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的二维红外光场调控(特邀)
1
作者 马晓帅 朱东旭 +1 位作者 万卓仁 闫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共9页
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激光在高速测量与激光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高重频皮秒脉冲光产生及调控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的二维红外光场调控系统。该系统使用虚像相位阵列将激光脉冲的频率成分沿纵向色散展开,并结合衍... 高重复频率超短脉冲激光在高速测量与激光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高重频皮秒脉冲光产生及调控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的二维红外光场调控系统。该系统使用虚像相位阵列将激光脉冲的频率成分沿纵向色散展开,并结合衍射光栅将混叠的光谱横向分离,实现脉冲光频与二维平面的映射对应。利用数字微镜阵列对特定频率成分进行强度调制,从而实现对脉冲光场的精密调控。为验证系统的光谱色散效果及光频对应关系,使用红外相机对傅里叶平面处的光场进行观测,并对分辨率靶进行成像分析。对系统的光场调控能力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频率成分进行调制,可产生数量超过52个、时域间隔为16.67 ps的脉冲序列,信噪比可达46.02 dB,并可对其进行250 ps及500 ps的相对延时控制。该系统具有调控精度高、调制速度快等特点,在高速测量或加工系统的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调控 数字微镜阵列 虚像相位阵列 高重频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字微镜阵列分区控制和超分辨重建的压缩感知成像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海英 李云松 吴成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5-182,共8页
提出一种压缩感知成像框架结构.该结构采样端用新建的采样矩阵实现数字微镜阵列分区控制,可增强信息获取的准确性,测量得到与新数字微镜阵列对应的压缩采样值;重构端由采样值优化重构出低分辨率图像后,根据分区控制过程建立压缩感知理... 提出一种压缩感知成像框架结构.该结构采样端用新建的采样矩阵实现数字微镜阵列分区控制,可增强信息获取的准确性,测量得到与新数字微镜阵列对应的压缩采样值;重构端由采样值优化重构出低分辨率图像后,根据分区控制过程建立压缩感知理论框架下的超分辨重建模型,利用梯度稀疏约束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恢复出原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微镜阵列分区控制与超分辨重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压缩感知成像系统的计算量,缩短成像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图像重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 成像系统 压缩感知 超分辨重建 总变差算法 数字微镜阵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微镜阵列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的研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康为民 李延彬 高伟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为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提供动态目标和背景,是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研制的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描述了数字微镜阵列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的4大关键技术,即... 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为红外半实物仿真系统提供动态目标和背景,是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介绍了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研制的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描述了数字微镜阵列红外动态景象模拟器的4大关键技术,即红外图像转换技术,红外图像转换器的同步调制驱动技术,红外光学耦合技术和红外热像逼真度修正技术。分析了红外图像转换器同步与不同步驱动对图像采集的影响。给出了经研制的数字微镜阵列景象模拟器产生、红外热像仪获取的红外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可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仿真、测试和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实物仿真 数字微镜阵列 红外图像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微镜阵列动态红外景象投射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关英姿 杨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利用二次成像原理。采用准直物镜组和放大倍率为1/3的投影系统的组合方式,设计了小F数、短焦距、长出瞳距、长工作距离的基于DMD的中波红外景象投射器光学系统。整个光学系统采用锗和硅两种材料,包含11片透镜,其中:准直物镜3片,... 利用二次成像原理。采用准直物镜组和放大倍率为1/3的投影系统的组合方式,设计了小F数、短焦距、长出瞳距、长工作距离的基于DMD的中波红外景象投射器光学系统。整个光学系统采用锗和硅两种材料,包含11片透镜,其中:准直物镜3片,投影镜头7片,场镜1片。为了实现15~40℃范围内消热差和消色差,将投影系统设计成折衍混合系统。投射器光学系统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全视场空间频率16lp/mm处的MTF〉0.6,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动态红外景象投射器 光学设计 二次成像 折衍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的平顶光束空间整形 被引量:5
