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贸易发展对服务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1
作者 田晖 袁思雨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赋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发展显著提高了服务业碳生产率;数字贸易发...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赋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发展显著提高了服务业碳生产率;数字贸易发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数字贸易发展不仅能提升本地服务业碳生产率,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服务业碳生产率产生带动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服务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服务业碳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与效应
2
作者 胡本田 张婧怡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激活要素潜能、推动产业融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可视化方法探讨我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实证考察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其中,数字劳动者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此外,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地区以及高政策强度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建议应着力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TOPSIS模型 时空演变 中介效应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碳生产率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君 张永礼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间接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提升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证实,高技术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碳生产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东部地区最显著,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碳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呈现非线性边际递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产业集聚 生产率 固定效应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杨文举 刘梦真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3,共10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这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这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专业化分工在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和双门槛效应,而且当专业化分工水平越过高的门槛值后,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更大,但是在低的门槛值以下时这种作用不明显;(3)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且专业化分工在其中具有显著的空间中介效应;(4)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的企业,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大。为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和能力建设,并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专业化分工 技术进步 市场交易成本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增长效应”与“平滑效应”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辽 吴耸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7,共11页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视角,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能力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和“平滑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视角,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信息技术能力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和“平滑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与周期性波动均表现出明显的惯性特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能够显著改善企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水平,从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水平的提高,即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效应”,但也加剧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从而未形成明显的“平滑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能力增强对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十分突出,但在中技术密集型创造业企业中却表现出显著的“平滑效应”。此外,信息技术能力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板块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均未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生产率“平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能力 增长效应 平滑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小军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6期22-24,共3页
为探究数字技术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农业经济增长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增... 为探究数字技术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对农业经济增长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中均得到了验证。针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大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数据共享、支持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具体政策建议,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区域农业 经济增长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
7
作者 安红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8-296,共9页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技术进步层面表现突出,不过在提升技术效率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在地域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金融使用深度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多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超过金融覆盖范围和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本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振效果,还对邻近区域产生明显的正面溢出效应。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差异 农业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企业绩效“双螺旋”——创新效应与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
8
作者 许军 易雨希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2,共10页
数字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双螺旋”特性。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量化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双边效应。结果显示:整体而言... 数字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双螺旋”特性。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量化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双边效应。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技术在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尽管诸多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面临困难与挑战,但通过有效驾驭数字技术创新,仍能在竞争中取得微弱但积极的绩效优势。此外,探讨了数字技术创新的时间和地域特征,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实践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启示,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其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双边效应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鑫 魏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 文章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加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增长效应也存在差异,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对数字经济的增长效应具有“U”型调节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长效应 贸易开放度 全要素生产率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应用、创新要素配置与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10
作者 孙献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 大数据应用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方式重构,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提供推动力量。本文以2013~202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进而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应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大数据应用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揭示了大数据应用提升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 劳动生产率 创新要素配置 制造业企业 数字技术 数据基础设施 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生产率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特征、机制识别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49
11
作者 余进韬 张蕊 龚星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6,共15页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金融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或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在利用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11—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绿色全...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字金融作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或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在利用Meta-SBM-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11—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出发系统考察数字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西部城市要强于东中部城市,起到了填平区域间绿色增长鸿沟的包容性作用,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克服内生性干扰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渠道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数字金融不但对本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正向促进效应,还能辐射带动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了加快构建以数字金融为支撑的多主体参与金融模式,差异化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跨区域跨组织数字技术与信息人才合作平台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和倍增数字金融的绿色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生产率: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56
12
作者 李帅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67,共17页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赋能效应;(2)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凸显,在东部地区暂未显现;(3)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偏向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数据要素投入较多的行业;(4)高技能劳动力更易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能够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红利,从而显著增强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服务业生产率 高技能劳动力 市场化 赋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动态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寒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5-188,共4页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贸流通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敬莉 温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1,共8页
选取2001—2021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模型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检验,并利用TVP-VAR模型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影响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应呈现下降变动时存... 选取2001—2021年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模型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的“结构红利假说”进行检验,并利用TVP-VAR模型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影响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应呈现下降变动时存在要素配置结构红利;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效应存在长期正向冲击响应;人工智能对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本发展存在“U”型关系。两者分别为释放高技术产业资本、劳动配置结构红利的中间传导渠道,但影响时期存在差异。对此,应推进人工智能发展进程,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制度,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释放高技术产业要素配置结构红利,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 要素配置结构效应 人工智能 增长核算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华 唐奇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44,共17页
基于技术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企业外部环境影响,本文提出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理论假说;运用数字产品进口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测度方法以及2000~2013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 基于技术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企业外部环境影响,本文提出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理论假说;运用数字产品进口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测度方法以及2000~2013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数字产品进口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区分产品类别后发现,数字资本品和ICT产品进口对提升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更加明显;区分企业类型后发现,外资企业进口数字产品比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作用更大;区分贸易方式后发现,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企业促进作用优于混合贸易和一般贸易;区分行业后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3)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市场竞争对其有调节效果,而当地数字经济水平调节效果不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应强调差异化策略,细化数字产品进口品类的优惠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数字贸易,根据行业类别、企业性质选择进口不同类型的数字产品,发挥数字产品进口技术溢出的最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品进口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6
16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8-103,共6页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效率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缓解到根治:数字技术如何克服鲍莫尔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娜梅雅 逯海勇 宋培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基于“索洛悖论”的视角,本文构建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阐述数字技术克服“鲍莫尔病”的内在机理,并采用2007—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助力中国企业提高生产率,但就工业企业而言“索洛... 基于“索洛悖论”的视角,本文构建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阐述数字技术克服“鲍莫尔病”的内在机理,并采用2007—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助力中国企业提高生产率,但就工业企业而言“索洛悖论”依旧存在;现阶段,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缩小服务业与工业间的效率差异,实现缓解“鲍莫尔病”的目标,但无法根治“鲍莫尔病”;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不同区域、要素密集度和细分行业性质下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提升效果。因此,通过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规模优势,未来我国可在企业数字化改造中抢夺先机,利用数字技术根治“鲍莫尔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鲍莫尔病 索洛悖论 生产率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白万平 孙溶镁 白鸽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9,共15页
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结合省级层面的宏观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高企业... 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结合省级层面的宏观指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技术市场规模能作为数字经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条传导路径。进一步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即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边际影响递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引导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强技术市场监管、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和技术市场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市场规模 中介效应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51
19
作者 谢莉娟 陈锦然 王诗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67,共12页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2-2012年我国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行测算,并基于我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了ICT资本投入强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ICT投资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ICT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且主要通过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实现。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只有达到一定互联网普及率时,ICT投资促进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才显现,并在高互联网普及率时进一步增强;但在高互联网普及率下,ICT投资对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层面表现为ICT投资的促进作用消失。因此,现实的ICT投资应重视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以最大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以深度激发"连接经济"对于释放ICT效能的互补性作用;还应注意配套相应产业政策,以减轻互联网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T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增长 技术进步变动 互联网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与行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鄂慧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7-113,共7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呈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快于GDP,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数字产业化结构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增加值规模显著大于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动力较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及规模大于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大于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的平均增速快于替代效应。数字技术渗透效应在行业间差异显著,2020年,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除ICT行业外)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较高,有13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加大数字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效应是促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增加值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 经济增长核算 数字技术生产率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