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循证视域下教师数字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与互鉴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逯行 张硕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5,共8页
数字场景中的教师利用周遭证据、自身经验、共同体互动来塑造自身数字评价能力,以抵抗单一证据造成的评价偏差。研究利用深度访谈,从自主性评价特质、深层性评价认知、实践性评价哲学、开放性评价态度、系统性评价能力五个维度描摹了有... 数字场景中的教师利用周遭证据、自身经验、共同体互动来塑造自身数字评价能力,以抵抗单一证据造成的评价偏差。研究利用深度访谈,从自主性评价特质、深层性评价认知、实践性评价哲学、开放性评价态度、系统性评价能力五个维度描摹了有限循证视域下教师数字评价素养的构成;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对访谈数据编码,发现素养形成过程中教师个体间经验交流互鉴与认知校准机制经历了价值协商、能力对标、情感共振与共识生成。研究发现:共享评价标准、共享失败案例、共享自我指导、共享场域情感是教师数字评价素养不断形成并迈向成熟的必要过程。最后,研究提出推动数智时代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的建议:增强教师之间人际信任以促进数字评价经验的共享、培养教师对数据批判性分析的专家直觉以及提供针对性培训和常态化进修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循证 教师数字素养 数字评价素养 构成要素 互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数字素养:从容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荣怀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2,共4页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发展学生智能时代的数字胜任力、促进师生适应新型人机协同的教学环境、有效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等方面。然而当前我国师生在数字素养... 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的时代价值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发展学生智能时代的数字胜任力、促进师生适应新型人机协同的教学环境、有效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等方面。然而当前我国师生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方面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一是数字化变革教育的理念在学校传播不充分,二是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养成机制不健全,三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校内外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对此,中小学校需要在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教师培训改进、课程设置优化、评价机制建立、家校社企协同机制完善等多维度进行全面规划和有效推进,以保证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进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与技能 学校教育数字 数字胜任力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素养评价 数字化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心理测量视域下的学生数字素养测评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莎 郭庆 吴砥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9,共11页
定期开展数字素养发展监测与评估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生数字素养评价主要沿用“依据规则给潜在特质赋值”的经典测量观,以标准化测试及自陈式量表为主要测评工具,存在评价内容有限、评价方法片面等问题。计算心理... 定期开展数字素养发展监测与评估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学生数字素养评价主要沿用“依据规则给潜在特质赋值”的经典测量观,以标准化测试及自陈式量表为主要测评工具,存在评价内容有限、评价方法片面等问题。计算心理测量理论为破解学生数字素养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它主张综合运用心理测量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评价嵌入真实情境任务中,激发并追踪主体与情境之间的交互,通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过程性评价。计算心理测量视域下的学生数字素养测评框架基于自上而下理论驱动和自下而上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推理链,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指导下,构建复杂的任务情境获取细粒度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细粒度数据中提取证据,进而实现精准评价。以此框架开展的面向小学高年级学段的数字素养测评实践表明,该测评范式有助于形成从数字素养“能力模型”到“测量模型”的闭环推理链,在经过多轮次迭代优化后,可形成高质量的学生数字素养测评任务、可靠的学生数字素养证据和稳定的学生数字素养测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心理测量 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 数字素养评价 游戏化测评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