5
作者 娄艳阳 郑贤良 +3 位作者 张世超 鹿伟民 李辉 熊大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6-920,共5页
为了满足激光光斑质量高、扫描快速的目的,采用数字微镜阵列和误差扩散法对单平顶和多平顶的光束整形原理仿真,利用680nm激光建立了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光束整形验证。采用光束填充因子、光场调制度、均方根误差3种评价参量对整形结果进... 为了满足激光光斑质量高、扫描快速的目的,采用数字微镜阵列和误差扩散法对单平顶和多平顶的光束整形原理仿真,利用680nm激光建立了实验系统,并进行了光束整形验证。采用光束填充因子、光场调制度、均方根误差3种评价参量对整形结果进行评价,并对采用数字微镜阵列进行光束整形的能量利用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单平顶和多平顶整形的光束填充因子由整形前的36.1%分别提高到62.3%和56.7%;光场调制度由73.3%分别降到25.6%和30.3%。利用该光束空间整形方法,可得到高质量的多平顶光束,在快速激光扫描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光束整形 数字微镜阵列 误差扩散法 多平顶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光调制的激光防护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佟洋 徐熙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激光防护系统设计方案,利用DMD的光调制作用减少强激光对光电成像设备的损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DMD及CCD的选型、投影光路和光学转换系统的设计,运用相移莫尔法进行了图像像素的调校。模拟实...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激光防护系统设计方案,利用DMD的光调制作用减少强激光对光电成像设备的损坏。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DMD及CCD的选型、投影光路和光学转换系统的设计,运用相移莫尔法进行了图像像素的调校。模拟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在不同光斑半径和光强的条件下成功识别激光光斑中心点的像素坐标和半径,实现对光斑对应区域的微反射镜控制,激光光强可衰减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激光防护 莫尔相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与偏振像差补偿
7
作者 李英超 于文超 +4 位作者 王超 王凯凯 刘嘉楠 王祺 刘壮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基于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波长与DMD像元尺寸的比值构建衍射与偏振像差特性传输模型,提出基于矢量衍射—偏振光琼斯矢量理论的偏振像差分析方法。其次,推导DMD的偏振像差和偏振度情况,确定DMD的最佳衍射级次、入射角与衍射效率,进而设计含DMD的二次成像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得到DMD衍射特性对偏振像差的影响情况。最后,通过倾斜投影物镜、镜片镀膜及减小表面入射角来补偿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以解决衍射现象对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像差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截止频率处均接近衍射极限,最大畸变小于0.2%,成像质量良好,整体系统的二向衰减经补偿后减小到原来的1/12。该分析模型能够揭示衍射与偏振像差之间的关系,该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偏振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偏振像差 光学系统设计 矢量衍射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的红外场景仿真系统光学引擎设计 被引量:9
8
作者 蹇毅 潘兆鑫 于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5-379,共5页
针对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器件是针对可见光波段设计,直接用于红外波段会遇到问题,提出了一种远心投影光学引擎架构,包括投影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该光学引擎采用柯勒远心照明架构,并引入一片场镜来分离投影和照明光束.... 针对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器件是针对可见光波段设计,直接用于红外波段会遇到问题,提出了一种远心投影光学引擎架构,包括投影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该光学引擎采用柯勒远心照明架构,并引入一片场镜来分离投影和照明光束.这种光学引擎结构紧凑、照明均匀、光能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仿真 数字微镜阵列(DMD)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器分光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初强 牟达 陈灵芝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5-658,共4页
基于DMD(数字微镜阵列)的红外目标模拟器是利用DMD反射调制入射的红外辐射,在实验室内模拟真实目标和背景的红外成像,对红外探测和传感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介绍了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器的整体结构,阐述了DMD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分... 基于DMD(数字微镜阵列)的红外目标模拟器是利用DMD反射调制入射的红外辐射,在实验室内模拟真实目标和背景的红外成像,对红外探测和传感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介绍了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器的整体结构,阐述了DMD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分光系统的设计思想。为了解决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结构容易发生重叠的问题,设计了分光棱镜将DMD的照明光束和由DMD反射的投影光束分离开,并用ZEMAX对分光棱镜进行了优化和模拟,设计结果符合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红外目标模拟器 分光棱镜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达玛矩阵编码测量的自适应压缩成像 被引量:1
