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演变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5,共12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准确把握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及演变规律,对于完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G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使用2013—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行业数据考察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并结合空间效应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整体呈多极分布状态,空间态势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级递减,空间集聚程度中等且呈现出微弱发散趋势,分布重心趋于南移;(2)数字经济细分行业集聚与发散趋势并存,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主要表现为向川渝、贵州等西南省份迁移,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则进一步向东南沿海集聚;(3)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存在明显σ收敛,但具有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即欠发达地区表现出较强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经济开放度、数字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收敛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放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收敛特征 时空格局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旭晖 张涛嘉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60,共11页
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亦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数字科技创新通过驱动生产力、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协调、绿色、... 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亦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选择。数字科技创新通过驱动生产力、经济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动能,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发展。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产业仍面临产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数字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以强化数字科技基础研究为引领、以加快数字核心技术开发和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以发挥数字平台资源配置为支撑。具体建议包括完善数字科技创新体制、强化数字科技人才要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以及健全数字科技服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莉清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是促使全球价值链参与主体链接扁平化、实现全球价值链颠覆性变革和重构的重要战略部署。设立2011—2022年为研究时段,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作为面板数据,实证考究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数...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是促使全球价值链参与主体链接扁平化、实现全球价值链颠覆性变革和重构的重要战略部署。设立2011—2022年为研究时段,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作为面板数据,实证考究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可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引入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缩尾处理、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低数字经济市场活跃度地区、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与混合贸易类型企业,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于高数字经济市场活跃度地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一般贸易类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驱动效应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指明,数字经济产业政策通过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 新质生产力 “分布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进万村”对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珊珊 冯永强 张恒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本文以“电商进万村”政策为背景,使用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该政策对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DID模型构建中,本文考虑了“长尾”现象对该政策效果的影响,引入时间维度的效应影响因子,以2011-2022年我国29个省份相关经济... 本文以“电商进万村”政策为背景,使用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该政策对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DID模型构建中,本文考虑了“长尾”现象对该政策效果的影响,引入时间维度的效应影响因子,以2011-2022年我国29个省份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和淘宝村的统计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控制其他变量,核心解释变量“电商进万村”的系数都呈现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电商进万村”政策对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显著。无论是在原模型中还是在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电商进万村”的影响显著,其能够有效推动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对推动农村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经济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 电商进万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关联视角下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测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文龙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将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界定及分类,测度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及融合互动效应。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综合融合水平稳步上升,各部门之间融合度...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将文化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界定及分类,测度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及融合互动效应。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综合融合水平稳步上升,各部门之间融合度有明显差异,直接融合度高于间接融合度;数字经济产业各部门与文化产业各部门融合互动度波动上升,但部门之间融合互动影响力和感应力存在非对称性,从影响力系数来看,数字产品制造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拉动效应最强,从感应力系数来看,数字要素驱动业对文化产业的供给驱动效应最强。基于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研究发现,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综合融合效应总体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融合互动效应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文化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 融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高技术制造企业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志红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8,共11页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正向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 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验证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正向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资源错配缓解是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影响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异质性检验证实,时期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长期效应、滞后效应,即政策实施后2~6年显著为正,在出台后第3年大幅度上升后保持平稳推进状态;企业层面,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对非国有高技术制造企业、大型高技术制造企业、实施组织政治战略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区位层面,对市场化水平较低、西部地区、高亲近及高清白政商关系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嵌入高技术制造企业层面进行政策效应评估,为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政策 高技术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技术创新 资源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良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反季节蔬菜发展策略探讨
7
作者 张光平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96-98,共3页
反季节蔬菜栽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确保蔬菜供给、提高农民收益、推动现代农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陆良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 反季节蔬菜栽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确保蔬菜供给、提高农民收益、推动现代农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陆良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陆良县反季节蔬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陆良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切入点,介绍了反季节蔬菜栽培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种植品种单一、栽培模式落后、病虫害防控难度大、营销渠道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丰富优质反季节蔬菜品种、推广先进反季节栽培技术、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拓宽产品营销渠道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经济产业 反季蔬菜栽培 云南省陆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田金方 李慧萍 +1 位作者 张伟 薛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5,共14页
