面“回归数模”可以指导“模式表”的灵活应用;按“模式表”栽培既可以确保“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又可以为“回归数模”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技术措施 数学模型/栽培技术路线 模式表 回归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一号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4
作者 杨顺国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49-50,共2页
为探索黔花生一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 (密度、氮、磷、钾 )间的数量关系 ,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花生一号获得高于 2 95 71kg/6 6 7m2 的丰产... 为探索黔花生一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 ,采取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其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 (密度、氮、磷、钾 )间的数量关系 ,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明确了黔花生一号获得高于 2 95 71kg/6 6 7m2 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的组合是 :播种密度为176 80~ 1832 0株 / 6 6 7m2 ;尿素施用量为 9 2~ 10 8kg/6 6 7m2 ;过磷酸钙施用量为 4 9 75~ 5 1 91kg/ 6 6 7m2 ;硫酸钾施用量为 12 17~ 13 6 7kg/ 6 6 7m2 ,其中N∶P2 O5∶K2 O的最佳比例是 1∶2 0 9∶2 17。影响 90 38产量的主要因子是钾肥和磷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黔花生一号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花生高产经济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夏维富 周日明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2-65,共4页
采用多元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法选择花生高产栽培的可控因子中的密度、基肥中的钙肥、氮肥、磷肥及追肥用量等五项因子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无量纲线性编码代换。应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的计算机软件,在83—A电子计算机上... 采用多元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法选择花生高产栽培的可控因子中的密度、基肥中的钙肥、氮肥、磷肥及追肥用量等五项因子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无量纲线性编码代换。应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的计算机软件,在83—A电子计算机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产量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为0.91。根据对偏回归项的显著性程度及其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的分析:合理密植是夏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施用钙肥是花生高产的重要生产条件;科学运筹肥料是花生增产的基础;综合性的农艺措施是花生高产栽培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高产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优稳低栽培技术多目标控制数学模型
6
作者 陈亦华 《经济经纬》 1994年第4期83-84,共2页
烟草优稳低栽培技术多目标控制数学模型陈亦华多年来,我省烟草的“优稳低”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无论在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普及科技知识,壮大技术队伍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烟草优稳低栽培技术多目标控制数学模型陈亦华多年来,我省烟草的“优稳低”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无论在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普及科技知识,壮大技术队伍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栽培技术 多目标控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宾川县亚麻生产技术系列报道之三 亚麻原茎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少怀 杨学芬 +3 位作者 李成惠 何建群 陈永富 杨少琳 《中国麻业》 2003年第1期14-21,共8页
试验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栽培因素与原茎产量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得原茎产量参数,建立了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初步探讨出各栽培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 试验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探讨了密度、氮、磷、钾肥用量及氮肥施用时期五个主要栽培因素与原茎产量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测得原茎产量参数,建立了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初步探讨出各栽培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亚麻原茎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原茎产量 栽培技术 综合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密度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两系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研究
8
作者 王安全 杜全武 陈复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为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我们引进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并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它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两优培九"产量为9000kg/hm2以上的优化组合方案821个,... 为了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我们引进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并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它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筛选出了"两优培九"产量为9000kg/hm2以上的优化组合方案821个,得到了其对应的农艺措施为3月11~12日播种育秧,采用密度:25 72~26 52万窝/hm2,施纯N:235 43~243 62kg/hm2,P2O5:79 20~84 0kg/hm2,K2O:133 32~144 24kg/hm2,该结果与示范情况基本一致,可在丘陵地区大面积推广,对促进水稻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丘陵区 两系杂交稻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两系杂交稻公顷产9000kg栽培技术模型研究
