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数字模式识别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新征 曾文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在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基本学习算法的基础上,从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性能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随机选择样本输入次序;根据实际应用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初始连接权值;采用高斯函数作为拓扑邻域函数;将算法分成排序和收敛... 在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基本学习算法的基础上,从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性能出发,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随机选择样本输入次序;根据实际应用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初始连接权值;采用高斯函数作为拓扑邻域函数;将算法分成排序和收敛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学习率和邻域函数.采用改进后的SOFM算法对输入样本进行自组织聚类,再利用学习矢量量化(LVQ)算法解决样本分类中的交迭问题,提高了分类精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能够识别常用的数字(0~9)和英文字母,特别是在有噪声污染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 数字模式识别 SOFM算法 学习矢量量化 自组织聚类 随机选择 改进算法 收敛速度 学习算法 连接权值 经验确定 高斯函数 样本分类 噪声污染 英文字母 仿真实验 分类精度 学习率 再利用 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D-MobileNet V1深度学习算法的药用植物叶片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常宏 王守宇 高鹏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222-228,共7页
长期以来药用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人工和经验,为协助中药资源研究人员、植物资源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完成植物鉴别,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加以应用。本研究基于SSD-MobileNet V1深度学习算法对需要查询的药用植物照片进行相似性检索,对... 长期以来药用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人工和经验,为协助中药资源研究人员、植物资源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完成植物鉴别,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加以应用。本研究基于SSD-MobileNet V1深度学习算法对需要查询的药用植物照片进行相似性检索,对比药用植物叶片进行药用植物的识别与鉴定。结果表明,当阈值为0.5时,精确率及召回率均可达96.0%,为该深度学习模型的最佳值。在此条件下,训练集的学习准确率各标签均为100%;识别检验结果显示,5种药用植物共100张不同叶片照片的识别正确率可以达到100%。说明基于SSD-MobileNet V1深度学习算法的药用植物叶片识别方法高效准确,能够协助植物资源调查人员进行植物辨识,为中药资源普查、研究,植物资源研究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 SSD-MobileNet V1深度学习算法 相似性检索 阈值 植物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逐搏检测希氏束电位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陈训 叶玉玲 +4 位作者 杨圣 张丽敏 万胜春 韩继彪 邹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用无创方法检测希氏束电位。方法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采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结果30例患者体表逐搏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所有患者用逐搏... 目的探讨用无创方法检测希氏束电位。方法使用极低噪声3通道高增益放大器,16位A/D转换,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采用模式识别和数字滤波联用软件对微信号进行处理。结果30例患者体表逐搏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所有患者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希氏束电活动,即A波、H波V波,二种记录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无创体表逐搏检测希氏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高度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数字滤波联用 体表 逐搏 His束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叠加法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图的研究
4
作者 陈训 叶玉玲 +4 位作者 杨圣 张丽敏 万胜春 韩继标 邹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43-845,共3页
目的 研究非叠加无屏蔽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噪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 ;应用模式识别加数字滤波方法对微信号进行处理 ,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46个志... 目的 研究非叠加无屏蔽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极低噪声三通道高增益放大器 ,16位A/D转换 ,通过USB接口与微机连接 ;应用模式识别加数字滤波方法对微信号进行处理 ,记录时受检者取仰卧位。结果  46个志愿者用逐搏体表His束检测仪清晰地记录到心房与心室之间的His束电活动 ,即A波、H波与V波 ;8例患者体表检测与心内导管电极记录进行对照 ,两种方法获得的参数基本一致。结论 无创体表逐搏检测His束电活动有广泛临床价值 ,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有高度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图 逐搏 His束电位 非叠加 模式识别数字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Ω phases in Al-Cu-Mg-Ag alloy
5
作者 刘冰滨 谷艳霞 +1 位作者 刘志义 田小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696-1704,共9页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ow accuracy statistic results exist in these method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e Ω phase in A1-Cu-Mg-Ag allo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o do the A1 alloy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igital images process and recognize and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result image automatically. The top-h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s well as several imaging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has been used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reinto, top-hat transformation is used for elimination of asymmetric illumination and doing Multi-layer filtering to segment Ω phase in the TEM image. The testing results are satisfi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Ω phase with unclear boundary or small size can be recogniz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omiss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Ω phase can be avoided or significantly reduced. More Ω phases would be recognized (growing rate minimum to 2% and maximum to 400% in samples),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results w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is method. And the manual error can be eliminated. The procedure recognizing and mak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method is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the software. It can process one image, including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30 min, but the manual method such as using Image Tool or Nano Measurer need 2 h or more. The labor intensity i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 pattern recognition top-hat transformation second phases in A1 alloy quantitati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