10
作者 骆乐 陈钱 +2 位作者 戴慧东 顾国华 何伟基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3-900,共8页
为了消除采样过程中的噪声干扰,进一步提高重构图像质量,针对数字微镜阵列(DMD)与桶探测器在测量过程中点对点采样产生的起伏噪声导致图像信噪比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哈达玛矩阵编码测量的压缩采样成像方法。首先采用DMD分区控制方法,利... 为了消除采样过程中的噪声干扰,进一步提高重构图像质量,针对数字微镜阵列(DMD)与桶探测器在测量过程中点对点采样产生的起伏噪声导致图像信噪比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哈达玛矩阵编码测量的压缩采样成像方法。首先采用DMD分区控制方法,利用哈达玛编码测量,计算获得低分辨率的粗糙图像,接着在预测的重要小波系数所在区域,对同一尺度上的重要区域利用哈达玛矩阵进行投影,同时计算出这些区域的小波系数,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获得重构图像。实验表明,在测量噪声为0.2倍的热噪声下,只需要10%的采样率,通过哈达玛编码测量,图像峰值信噪比从13.98dB最高提高到34.56dB,提高了20.58dB,成像质量明显改善,清晰度高。当存在较大的测量噪声时,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尤其适用于微弱光信号条件下的高灵敏压缩采样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成像 哈达玛矩阵 小波系数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与扩展小波树的自适应压缩成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骆乐 陈钱 +2 位作者 戴慧东 顾国华 何伟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78-1485,共8页
为了在现有的采样条件下,通过新的压缩采样方式获得计算量小且质量更好的图像,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与扩展小波树的自适应压缩成像方法。首先将图像投影到分区控制的DMD上,获得图像在低分辨率下的测量值,并通过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重构出低... 为了在现有的采样条件下,通过新的压缩采样方式获得计算量小且质量更好的图像,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与扩展小波树的自适应压缩成像方法。首先将图像投影到分区控制的DMD上,获得图像在低分辨率下的测量值,并通过压缩感知重构算法重构出低分辨图像,接着利用扩展小波树预测重要小波位置,通过DMD在小波域采样获取图像的细节信息,最后由小波逆变换恢复高分辨率图像。将该方法与最小化全变分算法(TVAL3)和近来提出的基于扩展小波树的自适应成像算法(EWT-ACS)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boat图像为例,在压缩感知采样率为0. 75,整体采样率为10%的无噪声条件下,该方法相较于TVAL3、EWT-ACS算法信噪比提高了4. 63 d B和2. 87 d B,在附加噪声条件下成像效果也较好。该方法能极大地降低压缩感知重建算法的运行时间,同时减少采样次数,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压缩采样 小波树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红外视景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宏武 吴令夏 +2 位作者 崔怀超 李小明 韩裕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7-471,共5页
针对数字微镜阵列DMD(Digital Mirror Device)红外视景图像存在对比度低、非均匀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的自适应增强算法,首先通过检测图像线性边缘和提取最佳区域获取线扩展函数,然后... 针对数字微镜阵列DMD(Digital Mirror Device)红外视景图像存在对比度低、非均匀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的自适应增强算法,首先通过检测图像线性边缘和提取最佳区域获取线扩展函数,然后利用线扩展函数与MTF间的关系完成MTF的自动检测,最后运用维纳滤波完成图像复原增强处理。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对比度和降低图像的非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视景图像 数字微镜阵列 调制传递函数 线扩展函数 刀刃边缘 维纳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图像目标模拟器变焦准直光学系统设计
13
作者 郑雅卫 高教波 +5 位作者 王军 李俊娜 胡煜 孙科峰 高泽东 陈青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7,共5页
为了使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电视图像目标模拟器满足不同视场成像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本文介绍了一种变焦准直投影光学系统的设计。此变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结构,利用透镜组的切换来实现变焦,为了提高像质并简化结构,在设计中引入非球面... 为了使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电视图像目标模拟器满足不同视场成像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本文介绍了一种变焦准直投影光学系统的设计。此变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结构,利用透镜组的切换来实现变焦,为了提高像质并简化结构,在设计中引入非球面,光源通过全反射棱镜(TIR)反射到DMD上。光学系统工作在近红外波段,长入瞳距使模拟器变焦系统与导引头光学系统光瞳相匹配,并为导引头、模拟器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在变焦过程中,相对孔径保持不变。光学系统像质满足模拟器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器 变焦系统 数字微镜阵列 二次成像结构 调制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的高动态范围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吕伟振 刘伟奇 +3 位作者 魏忠伦 康玉思 冯睿 杨建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7-1171,共5页
