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隔离与抑郁在农村老年人数字排斥与认知功能间的链式中介效应
1
作者 杨巧玲 刘慧 +3 位作者 段娅娟 桑妮 刘巧 程丽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排斥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社会隔离和抑郁在两者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5941名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数据,分析其社会隔离和抑郁在数字排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链式... 目的探讨数字排斥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社会隔离和抑郁在两者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5941名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数据,分析其社会隔离和抑郁在数字排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农村老年人数字排斥占比98.30%,认知功能得分(18.36±6.48)分,社会隔离得分1.00(1.00,2.00)分,抑郁得分8.00(4.00,14.00)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排斥对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显著(β′=-0.243);社会隔离(β′=-0.111)和抑郁(β′=-0.017)对认知功能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会隔离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β=-0.003)。结论数字排斥可直接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也可间接通过社会隔离和抑郁产生影响。应积极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并加强对其社会隔离和抑郁风险的识别,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心理干预,预防认知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数字排斥 认知功能 社会隔离 抑郁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治理化解农村老人数字排斥困境
2
作者 钟燕菲 《村委主任》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数字排斥这一社会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老年人遭遇数字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社会排斥、经济排斥、文化排斥、关系排斥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自身因素,即老年人自身的数字素质低下;其二,外... 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让数字排斥这一社会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老年人遭遇数字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社会排斥、经济排斥、文化排斥、关系排斥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自身因素,即老年人自身的数字素质低下;其二,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开发的逐利性、政府出台政策单一、社会支持不足。化解老年人数字排斥困境,包容性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视角。作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与进步的具体表现形式,包容性治理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涉及多元参与的治理主体、合作互动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成果利益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排斥 农村老人 包容性治理 经济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老年群体数字排斥的生发逻辑与消解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匡亚林 于静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信息技术应用逐渐加重现有社会分化并形成了新的数字分层,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消除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是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的重点任务。基于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形态阐释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社... 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信息技术应用逐渐加重现有社会分化并形成了新的数字分层,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后,消除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排斥是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的重点任务。基于西部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形态阐释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社会的生存表征,并以此为逻辑基点,从制度排斥下区域发展不完善、文化排斥下数字素养阙如、社会排斥下数字社会资本贫绌、本体排斥下数字身份认同匮乏四个维度厘清西部农村老年人群体数字排斥的生发逻辑,继而从顶层设计给予西部农村老年人特别关怀、赋能教育提升西部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构筑社会支持体系为西部农村老年人传递数字温暖、优化适老改造激发西部农村老年人数字融入内生动力四重视角尝试提出消解对策,以期在为西部农村老年人赋权增能的过程中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数字包容型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排斥 生发逻辑 消解对策 数字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排斥的调节效应
4
作者 李梦琪 蔡雪雄 郭沛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5,共12页
基于2015-2022年全国282个地级市数据,采用HP滤波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从数字排斥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较弱,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经济韧性,缓解数字使用排斥、认知排斥... 基于2015-2022年全国282个地级市数据,采用HP滤波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从数字排斥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较弱,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经济韧性,缓解数字使用排斥、认知排斥和风险排斥,增强积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排斥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不一致,缓解使用排斥和风险排斥是促进农业规模化水平较低乡村或非粮产区数字金融普惠效应的重要措施;对于农业规模化水平较高乡村或粮食产区,缓解认知排斥是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经济韧性促进作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以缓解乡村数字排斥为导向、基于农业产业特性精准构建全民易得、易用、易享的乡村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以期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经济韧性 数字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基于数字金融排斥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亮 居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9,共16页