厘清数字经济产业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红利”效用,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研究议题。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发布的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利用2018年全... 厘清数字经济产业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红利”效用,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研究议题。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发布的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利用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样本数据,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测度数字经济产业在连接、平衡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内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数字经济产业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对下游产业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的拉动,属于要素驱动型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数字经济产业最为密切,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从宏观经济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产出效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释放,但与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一旦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数字经济红利向外辐射,将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强的收入和就业拉动效应。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数字化赋权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数字化”赋能成本;立足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打造数据要素驱动的“数智经济”;发挥数字技术特征优势,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产业的乘数效应等建议,能够为有关部门从实际角度出发制定符合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策略提供理论思考,进而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的关联拉动效应,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宏观经济效应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发展格局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春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构建涵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个维度的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 文章基于新发展格局,构建涵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五个维度的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协同发展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东高西低”态势,且区域间差异逐渐减小。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维度指数具有不同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H-H”和“L-L”的空间关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产业协同 熵权法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对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我国30省(区、市)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测算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分析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的集中度均属于极高寡占型,领先省(区、市)均是东部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趋势,且以重点省(区、市)为核心节点;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趋势;(3)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不同时间、不同数字经济产业的空间关联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能够显著作用临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集聚发展,也能够通过不同产业同时向中部省(区、市)辐射;而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和临近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区位熵 莫兰指数 时空演化 产业集聚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0,共11页
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但学界尚未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视角展开分析。基于我国30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含西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绿色技... 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但学界尚未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视角展开分析。基于我国30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含西藏地区及港澳台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服务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影响程度依次减小且存在滞后性,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强。通过计算拐点值发现,多数中西部省市处在“倒U型”的左侧,部分东部省市已经超过拐点值。引入环境规制调节变量后,发现其能够强化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倒U型”影响,且滞后性明显。本文为我国各省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启示,也为提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倒U型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水平及创新效率测度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莹 程广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联评价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制造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与数字经...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联评价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制造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区域间呈现东—中—西的梯级差异,东北地区产业融合度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制造业创新效率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东北的阶梯分布;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持续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东—中—西部呈现依次减弱的正向影响,东北地区呈现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造业创新效率 数字经济产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样的制度环境更利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于多元制度逻辑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裴秋亚 范黎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52,共15页
本文基于技术、市场和场景三个维度,将数字经济产业分为技术-市场驱动型、技术-场景驱动型和市场-场景驱动型三种类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能够引致不同类型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制度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各类型... 本文基于技术、市场和场景三个维度,将数字经济产业分为技术-市场驱动型、技术-场景驱动型和市场-场景驱动型三种类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能够引致不同类型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制度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各类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主导逻辑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混合逻辑并存;(2)三种类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驱动因素各有侧重,技术-市场驱动型数字经济产业突出创新或法治环境作为增长主引擎的推动作用,技术-场景驱动型数字经济产业更多依靠基础设施与法治环境的双轮驱动,市场-场景驱动型数字经济产业的培育则需要更多关注创新与金融相关要素的有效供给;(3)偏激励型与均衡型政府规制模式更有利于数字经济产业的成长,强规制型监管易阻碍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制度逻辑 数字经济产业 规制 制度组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测度——基于投入产出视角 被引量:48
14
作者 武晓婷 张恪渝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8,共10页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划分为四类: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基于投入产出法,从融合贡献和融合互动视角,构建直接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改...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划分为四类: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基于投入产出法,从融合贡献和融合互动视角,构建直接融合度、综合融合度和改进型融合互动指数,对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首先,从数字经济部门整体看,直接融合度与制造业技术密集程度成正比;综合融合度在排名上呈现出与直接融合度相一致的特征,但数值却高很多,这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对制造业生产的间接贡献很大,同时,数字经济产业在制造业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比拉动作用更强。其次,从数字经济细分部门看,数字产品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直接融合度与融合互动度都最高,与技术密集度低的制造业直接融合度较低,且拉动效应不明显,推动优势更明显;数字要素驱动业与各类制造业的直接融合度与融合互动程度都较高;数字产品服务业与各类制造业的直接融合度较高,但融合互动存在一定的非对称性;数字技术应用业与各类制造业的直接融合度和融合互动度都最低,产业融合存在障碍。基于融合贡献度、融合互动方向及强度上的差异,应优先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精准化数字产品服务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数字技术在各类制造业中的普及度和创新度,以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制造业 融合测度 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融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武晓婷 张恪渝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19,共10页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界定,并以此编制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产出表。