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
1
作者 胡艳 沈忱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6,共16页
当前,城市群经济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准确刻画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于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合力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 当前,城市群经济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准确刻画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于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合力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视角下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与空间结构分异特征,其通过优化区域要素配置显著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异质性检验表明,具备良好数字基础设施的城市比城市规模本身更重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外部性作用大于集聚外部性;第三,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效应,弥补数字鸿沟,应持续优化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空间结构,扩大网络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城市群经济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贺 刘世哲 李晓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9,共15页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发展不仅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更是重塑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在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下,研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发展如何影响减污降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网络视角,以2011...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发展不仅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更是重塑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在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下,研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发展如何影响减污降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市网络视角,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为样本,在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对减污降碳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网络形态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污染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与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都有所改善。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显著促进了减污降碳,且兼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该结论在采用外生政策冲击、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绿色技术创新和经济集聚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对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以及数字经济政策试点地区的减污、降碳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实现减污降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网络节点中心性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蓉 翟凌宇 孙亚男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8,共14页
数字经济畅通了经济循环,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测算2006-2019年中国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利用SNA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呈现出“中心—... 数字经济畅通了经济循环,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测算2006-2019年中国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利用SNA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中国省际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呈现出“中心—边缘”网络结构形态,东部数字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对中西部省份产生“虹吸效应”。数字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技术水平差别大的省份则存在更多的合作空间,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对外贸易、消费水平更为接近的省份之间更倾向于建立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关系。此外,中国数字经济仍未真正摆脱地理空间的限制,缩小省份之间的数字鸿沟,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仍是今后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增加值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传甲 王成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 文章以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并系统分析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具有显著的联通性、稳定性和等级性,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分布格局;产业结构、人均GDP和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的地区相似性以及地理空间邻近性有助于关联网络的形成。加强省际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发挥省际关联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将有利于省际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特征及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研究
5
作者 谌亭颖 张克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借助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探析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发展水... 文章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借助引力模型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特征,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探析其与实体经济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发展水平和上升幅度存在明显省份差异,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大。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以2017年为临界点,空间发展格局呈现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扩散。研究期间,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化和升级化;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实体经济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交互作用中,以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特征 实体经济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周元任 陈梦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7,共22页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更快。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各省份联系紧密,数字资源和要素互通可达,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性、空间通达性和分布非均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扮演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受益”和数字资源“输出”的角色。分维度和分时段来看,地区数字经济格局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空间关联网络不断重构,稳定性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各地区联系渐趋紧密,数字要素流动渐趋通达,网络地位渐趋平等化,网络集群效应日益减弱,数字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理距离较远、经济增长差异较大、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均会减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但不同时段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 空间关联网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数字营商环境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戴玉缓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84,共4页
省域数字营商环境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2013-2022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数字营商环境水平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通过揭示其背后的网络特征,并分析影... 省域数字营商环境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2013-2022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数字营商环境水平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通过揭示其背后的网络特征,并分析影响这一关联的因素,以期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营商环境 空间关联网络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识别
8
作者 李元豪 钱昭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4,67,共11页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现出稳定且复杂的空间关联关系,但整体的空间关联性较低,省份间数字物流的交流协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马太效应”显现,东部地区省份充分发挥着领头作用和中介作用,中西部地区省份处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形成4大板块,各板块内部“俱乐部”效应明显;地理距离、财政支持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矩阵对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差异矩阵对网络的形成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流 空间关联网络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分析
9