9
作者 杜全武 王安全 陈复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7-10,共4页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栽培技术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筛选了两优培九单产 90 0 0 kg/hm2 以上的最优组合方案 82 1个 ,其对应的农艺措施为 3月 11~ 12日播种育秧 ,采用密度 :2 5 ...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栽培技术 ,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筛选了两优培九单产 90 0 0 kg/hm2 以上的最优组合方案 82 1个 ,其对应的农艺措施为 3月 11~ 12日播种育秧 ,采用密度 :2 5 .72~ 2 6 .5 2万窝 /hm2 ,施纯 N 2 35 .4 3~ 2 4 3.6 2 kg/hm2 ,P2 O579.2 0~84 .0 kg/hm2 ,K2 O133.32~ 14 4 .2 4 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丘陵区 两系杂交稻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啤酒大麦华大麦6号综合栽培措施的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铁梅 邹薇 +4 位作者 孙东发 冯攀 黄皓 刘铁芳 缪志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5-730,共6页
为给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品质的综合效应。模型解析发... 为给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品质的综合效应。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磷肥〉钾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钾肥〉磷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当华大麦6号种植密度在191.64万~211.22万株/ha,施有机肥量在19162~24409kg/ha,纯氮量在206.04~242.56kg/ha,磷肥量(P205)在67.30~81.27kg/ha,钾肥量(K20)在61.52~88.48kg/ha条件下时,产量在4800kg/ha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0%~12%之间,千粒重〉42g。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华大麦6号 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数学模型 栽培技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海春 袁继超 +2 位作者 叶明贵 柯永培 余学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1,共2页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 ,研究我区杂交玉米川单 1 5号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得出我区河谷平坝区在四月下旬播种并采用肥团育苗 ,6 6 7m2产 5 0 0 kg以上的...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 ,研究我区杂交玉米川单 1 5号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得出我区河谷平坝区在四月下旬播种并采用肥团育苗 ,6 6 7m2产 5 0 0 kg以上的栽培技术方案为 :种植密度 4 2 0 0~ 4 5 0 0株 / 6 6 7m2 ,6 6 7m2用纯氮1 1 .2~ 1 7.4 kg,过磷酸钙 2 6~ 5 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川单15号杂交种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草1号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佳海 唐成斌 牟琼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113,共3页
1999~2002年期间对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黔草1号新品种,实施种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为黔草1号种子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按照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把影响种子生产较大的N、P2O5、K2O作为试验因素,确定其施肥水平... 1999~2002年期间对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黔草1号新品种,实施种子丰产栽培技术试验,为黔草1号种子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按照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把影响种子生产较大的N、P2O5、K2O作为试验因素,确定其施肥水平,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y=213.553+6.734X1+3.0669X2+3.566 8X3-0.0192 X12-0.002 3X22-0.0027X32-0.0125X1X2-0.01X1X3-0.00001X2X3,同时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是N(51.5 kg/hm2)、P2O5(225 kg/hm2)、K2O(200kg/hm2)的组合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时的最高种子产量为1451.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种子生产 栽培技术 丰产栽培技术 最大经济效益 数学模型 科学研究所 规模化生产 技术试验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年型与土壤类型下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宏鑫 王世敬 +3 位作者 戴晓华 余茂兰 赵德才 周银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了对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进行模拟,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基本苗(X1)、基氮(X2)、基磷(X3)、追氮(X4)与灌水次数(X5)5个因子作为决策变量,籽粒产量为目标函数,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不同年型与土壤类型下春小... 