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1
作者 郭燕 贺佳 +6 位作者 位盼盼 曾凯 史舟 叶粟 杨秀忠 郑国清 王来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洲科技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并改进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水氮耦合自然状态条件下冬小麦实测株高的变化较小,但在氮充足条件下灌溉可增加冬小麦实测株高。无人机提取株高与实测株高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1,即无人机提取株高可解释81%的株高变异。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株高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58、4528.23 kg/ha和1.25,说明该模型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估算,但模型稳健性较差(RPD<1.4),估算值(16198.27 kg/ha)较实测值(16960.23 kg/ha)偏小,且估算值较分散。通过数据转换,基于生物量/无人机提取株高比值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RMSE、RPD分别为0.88、2291.90 kg/ha和2.75,改进后的模型稳健性较强(RPD>2.0),估算值(17478.21 kg/ha)与实测值(17222.59 kg/ha)较接近,模型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经验证,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迁移估算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能实现对冬小麦生物量的精准快速估算。【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但在不同氮水平情景下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模型迁移利用前应对不同情景数据集进行直方图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株高 数字表面模型(DSM)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视角下基于几何一致性的神经辐射场卫星城市场景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生成
2
作者 孙文博 高智 +3 位作者 张依晨 朱军 李衍璋 路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9-1689,共11页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多视角图像,而卫星影像获取受限。在视角稀疏时,模型易对训练视角过拟合,导致新视角下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NeRF的训练过程中引入场景深度与表面法线的几何约束,旨在提升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能力。通过在DFC2019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约束的NeRF模型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新视角合成和DSM生成任务上均取得了领先的结果,显示出其在稀疏视角条件下卫星观测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对地观测 神经辐射场 场景渲染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相位直方图的数字表面模型数据与遥感图像配准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松林 孙刚 +2 位作者 牛照东 张江伟 陈曾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6-1705,共10页
针对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与可见光遥感图像信息融合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一致点漂移算法(CPD)与相对相位直方图(RPH)的两级配准策略来实现上述数据与图像的自动配准。首先,利用Canny算子提取图像边缘,将边缘点作为CPD算法的输入... 针对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与可见光遥感图像信息融合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一致点漂移算法(CPD)与相对相位直方图(RPH)的两级配准策略来实现上述数据与图像的自动配准。首先,利用Canny算子提取图像边缘,将边缘点作为CPD算法的输入,实现两幅图像的粗匹配,从而得到初始对应点集并估算尺度因子;然后,定义了一种鲁棒且具有旋转、平移不变性的区域变化信息描述子-RPH,其在粗匹配结果的保障下还可以实现尺度不变性;最后,根据尺度因子在两幅图像中分别定义圆环模板,并利用RPH测度完成DSM图像与可见光遥感图像精配准。实验结果显示,使用RPH测度进行精配准后,基于CPD算法的粗匹配结果得到了有效校正,在数据自身存在透视失真情况下,算法配准误差约为2pixel,能够满足DSM数据与遥感图像信息融合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遥感图像 相对相位直方图 一致点漂移 图像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生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世杰 晏飞 +1 位作者 王卫安 李荣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4-1418,共5页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过程中由于影像几何和辐射差异造成匹配困难和误匹配等问题,综合运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子和归一化互相关(NCC)算子,并考虑核线和视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视差约束的影像分...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过程中由于影像几何和辐射差异造成匹配困难和误匹配等问题,综合运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子和归一化互相关(NCC)算子,并考虑核线和视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网视差约束的影像分层匹配方法,同时对匹配窗口进行自适应优化改进,实现特征点、格网点和特征线的匹配,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生成DSM.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上海崇明WorldView-1和浙江舟山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生成对应区域的DSM,与地面控制点和已有DSM对比分析,高程精度与像素分辨率相当,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影像金字塔 立体影像匹配 数字表面模型(D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数据的城市数字表面模型生成技术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承义 赵忠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0,63,共3页
