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并行测试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震
《电子科技》
2014年第10期156-159,162,共5页
可靠性是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因此,芯片需要在生产制造后或生化实验前进行充分测试,以排除故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文中针对芯片的结构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并行测试方案,实...
可靠性是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因此,芯片需要在生产制造后或生化实验前进行充分测试,以排除故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文中针对芯片的结构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并行测试方案,实现对较大规模的数字微流控芯片进行多液滴并行测试。该方案首先将芯片模型转化为MTSP模型,并利用蚁群算法分布式计算特性搜索多组优化的测试路径,完成对数字微流控芯片实验路径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用于在线测试,并能有效地减少大规模芯片的测试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数字微流控芯片
并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研制
2
作者
凌明祥
陈立国
陈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于介电润湿研制了一种将零电极布局为介电层表面的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为了降低驱动电压并提高介电层的抗击穿能力,将介电层设计为Si3N4-SiO2层状复合结构。30V直流电压作用下,成功实现了对0.5μL去离子水微液滴的连续输运操控...
基于介电润湿研制了一种将零电极布局为介电层表面的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为了降低驱动电压并提高介电层的抗击穿能力,将介电层设计为Si3N4-SiO2层状复合结构。30V直流电压作用下,成功实现了对0.5μL去离子水微液滴的连续输运操控;且在100V以内电压作用时,均未出现介电层击穿。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数字微流控芯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介电润湿
微机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液滴驱动及检测集成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沂林
李嘉旭
+1 位作者
李浩正
崔建国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5-731,741,共8页
为了精确控制数字微流控(DMF)芯片内液滴的位置及运动范围,在液滴驱动行进过程中需及时检测液滴所在位置,这对于液滴在特定位置进行分离、混合或存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与检测技术集成,设计了正交矩阵电极,利用电极间电...
为了精确控制数字微流控(DMF)芯片内液滴的位置及运动范围,在液滴驱动行进过程中需及时检测液滴所在位置,这对于液滴在特定位置进行分离、混合或存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与检测技术集成,设计了正交矩阵电极,利用电极间电容值差异获得液滴位置,借助分时工作方式通过电极复用实现驱动与检测的结合,既可有效保证液滴的准确控制,又可大大减少引线密度,降低芯片加工难度。实验结果表明电极上有无液滴时电容值差异明显,差值最大可达1 400 fF,且可靠性良好,电容值误差范围保持在2%以内,经可见光图像验证,液滴位置检测准确率可达100%。根据检测到的液滴位置,利用搭建完成的数字微流控系统为液滴规划路径,完成了高锰酸钾与维生素C溶液的褪色反应,证明本系统可实时完成液滴的可控驱动与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DMF)
芯片
介电润湿
液滴驱动
位置检测
正交矩阵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差分隐私方案
4
作者
陈潇
董晨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43-59,共17页
近年来,基于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DMFB)的分子诊断技术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与传统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具有精准控制离散液滴、执行生化协议等优势。然而,作为网络物理系统的组成,生物芯片...
近年来,基于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DMFB)的分子诊断技术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与传统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具有精准控制离散液滴、执行生化协议等优势。然而,作为网络物理系统的组成,生物芯片潜在的隐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比如通信信道的窃听攻击,生化协议的篡改攻击,物理结构保护的版权攻击等。差分隐私作为传统数据隐私保护的常用技术可以融入生物芯片应用以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然而,对隐私安全、生物芯片应用以及生物芯片安全三种技术的交叉研究较为少见。调研分析生物芯片应用的实现机制和威胁模型,包括生化协议、网络物理系统及增强隐私保护的DMFB用户数据安全平台,首先在DMFB用户数据平台上描述了拉普拉斯机制、高斯机制和随机响应机制的应用场景和保护方案,其次基于用户层级敏感度、路由权重集合和路由交叉点参数集合这三个策略提出参数安全发布算法,最后创建防篡改概率作为安全性指标,同时建立置信分数、校准度和累计误差率衡量数据可用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方案的隐私安全性可达98%,数据可用性平均可达93.3%,算法性能试验表明方案最佳的隐私预算为0.4,此外,对比同类算法,所提方案平均提高了12.09%隐私安全性和7.02%的数据可用性,因此该方案能够为DMFB执行生化协议安全有效的用户数据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生化协议
数据安全
差分隐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线并行测试
被引量:
4
5
作者
许川佩
陈春艳
汪杰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65-2271,共7页
随着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生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芯片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线测试对于确保微流控生物芯片正常工作异常重要。该文针对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在线并行测试方...
