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技术的高校数字景观技术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海亮 马光恕 +1 位作者 翟莹 纪鹏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6期198-200,共3页
当今时代,数字景观技术结合设计、规划和技术要素,在城市发展和环境规划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虚拟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兴起,数字景观技术教育面临着重大的转型机遇。讨论了构建数字景观技术课... 当今时代,数字景观技术结合设计、规划和技术要素,在城市发展和环境规划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虚拟技术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兴起,数字景观技术教育面临着重大的转型机遇。讨论了构建数字景观技术课程体系的策略,包括课程设计的理论框架、虚拟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适当技术工具与平台的选择、学习活动的创新设计,旨在为高校中基于虚拟技术的数字景观技术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技术 虚拟技术 课程设计 学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运用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花卉》 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
为了能够提升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效果,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对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宏观信息数据库采集、构建风景景观可视化模型以及加强风景园林后期... 为了能够提升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效果,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主要对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运用进行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宏观信息数据库采集、构建风景景观可视化模型以及加强风景园林后期养护等措施,同时分析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技术 风景园林工程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景观技术在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前瞻 被引量:47
3
作者 成实 张潇涵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有效解决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并呈现出愈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现阶段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归纳为:生态与形态的协同、人群需求的满足、设计与实践的革新。为寻求出解决上述核心科学问题的对应数字景观技术手段,首先,以Web of Science中2010—2020年发表的532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软件展开定量研究;其次,结合文献研究的方式,理清全球范围内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新兴技术手段,并探讨新兴的数字景观技术在解决现阶段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相关问题时的具体作用;最终,提出“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方法融合以及“全流程、精准化”的设计实践协同,将是数字景观技术在我国风景园林领域的未来发展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景观技术 CITESPACE 运用策略 生态形态 公众需求 设计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景观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用与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明 袁恩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保护难度较大.传统的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手段、培养传承人、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等,但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随着数字采集技术、遥感技术、存储技术、空间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保护难度较大.传统的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手段、培养传承人、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等,但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随着数字采集技术、遥感技术、存储技术、空间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数字化技术为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技术基础.该文针对中国数字景观技术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地图系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与服务系统.在该文的实验与分析中,将数字景观技术分别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物遗产上进行应用与分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景观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 3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辅助下的风景园林:2000—2020年中国数字景观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成实 张潇涵 谢华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5,共6页
当下,“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风景园林领域中辅助景观量化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中国近20年间“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检索出的中国知网收录的15177篇相关研究论文为基础,对文本数据内在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将“数字景观... 当下,“数字景观技术”已成为风景园林领域中辅助景观量化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中国近20年间“数字景观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检索出的中国知网收录的15177篇相关研究论文为基础,对文本数据内在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将“数字景观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总结为兴起期、平稳期和蓬勃期3个阶段,由此对“数字景观技术”研究的区位拓展特征、所适用的热点议题,以及研究发展态势3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由此总结出我国“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运用与发展规律。(1)研究发展途径:网状发展结构,院校间协同联动,跨学科趋势明显;(2)研究关注热点:多元议题共生,战略规划引领,化解特定地域问题;(3)研究发展态势:持续迅猛前行,结合科技革新,应对阶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景观技术 发展历程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景观技术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迪杰 高伟 李腾 《广东园林》 2018年第4期25-29,共5页
数字景观技术是风景园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是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学相结合的产物。结合现有研究已知数字景观从技术角度来分类,包括了信息采集、数字景观信息分析、可视化与模拟。而从技术复杂度而言,技术需求逐级递升。从应用深度来划分... 数字景观技术是风景园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是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学相结合的产物。结合现有研究已知数字景观从技术角度来分类,包括了信息采集、数字景观信息分析、可视化与模拟。而从技术复杂度而言,技术需求逐级递升。从应用深度来划分,有模型、协同、复合三个应用层次,应用深度逐级递升。数字景观技术的三种技术分类结合三个应用层次,可以形成数字景观教学循序渐进的梯级构建路径。基于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有学科体系,结合数字景观技术应用成熟度分析,研究分步推进的改革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数字景观技术 本科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景观技术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探究——以广西财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雷翻宇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4期181-183,共3页
数字景观技术是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环境设计学科前沿。基于广西财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有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字景观技术的应用,探讨如何循序渐进地实施数字景观教学计划,逐步构建富有地方应用型高校特... 数字景观技术是环境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环境设计学科前沿。基于广西财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有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字景观技术的应用,探讨如何循序渐进地实施数字景观教学计划,逐步构建富有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数字景观技术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景观技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植芳 段丽娟 《林业科技情报》 202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的迅猛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对于数字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方法与体系已成为如今一项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风... 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化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的迅猛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对于数字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方法与体系已成为如今一项重要内容。立足风景园林教学前沿,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在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数字平台与教学体系的协同更新,对实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技术 风景园林 教学模式 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视点到空间:基于点云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潇涵 程子倩 张宁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1,共7页