激光雷达(LIDAR)数据是一种新型数据源,它产生的是高密度点云数据。为了更加方便地应用这些数据,首先要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采用传统的方法生成城市DSM,对城市区域复杂性的考虑不足,也没有对数据存在的缺值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故无法... 激光雷达(LIDAR)数据是一种新型数据源,它产生的是高密度点云数据。为了更加方便地应用这些数据,首先要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采用传统的方法生成城市DSM,对城市区域复杂性的考虑不足,也没有对数据存在的缺值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故无法生成高质量的城市DSM。该文阐述了一种新颖的生成高质量城市DSM的方法,兼顾城市的复杂性和LIDAR传感器本身的特点。试验证明,该方法生成的DSM与传统方法相比,具备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数字表面模型 三角网 插值算法 E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点云的数字表面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闫利 陈长海 +1 位作者 费亮 张奕戈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机载航空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得到的原始点云存在大量的噪声和空洞,难以直接用于城市数字表面模型重建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增强点云进行法向量优化的泊松表面重建方法。首先通过反投影误差约束和点云距离分布统计分析方法剔除尽可能多... 针对机载航空多视影像密集匹配得到的原始点云存在大量的噪声和空洞,难以直接用于城市数字表面模型重建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增强点云进行法向量优化的泊松表面重建方法。首先通过反投影误差约束和点云距离分布统计分析方法剔除尽可能多的噪声,并通过k邻域均值采样填补点云空缺得到增强点云,及采用固定视点法简化法向量一致化。其次,针对重建表面数据冗余的问题,在保持特征的前提下,引入最短边准则剔除大量的狭长三角形。最后采用ISPRS倾斜下视航空影像及无人机影像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二维狄洛尼构网算法和快速三角化方法在表面重建效果上有一定的改进,对于多视影像的DSM自动生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视影像 数字表面模型 摄影测量点云 表面重建 噪声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InSAR的植被区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反演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解金卫 索志勇 +1 位作者 李真芳 王跃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估计电磁波在植被中的穿透深度导致植被数字表面模型(DSM)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高精度DSM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极化干涉相干最优中最大化相位差法分离得到电磁波在植被中高、低散射相位中心的干涉相位...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估计电磁波在植被中的穿透深度导致植被数字表面模型(DSM)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高精度DSM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极化干涉相干最优中最大化相位差法分离得到电磁波在植被中高、低散射相位中心的干涉相位。然后提出一种归一化高、低散射相位中心高度随消光系数变化的模型,基于该模型搜索得到电磁波在植被中的最浅穿透深度。最后利用干涉处理方法得到高散射相位中心的高程,将最浅穿透深度补偿到该高程中,从而提升植被区DSM估计精度。利用PolSARpro软件在不同植被种类和不同植被高度下进行仿真试验以及机载全极化数据进行实测数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植被区DSM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 散射相位中心 穿透深度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跟踪制导中数字表面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敏 林行刚 +1 位作者 赵乃国 罗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分析研究了数字表面模型 (DSM)在飞行器地形跟踪制导中的应用 ,提出了一种大地坐标下和高斯坐标下 DSM建模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DSM模型纵横断面采样间距对孤立障碍物的影响 ,分析定义了 DSM模型下飞行器掠地飞行的最小安全高度... 分析研究了数字表面模型 (DSM)在飞行器地形跟踪制导中的应用 ,提出了一种大地坐标下和高斯坐标下 DSM建模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DSM模型纵横断面采样间距对孤立障碍物的影响 ,分析定义了 DSM模型下飞行器掠地飞行的最小安全高度。仿真试验表明 ,在地形跟踪制导技术中采用数字表面模型 DSM比采用数字高程模型 DEM有更强的制导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无人飞行器 地形跟踪制导 障碍物 数字摄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岩体结构面产状获取 被引量:12
9
作者 宣程强 章杨松 许文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3,共9页
针对传统现场接触式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效率低、工作量大、结果精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本文结合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运动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岩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 针对传统现场接触式测量获取岩体结构面参数效率低、工作量大、结果精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本文结合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运动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岩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体结构面自动识别方法。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重建步骤主要为岩体影像资料采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进行图像特征匹配、稀疏点云构建、点云稠密化以及岩体曲面模型重构。结构面识别方法流程主要为:首先平滑岩体数字表面模型;通过改变搜索半径和角度阈值实现模型平面分割;基于区域生长原理进行结构面搜索;最后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拟合结构面得到结构面产状。将该方法应用于甘肃北山地下实验巷道,实现了巷道三维数字表面模型的重建与结构面产状数据获取,最后将识别到的结构面分组表征在模型表面。与人工实地测量方法以及现有的结构面识别软件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识别 摄影测量 运动重构 数字表面模型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分割网络重建单视图遥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俊言 贾宏光 +2 位作者 高放 李文涛 陆晴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4-981,共8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仅依靠激光探测与测量数据,实现单视图遥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DSM)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了一种编码-解码结构的语义分割网络,该网络采用多尺度残差融合的编码块与解码(MRFED)块从输入图像中提取语义信... 该文提出了一种仅依靠激光探测与测量数据,实现单视图遥感影像数字表面模型(DSM)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了一种编码-解码结构的语义分割网络,该网络采用多尺度残差融合的编码块与解码(MRFED)块从输入图像中提取语义信息,进而逐像素预测高度值;采用特征图跳跃级联的策略保留输入图像的细节特征和结构信息。