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仿真实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梁亦慧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
-
出处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
文摘
从讨论波束形成方法在声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和主要形成过程入手,介绍几种具体实现波束形成的算法.主要讨论一种能够降低硬件要求的波束形成算法--正交波束形成算法.此种方法不但适用于声系统,对于其他检测系统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给出几种主要波束形成算法的Matlab仿真实现程序,将按照此类方法仿真所得到的波束形成指向性图与理论指向性图比较,两者非常类似.
-
关键词
声信号处理
声系统
正交波束形成算法
MATLAB
波束形成指向性图
理论指向性图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
分类号
TN912.3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P391.9
-
-
题名智能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的LMS-DRMTCMA算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覃团发
黎英云
陈建玲
-
机构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
出处
《电讯技术》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
基金
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桂教人 [2002]467号 )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2222)
-
文摘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TD-SCDMA智能天线系统数字波束形成的LMS(最小均方)解扩重扩多目标恒模阵列(LMS-DRMTCMA)算法。该算法通过将Z.Rong等提出的LS解扩重扩多目标恒模阵列(LS-DRMTCMA)参考信号形成方法应用到LMS算法,并将TD-SCDMA标准提供的训练序列用于加速算法的收敛,使运算量远低于LS-DRMTCMA算法,明显低于导频LMS解扩重扩多目标阵列(LMS-DRMTA)算法。LMS-DRMTCMA算法还适用于激活用户数远大于天线阵元数的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表明,LMS-DRMTCMA算法比LS-DRMTCMA算法和导频LMS-DRMTA算法具有更低的误码率,适合在极低信噪比环境中工作。LMS-DRMTCMA算法具有运算量低、易于实时实现的特点。
-
关键词
智能天线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LMS算法
TD—SCDMA
-
Keywords
Smart antenna
DBF algorithm
LMS algorithm
TD-SCDMA
-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N820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
-
题名高速率移动通信的正交波束空间分集—OFDM方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姜永权
周渊平
戴宪华
柳平
-
机构
汕头大学电子工程系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116,121,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47201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6593)
-
文摘
为进一步提高OFDM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正交波束空间分集—OFDM方法。利用智能天线的数字波束形成(DBF)技术,首先在时域构造出多个正交空分信道,然后对每个空分信道进行OFDM解调,最后根据选择性分集算法获得频域序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至少有一个空分信道的频响特性优于全向信道的频响特性,并且各正交空分信道频响特性间的相关性很低,因而分集合成信道的频响特性明显优于全向信道、每个空分信道的频响特性。与单天线OFDM系统相比,正交波束空间分集—OFDM方法能够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
-
关键词
通信与信息系统
正交波束空间分集—OFDM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
智能天线
数字波束形成
OFDM系统
空间分集
正交
移动通信
-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orthogonal-beams space diversity-OFDM
digital beamforming algorithm
frequency selective fading channel
smart antennas
-
分类号
TN95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
-
题名基于CUDA架构的混合测向算法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金莉
宋万杰
施治国
-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航天南湖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571349)
-
文摘
采用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与合成导向矢量算法相结合的测高算法,提高了测角精度和测角速率。另外,为了进一步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提出采用基于计算统一设备架构为平台完成雷达测角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并行计算平台和异构编程模型,首先在通用处理计算机上用CPU完成预处理,并控制信号处理的任务调度和负载分配,图形处理器实现数字波束形成算法和合成导向矢量算法,并与CPU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统一设备架构技术实现的测高算法取得了比CPU算法更高的运算效率。
-
关键词
数字波束形成算法
合成导向矢量算法
并行
异构编程模型
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
Keywords
DBF agorithm
SVML agorithm
parallel
CPU+GPU
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 (CUDA)
-
分类号
TN95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N957.51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