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尹西明 魏阙 +1 位作者 陈劲 冯雪皓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4,106,共12页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 本文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家创新体系能级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探讨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仿照自然生态规律,利用数据能量作为驱动创新体系能级提升的关键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优化科技政策制定机制和提升科技治理精准施策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揭示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中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的生态学特征。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用好数据要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路径,推进数字科技创新和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国家创新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平台如何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基于阿里云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巍 王晓钰 陈劲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8,共15页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 随着数字时代平台经济的指数级发展,平台企业成为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的重要力量。云生态的出现使企业价值网络呈现更开放、更动态的特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技术创新的新要素,推动创新生态新模式的构建。选择阿里云科技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数字情境下科技平台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新模式。研究发现:(1)科技平台承担支撑者、赋能者和联通者三种角色。科技平台可以提供多层次的基础技术设施和架构,为技术、体系、模式、市场提供帮助,以数字化赋能企业成长;同时,科技平台也可以连接各参与主体,通过匹配供需,促进多主体协同发展。(2)科技平台通过平台效应构建宽支撑、放射状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创新发展;通过云服务贯通创新要素流动过程,提高创新效率;通过横纵向交叉价值链网状循环促进多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3)科技平台依托云创新生态,纵向推动产业技术架构多层次革新,横向连接多参与主体,助力数字化转型,通过匹配供需建立跨界合作,支撑横纵向交叉创新价值网状循环。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丰富了创新生态系统在新场景下的应用,提炼出科技平台利用云服务驱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拓展了平台企业和其他企业间的立体关系形式,明确了科技平台从底层支撑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为参与主体与科技平台相互赋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平台 数字创新 阿里云 案例研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1 位作者 杜媛媛 李梦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7,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具体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正向影响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作用,并正向调节数字技术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晰了考虑制度环境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 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与构建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温兴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范式持续迭代,企业成为驱动创新系统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企业主导性、深度协同性、数字赋能性和高度适应性四大基本特征。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基于DART模型的...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范式持续迭代,企业成为驱动创新系统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企业主导性、深度协同性、数字赋能性和高度适应性四大基本特征。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基于DART模型的价值共创机制与数字技术驱动机制,二者紧密耦合并相互赋能。企业主导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精准界定并明确划分各创新主体的角色与核心责任,并不断完善价值共创与数字技术驱动的双轨并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主导 数字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数字技术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赋能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芸飞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共5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重点考虑数字化赋能对此过程的调节效应,以期为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创新主体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重点考虑数字化赋能对此过程的调节效应,以期为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创新主体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创新资源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创新环境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化赋能在商贸流通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创新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多维组态路径研究
6
作者 舒辉 唐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5-96,共12页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①市场制度是... 建设富有韧性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抵御内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WSR框架和动态QCA方法,借助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①市场制度是增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其它因素虽然在时间维度上不构成必要条件,但在空间维度上构成部分省市增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②导致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有WSR联动型与SR协同型两类,其中,前者强调在数字产业集聚和市场制度驱动下实现物理、事理和人理条件的联动匹配,后者则突出无产业多样化阻力情境下事理和人理条件的协同共促;③导致弱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路径可归为产业多样化阻力型和一无所有匮乏型,且与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④数字经济背景下,缺乏数字产业集聚条件的省市可借助数字产业集聚区域的赋能能力和辐射效应,实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依附式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动态QCA WSR框架 前因组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情境下何以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的多元组态研究
7
作者 李晓娣 刘柏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4-84,共11页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 数字情境下如何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亟待解决。基于五螺旋创新理论,运用fsQCA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企业主导下用户创新驱动型、政府助力下产学合作创新驱动型是主要提升路径;②数字情境下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情境差异性和知识情境差异性,从整体来看,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提升和数字环境建设是实现高生态位适宜度的关键。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情境下多主体联结互动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的机制“黑箱”,可为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情境 生态位适宜度 五螺旋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创新情境下核心企业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亦庄智能院为例
8
作者 李志刚 杨春白雪 张越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175,共10页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已成为核心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突破的关键组织载体。尽管如此,现有研究对于核心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以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机制尚不明晰。本文通过单案例分析方法,选取亦庄智能院作为研究对象,从“机会—资...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已成为核心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突破的关键组织载体。尽管如此,现有研究对于核心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以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机制尚不明晰。本文通过单案例分析方法,选取亦庄智能院作为研究对象,从“机会—资源”互动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颠覆性创新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相伴相生、共同演化。第二,核心企业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需依赖特定机会窗口,并通过“机会—资源”互动来适应颠覆性创新情境变化。生态系统的演进特征表现为核心企业与发起者的双向互动、核心企业与区域内利益相关者的交互联动,以及核心企业与跨区域发起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共生三个阶段。第三,在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资源编排活动对于开启新的机会窗口至关重要,且资源运用遵循从聚集到共享再到重构的演进轨迹。本研究不仅揭示了颠覆性创新与核心企业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联系,而且对资源编排理论在颠覆性创新和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背景下的发展做出了理论贡献。同时,研究结论为企业依托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实现颠覆性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 资源编排 “机会—资源”互动 颠覆性创新 核心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基于可供性视角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均梅 徐翠丰 王水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3,共14页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是驱动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孪生作为集成型前沿数字技术,其丰富的可供性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深入挖掘。聚焦海尔集团的衣联网、日日顺、卡...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是驱动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孪生作为集成型前沿数字技术,其丰富的可供性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深入挖掘。聚焦海尔集团的衣联网、日日顺、卡奥斯三大子生态系统,采用嵌入式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数字孪生技术的多维可供性在单一场景、多元场景及生成场景中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潜力,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的关键引擎;互补创新连接了数字孪生的多维可供性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共创,成为催化这一过程的重要机制;数字孪生的多维可供性催生了聚焦化、多样化和模块化互补创新形态,进而促成了互动式、整合式和转化式的价值共创模式,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技术管理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关系相关的理论文献,还为企业在不同场景中有效应用和管理数字孪生技术以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借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可供性 互补创新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对其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影响关系——基于组织间信任中介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安琪 夏恩君 闫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84,共18页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与制度理论,构建“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组织间信任→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逻辑链条,并分析营商环境的调节机制。通过336份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的两个维...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与制度理论,构建“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组织间信任→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逻辑链条,并分析营商环境的调节机制。通过336份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和稳健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的两个维度——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组织间信任在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正向调节数字平台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与组织间信任的关系,也正向调节家国情怀与情感信任的关系,但对认知信任没有显著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企业家精神 组织信任 营商环境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基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fsQCA分析