为了解决光电成像设备对空间实际场景观测时提出的高动态范围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像元级光强调制的高动态范围成像系统。系统由成像物镜、折叠反射镜、二次成像转置物镜组成,采用TI公司的数字微镜阵列(DMD)作为光强调制器件,通过光瞳... 为了解决光电成像设备对空间实际场景观测时提出的高动态范围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像元级光强调制的高动态范围成像系统。系统由成像物镜、折叠反射镜、二次成像转置物镜组成,采用TI公司的数字微镜阵列(DMD)作为光强调制器件,通过光瞳匹配原则使两个系统完美衔接,并利用二次成像系统实现DMD单元与图像传感器的像素一一对应,设计结果显示:在像面的Nyquist频率处,全视场的MTF≥0.55,弥散圆的直径小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尺寸,并且畸变等像差也校正良好。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图像传感器的可探测动态范围,还能够实时地探测到强弱目标,满足空间目标视景成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动态范围 数字微镜阵列 像元级调制 二次成像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曲面光学透镜平滑DMD扫描光刻图形边缘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彦杰 刘华 +3 位作者 李金环 陆子凤 张莹 罗钧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3,共9页
数字微镜阵列扫描曝光图形在某些方向的边缘存在约一个像素的锯齿,对此设计自由曲面光学透镜,将其安装在距离数字微镜阵列窗口玻璃1mm附近,使微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在保持原有线宽和光刻效率的情况下,平滑曝光图形边缘.理论分析了微镜... 数字微镜阵列扫描曝光图形在某些方向的边缘存在约一个像素的锯齿,对此设计自由曲面光学透镜,将其安装在距离数字微镜阵列窗口玻璃1mm附近,使微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在保持原有线宽和光刻效率的情况下,平滑曝光图形边缘.理论分析了微镜阵列成像线性错位形式及其表达式.根据物像映射原理,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自由曲面光学透镜面形初始数据,通过Zemax软件优化得到理想透镜模型,模拟了安装该透镜模型前后曝光图形效果.结果表明:在±2μm容差范围内,安装该透镜且曝光总能量为原来的0.9倍时,曝光图形的横线边缘锯齿由0.14个像素缩小至0~0.01个像素,斜线边缘锯齿由0.338个像素缩小至0.110~0.125个像素,且线长变化范围为-0.153~0.05个像素,线宽变化范围为-0.058~0.153个像素,变形范围不影响10~30μm pcb板的制作精度.该方法可同时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光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扫描光刻 自由曲面光学透镜 成像线性错位 图形边缘 投影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的大视场长出瞳距星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代雨 程欣 +2 位作者 张文明 李杰 吕升林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897,共7页
为满足高动态星模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一套适用于DMD的投影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投影系统采用二次成像方式,解决了大视场长出瞳距情况下长后工作距和系统像差校正难的问题,采用复眼透镜阵列设计了相应的照明系统,利用全反射棱镜... 为满足高动态星模拟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一套适用于DMD的投影光学系统和照明光学系统。投影系统采用二次成像方式,解决了大视场长出瞳距情况下长后工作距和系统像差校正难的问题,采用复眼透镜阵列设计了相应的照明系统,利用全反射棱镜实现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的同向排列。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出瞳为60 mm,视场为28.6°,畸变小于0.045%,80%的能量集中在直径为8μm的圆内,照明系统的照明均匀度大于94%,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适用于大视场长出瞳距DMD型动态星模拟器的光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动态星模拟器 数字微镜阵列 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damard编码红外光谱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莹 胡炳樑 +2 位作者 李立波 王爽 严强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1-650,共10页