缓解数字金融排斥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数字金融排斥视角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 缓解数字金融排斥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数字金融排斥视角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机制分析表明,缓解知识排斥和降低风险排斥是社会资本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重要渠道。社会资本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只有当农户的社会资本超过第一门槛值时,它才对数字金融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随着第二、第三门槛值的跨越,其影响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此外,社会资本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积极影响在不同类型的样本家庭中存在差异。在桥接型社会资本较强、非长尾、非空巢期的样本家庭中,这种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行为响应 数字金融排斥 门槛效应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缘起、内涵与构建 被引量:64
6
作者 董玉峰 赵晓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6,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化,能够有效兼顾商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目标。但是,由于概念认识不清、金融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足、消费者金融素养不高等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持续深化,能够有效兼顾商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目标。但是,由于概念认识不清、金融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足、消费者金融素养不高等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定位和理念不正确,故意掩饰互联网金融的实际借贷成本,向不合适的借款人发放不当贷款,此外,金融科技创新也会引发弱势群体"数字排斥"。建立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要从金融供给商、金融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三个维度共同着力,一是要推动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开展负责任的数字化金融创新,提高面向金融消费者的信息透明度;二是要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其选择与自身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 过度负债 金融科技 数字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包容视域下的老年人数字鸿沟协同治理:智慧实践与实践智慧 被引量:67
7
作者 刘育猛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在深度老龄化与数字智能技术迭代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老年人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数字默认导致社会默认、数字无声导致社会无声、数字排斥导致社会排斥。基于此,应从理论发展的内生逻辑、国内国际相关公共政策的共振逻辑、老年人智慧实践... 在深度老龄化与数字智能技术迭代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老年人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数字默认导致社会默认、数字无声导致社会无声、数字排斥导致社会排斥。基于此,应从理论发展的内生逻辑、国内国际相关公共政策的共振逻辑、老年人智慧实践治理的现实逻辑出发,以数字包容为切入点,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需求层面、教育层面进行协同专项治理。政策层面的数字包容应以“统一”为原则,坚持宏观系统性与具体可及性的统一、域外借鉴性与本土原创性的统一。经济层面的数字包容应以“适老”为面向,做好适老化技术开发、适老化定向服务、适老化精准调研反馈。需求层面的数字包容应以“适配”为支点,做好群体适配、场景适配和安全适配。教育层面的数字包容应以“数字素养”为中心,关注包括数字素养教育框架构建、数字素养教育原旨回归、数字素养教育主体协同等重点工作。数字包容将追求效率的数字技术拉回伦理场域,在技术与伦理的交叉反思与双重构建中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在智慧实践中发挥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包容 数字鸿沟 老年人 数字排斥 数字公平 数字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设新进路:中外“数字乡村”研究的多元视野比照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近年来,国内“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加速之势。就学术研究来看,国内既有研究多侧重于“数字良性循环”之类报道或阐释,海外关联研究的关注点则更为多元。有鉴于中外“数字乡村”研究的多元视野比照,在长期田野追踪调研中努力寻求多样化、... 近年来,国内“数字乡村”建设呈现加速之势。就学术研究来看,国内既有研究多侧重于“数字良性循环”之类报道或阐释,海外关联研究的关注点则更为多元。有鉴于中外“数字乡村”研究的多元视野比照,在长期田野追踪调研中努力寻求多样化、类型化实证资料,有助于把握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在乡村建设和发展转型中的具体功用,而不能满足于基于汇报类数据信息加工而成的“案例汇编”及其之上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良性循环 数字恶性循环 数字排斥 数字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无接触经济需警惕哪些社会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林平 刘昱君 +1 位作者 杨阿诺 任美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2-34,共3页
以人与物的接触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接触为基本特点的无接触经济建构了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它通过节约人力、交通、时间和摩擦成本而节省交易费用。无接触经济可能使消费者受到"协同式双重剥削",并引发数字排斥、... 以人与物的接触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接触为基本特点的无接触经济建构了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它通过节约人力、交通、时间和摩擦成本而节省交易费用。无接触经济可能使消费者受到"协同式双重剥削",并引发数字排斥、情感冷漠、心理恐惧、隐私侵犯、伦理责任不清和就业排斥等社会问题。对此,倡导提供数字社会工作服务,也是一种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经济 数字排斥 数字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