该文采用了一个包含DSM数据的遥感影像公开数据集训练与测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DSM重建结果与真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1e-02,均方根误差(RMSE)为3.8e-02,结构相似性(SSIM)为92.89%,均优于经典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实验证实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单视图遥感影像的DSM重建,具有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强的地物分布结构重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网络 编码-解码 多尺度残差融合 跳跃级联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数字表面模型建筑物分割的LS-ORTSEG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奕名 赵春晖 崔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4,共6页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的建筑物分割是遥感三维城市建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DSM分割中因地形起伏和边界处干扰物等引起的建筑物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层次化的建筑物分割方法 LS-ORTSEG.该方法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初步提取各...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DSM)的建筑物分割是遥感三维城市建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DSM分割中因地形起伏和边界处干扰物等引起的建筑物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层次化的建筑物分割方法 LS-ORTSEG.该方法首先利用水平集方法初步提取各个潜在的建筑物区域,对各潜在区域进行适当扩展,进而针对扩展区域利用一种基于多重随机纹理模型的分割方法进行精细分割,进一步优化建筑物局部边界分割结果.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建筑物分割 水平集 多重随机纹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投影影像精化数字表面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艳楠 汪佳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48,56,共5页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摄影测量产品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真正射影像在工程与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成高质量真正射影像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高精度的DSM。目前修正和改善DSM误差的方法普遍存在费力费时、精度缺乏... 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摄影测量产品应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真正射影像在工程与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成高质量真正射影像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高精度的DSM。目前修正和改善DSM误差的方法普遍存在费力费时、精度缺乏保证及任意性等问题。本文针对DSM精度的修正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基于投影影像的概念,将空间点位在投影影像上的投影轨迹线作为几何约束条件,直接对现有DSM的高程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获取高精度的DSM,进而生成更为精确的真正射影像。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单点高程和多点高程修正试验,验证了提出的新方法直观简单,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正射影像 投影影像 投影轨迹线 影像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模态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13
作者 李智杰 程鑫 +3 位作者 李昌华 高元 薛靖裕 介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1000,共12页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充分,融合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提取和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通过构建双分支编码器,模型能够分别提取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和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的高程信息,并深入挖掘nDSM的几何形状信息。引入跨层丰富模块细化完善每层特征,从深层到浅层充分利用多层的特征信息。完善后的特征通过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对特征进行差异性互补和交叉融合,以减轻分支结构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多模态特征的优势,从而提高遥感影像分割精度。在ISPRS Vaihingen和Potsdam数据集上进行实验,mF1分数分别达到了90.88%和93.41%,平均交互比(mIoU)分别达到了83.49%和87.85%,相较于当前主流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 语义分割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14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C模型区域网平差技术的立体影像DSM提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庆鹏 王志刚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利用卫星立体影像中提供的有理多项式系数(RPC)参数,采用基于RPC模型的区域网平差技术提取数字表面模型(DSM)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SM效果较好。与Google Earth影像比较,中误差(RMSE)为6.122m,误差在8m以内的占参考... 研究了利用卫星立体影像中提供的有理多项式系数(RPC)参数,采用基于RPC模型的区域网平差技术提取数字表面模型(DSM)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SM效果较好。与Google Earth影像比较,中误差(RMSE)为6.122m,误差在8m以内的占参考点总数的80%,10m以上的占12%,最大误差为15.30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立体影像 有理多项式系数 区域网平差 数字表面模型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LIDAR技术快速建立三维城市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琰 郭容寰 程远达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54-57,共4页