在空间调制型哈达玛变换光谱成像仪(Space Hadamard Transforms Spectral Imager,SHTSI)中采用数字微镜阵列(Digital Mirror Devices,DMD)作为编码器件,能够使系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高分辨率、高帧频成像。但由于DMD的翻转特性,经过... 在空间调制型哈达玛变换光谱成像仪(Space Hadamard Transforms Spectral Imager,SHTSI)中采用数字微镜阵列(Digital Mirror Devices,DMD)作为编码器件,能够使系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高分辨率、高帧频成像。但由于DMD的翻转特性,经过DMD编码后的光学成像面发生12°倾斜,导致SHTSI成像光路和制冷型探测器冷光阑不匹配,造成视场缺失和图像降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像面预补偿的新型哈达玛编码光谱成像系统设计方法,在前置成像镜组中采用倾斜和偏心的设计,使得一次像面实现24°倾斜,对DMD在调制过程中产生的像面倾斜进行预补偿,从而消除倾斜成像面造成的图像降质问题。基于该方法设计了SHTSI光学系统,系统全视场点列图RMS小于5μm,保证系统在全视场范围内能够均匀成像。根据该设计方案研制SHTSI原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SHTSI系统满足设计指标,对成像数据进行复原,得到复原光谱角距离评价因子优于0.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设计 哈达玛变换成像光谱仪 中波光谱成像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系统中DMD衍射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晓雁 王春艳 +2 位作者 孙昊 王志强 刘欢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数字微镜阵列(DMD)作为空间调制元件常用于投影光学系统,入射光为长波红外时产生的衍射效应会影响进入系统的能量分布,该文主要讨论光源入射角度对衍射效应的影响,将DMD作为闪耀光栅模型,研究其在长波红外波段产生的衍射效应。从光程差... 数字微镜阵列(DMD)作为空间调制元件常用于投影光学系统,入射光为长波红外时产生的衍射效应会影响进入系统的能量分布,该文主要讨论光源入射角度对衍射效应的影响,将DMD作为闪耀光栅模型,研究其在长波红外波段产生的衍射效应。从光程差的角度分析在主、副对角线分别处于“开态”情况下的衍射效应,发现衍射效应与入射角度有关;将DMD作为闪耀光栅模型,采用矢量衍射理论计算7.7μm~9.5μm波段下DMD处于“开态”下的衍射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当TM偏振光以44°角照射时,1级衍射达到闪耀状态,衍射效率可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矢量衍射理论 闪耀光栅 长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目标模拟系统DMD成像非均匀性分析及校正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渝阳 王治乐 +1 位作者 陆敏 邹伟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4-1081,共8页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红外目标模拟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帧率和大温度范围等优点,能够经济、有效地检测和评估红外探测系统的工作性能。为了研究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系统中照明系统的结构设计对成像均匀性的影响并减小像面照度不...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DMD)的红外目标模拟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帧率和大温度范围等优点,能够经济、有效地检测和评估红外探测系统的工作性能。为了研究基于DMD的红外目标模拟系统中照明系统的结构设计对成像均匀性的影响并减小像面照度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消除成像不均匀的方法,对DMD照明系统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以成像光束截面积之比作为相对照度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能消除因渐晕导致的照度不均匀现象的结构参数和像面各点相对照度分布在88.75%~1;并用TracePro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到像面各点相对照度分布在90.91%~1,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证明了在DMD照明系统结构参数设计合理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因渐晕导致的像面照度不均匀性,为红外目标模拟系统结构参数的设计和像面照度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阵列 红外目标模拟 渐晕 成像均匀性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景象仿真器技术发展概况
20
作者 周起勃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797-,共1页
描述了当前国际上红外景象仿真技术的发展动态,归纳了各种器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前期已应用的Bly电池、液晶光阀、热电阻阵列、DMD数字微镜阵列、变形镜器件、IRCRT、扫描激光器件等。当前正在发展的激光二极管阵列、红外等离子器件、和... 描述了当前国际上红外景象仿真技术的发展动态,归纳了各种器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前期已应用的Bly电池、液晶光阀、热电阻阵列、DMD数字微镜阵列、变形镜器件、IRCRT、扫描激光器件等。当前正在发展的激光二极管阵列、红外等离子器件、和光子晶体等新型量子/光子红外景象投影器。介绍了目前已应用的红外景象仿真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代先进的红外景象仿真器期望的指标和发展方向,分辨率(>1024×1024)、动态范围(16-bit)、实现高帧频(>400Hz)、高温度(2500K),解决多光谱景象仿真技术。介绍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正在开展的红外景象仿真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包括DMD数字微镜阵列红外景象仿真、电阻阵列红外景象仿真和目标与背景红外动态图像建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描述了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列出了已达到的性能指标和实验结果,同时给出了已开发成功的128×128元电阻阵列红外景象仿真器的实物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景象仿真 数字微镜阵列 电阻阵列 动态图像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