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社会工作的生活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1
作者 芦恒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抽离、时间的边界模糊和历史生成性缺失;主观层面表现为生活常规被忽视和生活情感的缺失。为此,数字社会工作应在生活情境搭建、智治空间整合、数字时间体验、社区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夯实客观性生活基础,整合线上的“虚拟性、变动性、精英性”与线下的“现实性、稳定性、大众性”;在数字化常规化行为、情感表达的完整性等方面夯实主体性基础,实现线上“特殊性、客体性”与线下“常规性、情感性”相统一。双重统一能够促使社会工作在更好适应数字化时代之变的同时,坚持生活中的不变,帮助服务对象在数字化环境下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推动社区智治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 数字社会工作 生活实践 生活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为用,以专为体:数字社会中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汪鸿波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带来新的问题领域和开拓新的空间场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变着传统实践并逐渐建构出数字社会工作实践样态。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协助人们理顺...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工作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带来新的问题领域和开拓新的空间场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改变着传统实践并逐渐建构出数字社会工作实践样态。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在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协助人们理顺数字生活及提高应对数字问题的能力。本文从数字亲密的维度论证了数字社会工作实践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何以可行。在此基础上,从一般层面阐释了数字社会工作实践需构造虚实融合的新实践空间,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塑造实践新样态并以数智化发展为实践拓展的三重维度,彰显数字社会工作在数字时代回应社会问题和人们需求的专业价值。本质上看,数字社会工作还是需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为媒介开展服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实践 数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工作的技术异化与人文重申
3
作者 卫小将 林媛媚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社会工作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一般处于对立平衡状态。目前人们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科学主义范式的倾向,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异化,即技术从工具转变为反制人的武器,偏离了社会工作以人为中心的初... 社会工作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一般处于对立平衡状态。目前人们在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科学主义范式的倾向,导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技术异化,即技术从工具转变为反制人的武器,偏离了社会工作以人为中心的初衷与立场。通过分析数字社会工作中的技术异化可以发现,对服务对象的权力监控、总体性判断的去专业化及数字化审查抽离情境引发的偏误等,共同消解了作为服务提供者和享有者的“人”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被数字简化,人的真实需求被数字化标准遮蔽,人与人的信任关系被数字信任取代等。对此,未来社会工作的发展应明确数字技术作为工具的辅助性地位,重申社会工作的人文立场和使命,坚持“适宜数字化”的原则并为“人”的发展留下空间,建立数字技术评价机制,在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积极拓展迈向后现代的社会工作艺术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工作 科学主义 技术异化 人文重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工作的内涵、应用及其展望
4
作者 黄晨熹 汪磊鑫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数字社会工作是传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新的增长点。故澄清数字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应用十分必要。数字社会工作不仅与传统社会工作存在明显的分野,同时不同的“数字”功用解读会引致不同视角的数... 数字社会工作是传统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新的增长点。故澄清数字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应用十分必要。数字社会工作不仅与传统社会工作存在明显的分野,同时不同的“数字”功用解读会引致不同视角的数字社会工作内涵。当前,虽然数字社会工作在个案、小组和社区领域均有较好的应用,但就整体而言,仍属于初期探索阶段。未来中国数字社会工作可以在深度应用和数字平台建设、数据安全和直接服务以及专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和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工作 传统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伦理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无接触经济需警惕哪些社会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林平 刘昱君 +1 位作者 杨阿诺 任美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2-34,共3页
以人与物的接触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接触为基本特点的无接触经济建构了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它通过节约人力、交通、时间和摩擦成本而节省交易费用。无接触经济可能使消费者受到"协同式双重剥削",并引发数字排斥、... 以人与物的接触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接触为基本特点的无接触经济建构了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它通过节约人力、交通、时间和摩擦成本而节省交易费用。无接触经济可能使消费者受到"协同式双重剥削",并引发数字排斥、情感冷漠、心理恐惧、隐私侵犯、伦理责任不清和就业排斥等社会问题。对此,倡导提供数字社会工作服务,也是一种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经济 数字排斥 数字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