作者 叶阿忠 田小梅 +1 位作者 李田田 张源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共12页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网络密度的提高和网络效率的降低有利于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而个体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对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城市群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关联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网络溢出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梦雯 刘传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实现“节能”与“减排”双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维度的检验发现,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产业在地区间的布局和对要素吸引力改变产业集聚程度影响碳排放强度;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嵌入各个行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强度影响碳排放强度。本文为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节能减排 产业集聚 倒“N”型曲线 空间关联网络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网络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亚男 王艺霖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本文通过测算2006—2021年我国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典型的“中... 本文通过测算2006—2021年我国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我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典型的“中心–边缘”结构,东部省份对中、西部省份产生虹吸效应,我国数字经济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集聚式发展模式和以广东为代表的内生式发展模式。然而,随着数字资源不断向部分省份聚集,各地区难以自发形成空间关联关系,因此应提高数字经济规模,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人才储备,鼓励技术创新和共享,扩大居民消费,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数字经济增加值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胜鹏 滕堂伟 +1 位作者 胡森林 李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本文运用修正的CRITIC评价法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 本文运用修正的CRITIC评价法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多线程与稠密化的复杂结网态势,网络密度有所提升,整体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空间结构。③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优势地位显著,西部及边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有待提升;凝聚子群空间分布逐渐形成有序的团块化分布。④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科技创新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及地理空间距离始终表现出显著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效应则体现出先强后弱的阶段性特征,上述因素共同驱动着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闫春 丁一 刘新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5,共13页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实体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哲 刘文斐 赵韦舒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9,共12页
文章基于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选用β收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 文章基于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选用β收敛模型探究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高质量发展收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程度逐年加深;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全域性收敛趋势,且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条件下的收敛速度更快;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对开放、共享与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与一体化建设,以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为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长三角地区 高质量发展 时空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经济韧性演化、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永辉 谭舒婷 沈晓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22,208,共18页
经济韧性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澳门地区回归祖国25年来,多次顶住外部超预期冲击,社会和经济发展初显韧性,但仍受单一产业结构转型压力的掣肘。运用指标建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 经济韧性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澳门地区回归祖国25年来,多次顶住外部超预期冲击,社会和经济发展初显韧性,但仍受单一产业结构转型压力的掣肘。运用指标建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澳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经济韧性互动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作为微型开放经济体,澳门地区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影响显著,其经济韧性呈现波动发展态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韧性溢出作用下,澳门地区的韧性网络中心地位有所提升但低于大湾区其他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品贸易、人口流动会对澳门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资金流对提升澳门地区经济韧性无显著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澳门地区亟须积极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把握以合作创新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增长中化解和防范外部风险,复苏、巩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澳门地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空间关联与协同治理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大春 常愉珠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特征,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空间关... 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基于2016—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特征,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的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较低,东部地区融合水平优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空间关联呈现出复杂的网络形态且较为稳定;地理邻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实融合空间关联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在数实融合协同治理过程中应加快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中心省份辐射带动力,强化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全面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空间关联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测度——基于灰色关联、耦合协调与空间关联网络的角度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林汉 袁野 田卫民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35,共9页
本文采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际的相关数据,从互联网普及率、信息产业相关从业情况、数字产业相关产出情况等5个方面选取指标。测算出31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水平。同时,从灰色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关联网络,实证研究我国数字... 本文采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际的相关数据,从互联网普及率、信息产业相关从业情况、数字产业相关产出情况等5个方面选取指标。测算出31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水平。同时,从灰色关联度、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关联网络,实证研究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形式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区域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市)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数字经济发展较快,且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较高的省(区、市)对周边地区的空间外部溢出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提出政府应该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效应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加强监管引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耦合协同 灰色关联 空间联系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碳排放的脱钩水平及其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瑞媛 周晓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9-133,共5页
文章运用脱钩模型测度了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全国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省份脱钩的... 文章运用脱钩模型测度了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水平,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发现:全国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省份脱钩的稳定性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西部地区省份脱钩的内部差异最大;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脱钩的空间关联网络连通可达,网络联系、网络密度和稳定性趋于下降,网络结构等级逐渐被打破;上海和江苏等省份不仅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还承担“中心行动者”和“桥梁”的角色;各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呈现显著的梯度性,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俱乐部”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的资源要素向环渤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流动,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 脱钩 空间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英恒太 杨丽娜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145,共9页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与识别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及二次指派程序(QAP)对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数字...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与识别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及二次指派程序(QAP)对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整体网络"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并呈现出密度提升、关联程度提高的趋势。根据不同省市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可将整体网络划分为双向溢出、净溢出、净收益与经济人四大板块。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受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水平、开放水平、移动端数字设备相对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Q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贻忙 张晨怡 +1 位作者 刘奎兵 刘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运用TOPSIS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橄榄型”结构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关联强度在... 运用TOPSIS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橄榄型”结构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及非均衡分布特征。关联强度在空间、时间上呈“由东向西、由点及面”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整体网络特征向网状化、稠密化、纵深化发展;个体网络特征向均衡化发展,更多城市扮演“中心行动者”角色,形成“东—西扩展、沿海—内陆延伸”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网络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受时间、空间距离以及政府干预度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居民收入、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的差距过大会制约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