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观文学与数字群体的情动危机——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传播与接受问题 |
杨毅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论“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体系 |
宋保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
3
|
数字弱势群体共享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的理论机制与策略选择 |
彭响
刘如
戴俭慧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4
|
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数字弱势群体研究的方法论建构 |
孙铭灿
刘建准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数字弱势群体核心权益保障——基于“个人—企业—政府”的主体分析框架 |
张亚楠
|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数字法治时代弱势群体最大利益的实践进路 |
冯源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论“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
宋保振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3
|
|
|
8
|
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贫困治理 |
江国华
顾红松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3
|
|
|
9
|
健康传播中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产生的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
刘宇婷
贺苗
|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10
|
建构数字包容体系:实现乡村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策略选择 |
沈费伟
胡紫依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5
|
|
|
11
|
乡村数字弱势群体能力贫困的内生原因与解决对策——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探讨 |
沈费伟
胡紫依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4
|
|
|
12
|
主体自觉培育:推动数字弱势群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策略选择 |
沈费伟
胡紫依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7
|
|
|
13
|
作为教育治理的数字包容:理论基础、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 |
段俊吉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法律风险及规避策略 |
张欠欠
|
《农村农业农民》
|
2025 |
0 |
|
|
15
|
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弱势群体的影响及对策 |
李建宁
钟玲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22
|
|
|
16
|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群体数字签名算法 |
周立章
王世伦
|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17
|
工程设计电子化作业中基于Schnorr的群体数字签名方案 |
肖力田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18
|
智慧社会中的“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
高一飞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34
|
|
|
19
|
“数字弱势群体”信息权益保障的法律路径 |
宋保振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9
|
|
|
20
|
论“数字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保障 |
秦瑞标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