11
作者 彭奕潇 朱李鸣 李建琴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4,共13页
文章以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与条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多路径交互的复杂协同关系,单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 文章以长三角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fsQCA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路径与条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多路径交互的复杂协同关系,单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不构成引致高区域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既有路径差异又有生效门槛,高政务数字化和高数字产业化是引致高区域创新绩效的核心前因条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长三角核心城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在于“同群效应”导致城市之间“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化转型 区域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分析法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生态系统的企业跨界服务创新:一项行动研究
12
作者 冉佳森 肖静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成本,推动数字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服务创新。本文基于数字可供性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对综合汽车服务商J公司实施两阶段行动研究,探索企业通过数字生态系统实现跨界服务创新的过程机制。第一... 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成本,推动数字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服务创新。本文基于数字可供性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通过对综合汽车服务商J公司实施两阶段行动研究,探索企业通过数字生态系统实现跨界服务创新的过程机制。第一阶段是构建数字生态,通过跨平台数据共享可供性和人与数字平台协同的行动网络,形成跨界服务的创新基础;第二阶段是赋能数字服务,通过跨平台资源整合可供性和人与AI协同的行动网络,形成跨界服务的创新应用。行动研究结果表明,行动研究过程框架可以成为指导企业实践的有效工具,促进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沟通,同时,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推进理论发展。实践中,企业应重视数字平台对数据整合的关键作用,认识到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实现跨界创新是动态过程,关注其为企业协作竞争提供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系统 跨界服务创新 行动者网络 数字可供性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玉玲 王雷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6,共9页
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识别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影响因子、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识别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影响因子、探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联动机制是加速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分别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驱动作用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显著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并呈现先边际效应递减后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规律。最后,本文从优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实施差异化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战略、加大创新人员和资金投入3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高技术产业 创新质量 创新能力 影响因子 差异化策略 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基于Panel-QCA的组态路径分析
14
作者 张远记 王飞鹏 李中东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用Panel-QCA方法,基于2013-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和...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框架,采用Panel-QCA方法,基于2013-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探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和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要素联动匹配才能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企业创新赋能下的综合效应型”“联合数字政策下的整体驱动型”两条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用户参与创新、高校基础创新等核心条件缺失将导致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组态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在一些时间节点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发生波动,且不同组态地区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驱动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而非高水平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案例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研究结论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联动匹配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黄河流域 绿色发展 Panel-QCA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新”与“求稳”: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研究——以潍柴集团为例
15
作者 徐海卿 云乐鑫 +1 位作者 董晓语 杨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56,共15页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形态。如何将数字化理论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有序桥接,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潍柴集团为主要案例,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现存的不同治理机制进行探索,关注其治理体系的构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四类治理子体系,即以控制机制为核心的契约子体系、以信任机制为纽带的关系子体系、以效益机制为抓手的激励子体系和以学习机制为基础的知识子体系;第二,根据功能差异,子体系分为求稳式治理与求新式治理两类;第三,多种治理形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多种治理模式组合且有主次之分。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内涵,拓展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边界,可为企业的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治理体系 求稳式治理 求新式治理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组织与机制演进——基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2 位作者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2-43,共12页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①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①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②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 结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驱动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
17
作者 李姝颖 张子鹤 +1 位作者 张枥尹 张丽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02-210,共9页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 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动态SBM-DEA模型,测算2013—2022年中国省级农业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考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内数字创新环境、数字创新主体和数字创新资源3个要素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多因素联动效应,探析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13—2022年整体呈增长态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识别出4种引致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发展模式,分别为政策资本驱动型、数字技术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和产业融合驱动型,4种发展模式虽然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具有显著的地区效应,各省份在实现农业生态效率提升中并不遵循一致的组态路径。建议各地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采用差异化的战略,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带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效率 组态分析 动态模糊集定性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互补与协同创新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平台 协同创新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价值逻辑、作用路径与政策进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勇坚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文章在解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涵、阐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分析其赋能作用路径,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框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会引发行业垄断加剧、生产效率损失、创新抑制以及数据安全等风险问题,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与挑战。对此,应鼓励数字平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非正式治理体系,发挥政府监管正式治理效能,在激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正向赋能作用的同时,有效克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20
作者 刘家树 田中锐 董津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3,共11页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 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不稳定、关键技术封锁等背景下,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尤为重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类型科技服务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比前向科技服务(研发端介入),后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端介入)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正向影响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创新资源冗余度在前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资源冗余度和配置效率在后向科技服务增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过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当创新资源冗余度较高时,两种科技服务增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趋势;当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时,两种科技服务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边际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创新资源冗余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