为了对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进行模拟,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基本苗(X1)、基氮(X2)、基磷(X3)、追氮(X4)与灌水次数(X5)5个因子作为决策变量,籽粒产量为目标函数,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不同年型与土壤类型下春小麦产量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获得了不同年型、不同土壤类型下春小麦产量优化(500kg/666.7m2)与经济最佳栽培技术体系,对显著影响产量的两因子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体现了根据不同条件采用变量栽培管理措施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年型 土壤类型 春小麦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模拟 多元回归数学模型 变量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那菊苣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永芬 李辰琼 陈培燕 《草食家畜》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普那菊苣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产量要达到83390.38kg/ha,种植密度应为64253窝/ha,配施N肥为331.05kg/ha,K肥为58.8kg/ha,P肥为2... 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普那菊苣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增产效应分析。在试验条件下,普那菊苣产量要达到83390.38kg/ha,种植密度应为64253窝/ha,配施N肥为331.05kg/ha,K肥为58.8kg/ha,P肥为256.05kg/a,达到普那菊苣高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那菊苣 配套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定福 袁代斌 +3 位作者 蒙大庆 李芝凡 胥岚 郭子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产量(Y)与种植密度(x1)和施纯氮量(x2)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2700 00~3058 97kg/hm2间的栽培模式:种植密度15 75~28 14万株/hm2,施纯氮量116 35~...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产量(Y)与种植密度(x1)和施纯氮量(x2)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2700 00~3058 97kg/hm2间的栽培模式:种植密度15 75~28 14万株/hm2,施纯氮量116 35~266 5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高芥酸油菜 品种 绵油13号 栽培技术 产量 种植密度 施纯氮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1 位作者 王军 张太平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6期15-16,23,共3页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 kg/667m^2;P_2O_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_2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_2O_5:K_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油菜 黔油17号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苇状羊茅91-82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天琼 莫本田 罗绍薇 《四川草原》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苇状羊茅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回归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相关的增产效应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6.7m2苇状羊茅91-82产量要达到6963.95kg,则其播种量应为1... 本试验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苇状羊茅高产与主要栽培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回归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并作了相关的增产效应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6.7m2苇状羊茅91-82产量要达到6963.95kg,则其播种量应为1.0kg,有机肥用量为1750kg,氮肥量为30kg,钾肥量为30kg,磷肥量为5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91-82 高产栽培技术 回归设计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17号小麦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18
作者 陈晖 孙雷明 +2 位作者 冯维营 赵凯 朱之松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13-17,共5页
选用磷酸二铵和尿素施用量、播期、种植密度四个小麦主要栽培因素进行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高肥力奈件下,各因素对济宁17产量的影响氮肥和密度达极显著水平,磷肥达5%水平显著,播期为负向不显著。高产地块... 选用磷酸二铵和尿素施用量、播期、种植密度四个小麦主要栽培因素进行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高肥力奈件下,各因素对济宁17产量的影响氮肥和密度达极显著水平,磷肥达5%水平显著,播期为负向不显著。高产地块应注意增施氮肥,适期早播,保证适宜的密度,控制群体大小,保障磷肥施用量,以获得较高产量。在中肥力以下条件下,应注意增施氮肥,保持合理密度,播期不宜太迟,增施磷肥,以保证获得较高产量。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播期。试验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拟合比较好,通过计算机寻优模拟,要达到620-670kg/667m^2产量,在相似的土壤条件下,施尿素31.27-35.40kg/667m^2,磷酸二铵15.46-21.68kg,播期10月6日~11日之间,种植密度在11.7万~13.443万/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学模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殿珍 张喜文 刘源湘 《山西农业科学》 1990年第8期4-8,共5页
本文采用回归饱和设计法,对旱地小麦增产因子中的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磷肥进行了试验,建立了数学模型,井提出优化方案。在半湿润易旱区的电留县,旱地小麦最佳播期是9月15—20日,每亩基本苗30—32万,每亩施N8.0—10.0公斤、P_2O_56.8... 本文采用回归饱和设计法,对旱地小麦增产因子中的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磷肥进行了试验,建立了数学模型,井提出优化方案。在半湿润易旱区的电留县,旱地小麦最佳播期是9月15—20日,每亩基本苗30—32万,每亩施N8.0—10.0公斤、P_2O_56.8—8.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全文增补中
水稻花粳45抛秧栽培综合农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20
作者 张淑红 刘玉玲 +1 位作者 谢丽霞 李影新 《垦殖与稻作》 1998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花粳45 抛秧 栽培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