机载LIDAR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三维数据获取方法,正在逐步得到广泛的认同。目前,机载LIDAR硬件和系统集成发展已比较完善,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后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结合国际上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机载LIDAR数据... 机载LIDAR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三维数据获取方法,正在逐步得到广泛的认同。目前,机载LIDAR硬件和系统集成发展已比较完善,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后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结合国际上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机载LIDAR数据的后处理过程,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城市模型,实现了基于LIDAR数据三维城市模型的快速重建,使该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LIDAR 三维城市模型 三维数据获取 数字表面模型 点云数据分类和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成像卫星实景三维技术应用及启示
17
作者 张耀欣 张京波 刘韬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文章归纳总结了具有实景三维应用能力的光学成像卫星的发展,调研了目前国外卫星实景三维技术应用产品,梳理了近年国外卫星实景三维产品在高精度三维基础数据开发、目标指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实景三维产品在遥感领域的市场潜力,提出光... 文章归纳总结了具有实景三维应用能力的光学成像卫星的发展,调研了目前国外卫星实景三维技术应用产品,梳理了近年国外卫星实景三维产品在高精度三维基础数据开发、目标指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了实景三维产品在遥感领域的市场潜力,提出光学成像卫星实景三维技术应用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民商用领域,卫星实景三维技术应用是引领遥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光学成像卫星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DSM和DOM的多层次建筑物变化检测
18
作者 柴佳兴 张云生 +2 位作者 杨振 陈斯飏 李海峰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日新月异,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对城镇管理、违章建筑查处及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正射影像(dig...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日新月异,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对城镇管理、违章建筑查处及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的多层次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①对无人机影像生成的密集点云和DOM进行预处理,生成差分归一化DSM(differential normalized DSM,dnDSM)并提取植被区域;②利用多层高差阈值提取候选变化区域,并在此过程中剔除植被及面积较小区域;③对低层候选变化区域进行连通域分析,对于每个连通对象,利用其较高层的变化检测结果剔除低层中的误检测;④统计每个变化对象的正、负高差值数量关系,确定变化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不但能够保留较低高差阈值检测到的低矮变化建筑物,而且能够保证高大变化建筑物的正确性、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变化监测 无人机影像 数字表面模型 正射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N、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林远杨 王彬 +3 位作者 黄尧 粟超 何敬 刘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2,共7页
无人机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具有便捷性和较低成本,利用大疆精灵4Pro采集研究区水稻三个发育时期的遥感数据,并测定两个时期水稻叶片N、P含量。通过无人机影像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行差分运算得到能够反应水稻生长高度的差异数字表面... 无人机在农业遥感监测中具有便捷性和较低成本,利用大疆精灵4Pro采集研究区水稻三个发育时期的遥感数据,并测定两个时期水稻叶片N、P含量。通过无人机影像构建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进行差分运算得到能够反应水稻生长高度的差异数字表面模型(DDSM)。实测株高与DDSM提取株高拟合分析的决定系数R~2为0.814,表明DDSM提取的株高具有较高精度。将叶片中N、P含量变化与DDSM提取的生长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肥三天后,N、P含量分别为4.787%、0.291%,N、P含量比为16.481,生长速率为4.971 cm/d;施肥20天后,N、P含量分别为3.750%、0.211%,N、P含量比为17.892,生长速率为2.564 cm/d。水稻生长符合生长速率假说,生长速率较高的时期具有较高N、P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人机 差异数字表面模型 氮、磷含量 生长速率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M与DSM相结合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单木分割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中洋 陕亮 +2 位作者 陈翔宇 余坤勇 刘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共11页
【目的】提出一种冠层高度模型(CHM)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以解决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CHM时因树冠形变导致单木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方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地形起... 【目的】提出一种冠层高度模型(CHM)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以解决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CHM时因树冠形变导致单木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方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地形起伏较大的中、高郁闭度杉木人工林中选择中龄林和幼龄林各3块标准地,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对CHM与DSM相结合(优化方法)的4种窗口的局部最大值法的树顶点探测和极值标记的分水岭算法的单木分割进行精度评价,并与仅基于CHM的传统方法的树顶点探测和单木分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树顶点探测方面,随着窗口增大,每块样地探测的单木总数量和探测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中龄林3块样地的最佳窗口为0.3 m,幼龄林3块样地的最佳窗口为0.2 m,此时6块样地1∶1对应关系的单木数量和生产者精度均最大;在相应最佳窗口条件下,仅基于CHM的局部最大值法因树冠形变存在容易产生单木多树顶点探测现象,传统方法的单木探测百分比高于优化方法,但传统方法的树顶点探测精度低于优化方法。幼龄林的树顶点探测精度高于中龄林,这是因为幼龄林样地冠幅和单木相邻距离更一致,更适应固定窗口的局部最大值法。单木分割方面,优化方法的单木分割精度高于传统方法,幼龄林的单木分割精度高于中龄林。【结论】局部最大值法的树顶点探测和分水岭算法的单木分割直接数据源为DSM,是树冠表面真实起伏状况的反映,没有树冠形变,研究结果为更真实的树顶点和单木树冠边界。CHM与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在中、高郁闭度杉木人工中、幼林中分割精度较高(6块样地探测率r均大于88%,准确率p均大于92%,F得分均大于91%),将该方法集成在ArcGIS模型构建器中,可为精准化、自动化、集成化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单木分割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木分割 分水岭算法 冠层高度模型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