【目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是衡量景观空间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往基于三维模型、二维照片的分析方法难以兼顾对视觉界面平面维度与纵深维度空间信息的量化分析,对于较大尺度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特征研究与设计实践的适用度较低。对景... 【目的】景观空间视觉特征是衡量景观空间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往基于三维模型、二维照片的分析方法难以兼顾对视觉界面平面维度与纵深维度空间信息的量化分析,对于较大尺度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特征研究与设计实践的适用度较低。对景观空间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设计师认知场地空间形态的关键特征。【方法】提出一种将点云可视化技术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点云模型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单元划分与视点生成、人群视觉模拟与特征指标计算、空间单元视觉特征可视化与分析4个步骤。借助该方法,以南京市情侣园为例,选择延伸度、开敞度、复杂度、绿视率和天空率5个视觉特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空间单元内部不同位置的视觉特征指标数值差异可能与单元内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联系。空间单元中心视点的视觉指标计算结果在反映单元整体的视觉特征上存在一定局限。【结论】相较于过往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和直观地展现多种视觉特征指标在空间中的数值分布及连续变化情况,且具有综合分析多个指标的潜力。该方法在探究景观空间的视觉特征与人群行为偏好间的关联机制、预测人群行为活动等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感知 城市公园 数字景观技术 景观空间形态 视觉特征 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观览评价的视觉景观研究探索——以南京市滨江型公共空间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成实 王建国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7-62,共6页
视觉评价研究作为城市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反应公众环境偏好程度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全方位地评价、管控并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形态。过往的视觉研究多聚焦于静态视点的分析评价,缺少对于人群不同观景行为方式动态视觉感知的充分考量。延续"... 视觉评价研究作为城市研究及实践过程中反应公众环境偏好程度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全方位地评价、管控并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形态。过往的视觉研究多聚焦于静态视点的分析评价,缺少对于人群不同观景行为方式动态视觉感知的充分考量。延续"景-观"互动的双向规划理念,提出动态观览评价的视觉景观研究新方法,并结合南京滨江型公共空间的实例研究对评价方法加以验证,试图丰富既有视觉景观评价体系,为后续城市形态量化及视觉评价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互动 动态观览评价 视觉景观研究 数字景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的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精细化管控方法及关键技术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子玥 张冠亭 《风景园林》 2023年第S02期93-98,共6页
【目的】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自然风貌的彰显及保护面临着科学化管控与塑造的挑战。过往研究以主观评价为主,为应对城市自然形态风貌彰显与保护日益精细化的特色空间营造需求,需制定适宜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及管控。【方法】具体... 【目的】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自然风貌的彰显及保护面临着科学化管控与塑造的挑战。过往研究以主观评价为主,为应对城市自然形态风貌彰显与保护日益精细化的特色空间营造需求,需制定适宜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保护及管控。【方法】具体的管控路径可分为宏观及微观层面,以人群感知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眼动生理监测、CityEngine及ArcGIS等多种技术方法,以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通过城市自然风貌专项研究,挖掘城市中具有自然风貌价值的绿地空间;在微观层面,对挖掘出的重要绿地空间周边的城市形态进行进一步管控,充分彰显城市标志性节点的自然风貌。【结论】构建“容积率—建筑高度—自然风貌”的动态管控路径。多尺度城市自然风貌精细化管控方法可助力后续实践及研究,营造并彰显更为宜人的城市自然风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更新 数字景观技术 视觉感知 精细化管控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的城市滨水界面形态评价与分析模型构建——以南京青奥片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实 郎蕾洁 杨翔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视觉需求角度厘清公众对滨水空间及滨水界面的品质诉求。【方法】以南京河西滨江青奥片区为例,借助倾斜摄影测量、实景数据影像采集、城市滨水界面形态分析、眼动仪生理眼动指标监测等技术方法,建构“关注度-界面”的关联机制,厘清不同运动方式下游览者的视觉关注特征与滨水界面形态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与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滨水空间游览者的视觉关注度受建筑占空度、界面层次数量、轮廓起伏频率与轮廓起伏频度的正向影响;在不同运动方式下“关注度-界面”的指标关联情况各异。【结论】完成对城市滨水界面形态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关联机制的建构,可强化城市滨水界面对人群的有序引导,并为相关空间布局和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水空间 空间形态评价 动态感知分析 数字景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旸洋 郭蔚 +2 位作者 汤思琪 杨明珠 汪瑞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6期6-16,共11页
“双碳”背景下城市空间碳汇结构与布局的提升与优化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作为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城市蓝绿空间在增汇减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当下对于城市蓝绿空间整体格局对其碳固存的影响关联研究不足。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基于2... “双碳”背景下城市空间碳汇结构与布局的提升与优化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作为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城市蓝绿空间在增汇减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当下对于城市蓝绿空间整体格局对其碳固存的影响关联研究不足。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基于2000、2010、2020年的数据,在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测度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及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具有影响,且不同格局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2)影响碳固存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关键指标有斑块层的FRAC、CONTIG、AREA和ENN,类型层的ED、COHESION、DIVISION和LSI。3)蓝绿斑块形状复杂度越高,越有利于碳汇效益的发挥;蓝绿空间分布的聚集度越高、距离越近、连通度越高,碳汇效益越好。据此,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NPP 景观格局指标 数字景观技术 XGBoost-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视状态下高层住区户外空间绿化形态特征与人群感知偏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成实 张潇涵 +1 位作者 程子倩 张冠亭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72-79,共8页
【目的】住区景观与人们的日常居住与生活感受密切相关,现阶段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状态下对住区绿地的感知偏好将作为指引住区户外空间绿化设计的重要参照之一,亟须探讨不同俯视高度下人群感知偏好特征与住区户外空间绿化形态间的联系。... 【目的】住区景观与人们的日常居住与生活感受密切相关,现阶段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状态下对住区绿地的感知偏好将作为指引住区户外空间绿化设计的重要参照之一,亟须探讨不同俯视高度下人群感知偏好特征与住区户外空间绿化形态间的联系。【方法】以南京市3个典型高层住区为例,借助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扫描、三维视觉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及数学决策手段厘清人群处于不同高度下的俯视感知偏好特征与俯视绿化形态特征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户外空间中绿化复杂度及绿化三维可视体积大小显著影响人群俯视感知及偏好,其中宁静度、自然度是反映高层住区中人群俯视偏好的关键感知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住区规划设计相关法规,塑造符合人群全方位感知偏好的高品质住区户外空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技术 俯视偏好 高层住区 户外空间 绿化形态特征 三维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