借助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将产业关联机制分解为部门内乘数效应、部门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三部分。在考...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对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界定,并以此编制中国数字经济产业投入产出表。借助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将产业关联机制分解为部门内乘数效应、部门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三部分。在考察产业自循环能力的基础上,对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进行全面深入的测度。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乘数效应,其次是溢出效应,反馈效应的影响最小。部门内自循环机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大于部门间关联机制的作用,这点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第二,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存在非对称性,制造业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显著,是二者融合的主要驱动力。第三,数字经济产业与中技术制造业的融合度最高,其次是高技术制造业,与低技术制造业的融合度较低。第四,对于细分的数字经济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与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融合度最高,已形成良性互动融合机制;数字技术应用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最低,二者融合互动存在较大障碍。相关研究为理解产业增长动力以及产业间关联特征提供重要依据,可以针对不同制造业部门识别使其快速增长的关键数字经济产业,对于明确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提高产业政策实施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制造业 融合测度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数字化能力与开放式创新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宇婷 易加斌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1-93,共13页
以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研究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放式创新。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嵌入通过影响数字化能力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园... 以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研究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嵌入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放式创新。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嵌入通过影响数字化能力进而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放式创新水平。进一步讨论发现,网络嵌入的子维度关系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三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资源协同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嵌入的子维度结构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数字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对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构建协同共生网络生态,提高园区企业网络嵌入程度,进而培育和构建数字化能力,提高区域开放式创新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 网络嵌入 数字化能力 开放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框架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赋能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测算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瑜 田开兰 +1 位作者 高翔 杨翠红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共16页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 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标准,构建了反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DIOT)模型,并编制了2007年、2012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139部门的DIOT表,进而测算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7—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的贡献稳步提升,2020年分别达到24.51%和19.31%。第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动能。2007—201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到2012—2020年则转变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拉动。第三,分行业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自身创造的增加值和就业大于其对传统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且近年来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服务业贡献相对较大,且贡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对制造业贡献相对较小。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与传统产业具有紧密的生产关联,传统产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在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时需要考虑其通过产业关联发挥的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为更加科学准确量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 就业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与企业韧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淑瑶 汤吉军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0,共13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且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 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且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主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供需协调和优化内部控制三条路径增强企业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和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情境下更显著。因此,本文建议政府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为抓手,增强企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产业集聚 企业韧性 供需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1 位作者 王强 刘芳毅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0,共15页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 本文借助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法核算思路,依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统计标准、口径和范围,首次设计并应用五步法测算2007-2022年我国30个样本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利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考察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演进趋势与差异来源,为各地区贯彻落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目标提供量化支撑。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且在2013年后显著高于GDP增长率,但存在产业分化和区域分化。具体来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集中于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应用业,且是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结构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省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相对规模由“高–低”两极分化向“高–中–低”多极分化转变,且极差有扩大趋势。东部–中部、东部–西部差异有所缓和,但2010年之后南方–北方地区差异超过东部–中部差异,逐渐逼近东部–西部差异。因此,要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必须在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字产业化的规律、趋势和政策需求基础上,破除其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形成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规模测算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链韧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王晓彤 任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4-52,共9页
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抓手。该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2007—2021年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58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体育产业... 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链韧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与关键抓手。该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2007—2021年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58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体育产业对整体数字经济产业、国内数字经济产业和国外数字经济产业的完全依赖度测度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度,构建国内体育产业链完整性测度体育产业链韧性,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直接影响看,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不显著,但国内投入来源下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提升体育产业链韧性,而国外投入来源相反。从间接影响看,与国外投入来源相比,国内投入来源下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更有利于通过改善资源配置和实现供需匹配来提升体育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 体育产业链韧性 数字投入来源 资源配置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