随着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生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芯片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线测试对于确保微流控生物芯片正常工作异常重要。该文针对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在线并行测试方案,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伪随机比例原则,建立禁忌判断策略,自适应地改变信息素的残留系数,实现引脚约束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在线并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用于离线和在线测试,相对于单液滴离线和在线测试,可有效减少芯片的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并行测试
引脚约束
最大最小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并行测试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玲
王伟征
晏伯武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06,112,共5页
针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过程进行建模,利用测试时间和所需检测测试液滴个数来衡量测试成本,并利用成本函数给出最优的并行测试分块方法.通过matlab分析表明:对任何规模的芯片阵列,其测试成本随着分块数的增大呈先减少后...
针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过程进行建模,利用测试时间和所需检测测试液滴个数来衡量测试成本,并利用成本函数给出最优的并行测试分块方法.通过matlab分析表明:对任何规模的芯片阵列,其测试成本随着分块数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而成本的最低点就是最优的并行测试分块方法.另外,在并行测试分块数小于测试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测试分块数时,测试成本随着测试时间在测试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测试所需测试的液滴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并行测试分块数大于测试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测试分块数时,测试成本随着测试时间的比重地增加而减小,随着所需测试的液滴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些结论给并行测试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了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测试
测试液滴个数
测试时间
芯片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在线测试
被引量:
8
7
作者
张玲
邝继顺
+1 位作者
林静
梅军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2,107,共6页
在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测试过程中,将芯片阵列分成等大的子阵列块,在生物实验模块布局的限制下,对相应的子阵列块进行合并与调度,以实现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并行在线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不干扰生物实...
在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测试过程中,将芯片阵列分成等大的子阵列块,在生物实验模块布局的限制下,对相应的子阵列块进行合并与调度,以实现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并行在线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不干扰生物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能够减少测试液滴的数目,提高在线测试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测试调度
在线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电极管脚控制信号处理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春艳
《电子科技》
2015年第9期93-96,共4页
随着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深入研究,直接寻址DMFB需要大量独立控制引脚,显著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文中根据液滴路由路径,产生液滴路由所经过电极的驱动序列,利用芯片中一个引脚最多所能驱动的电极数量值,对产生的电极驱动序列进行分...
随着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深入研究,直接寻址DMFB需要大量独立控制引脚,显著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文中根据液滴路由路径,产生液滴路由所经过电极的驱动序列,利用芯片中一个引脚最多所能驱动的电极数量值,对产生的电极驱动序列进行分区,对每个分区中的电极驱动序列进行比对,找出相互兼容的以此来减少控制引脚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与交叉引用等方法相比,减少了控制引脚的数量,实现了对电极管脚控制信号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电极驱动
控
制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微液滴操控
被引量:
8
9
作者
凌明祥
陈立国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4-608,共5页
基于介电润湿的微液滴操控已被众多学者实现,但微液滴接触角在饱和阶段随电压变化的数学关系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为此,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对Young-Lippmann方程进行了补充和改进。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设计了一种叉齿状驱动电极单元数...
基于介电润湿的微液滴操控已被众多学者实现,但微液滴接触角在饱和阶段随电压变化的数学关系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为此,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对Young-Lippmann方程进行了补充和改进。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设计了一种叉齿状驱动电极单元数字微流控芯片,并加工出介电层分别为SiO2及SiO2-Si3N4-SiO2两种结构的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在接触角饱和阶段,所改进的Young-Lippmann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液滴接触角的变化趋势。此外,SiO2-Si3N4-SiO2复合介电层结构中的微液滴操控电压低于SiO2单一介电层中微液滴操控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润湿
微液滴
数字微流控芯片
Young-Lippman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
10
作者
王心怡
李美花
+1 位作者
闫卫平
唐祯安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介电润湿(EWOD)原理,建立了电润湿力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设计方案。该芯片利用MEMS技术在铬版玻璃上分别制作出金属微电极阵列和聚酰亚胺介质膜,再使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液进行疏水处理,...
根据介电润湿(EWOD)原理,建立了电润湿力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设计方案。该芯片利用MEMS技术在铬版玻璃上分别制作出金属微电极阵列和聚酰亚胺介质膜,再使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液进行疏水处理,通过在电极阵列和微液滴之间直接施加电压以实现微液滴的驱动。对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的液滴介电润湿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仅使用疏水层便可观察到明显的介电润湿现象,接触角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使用该驱动芯片成功实现了微液滴的稳定传输,传输速度达到3.31 mm/s左右,并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传输速度与驱动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润湿(EWOD)
数字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聚酰亚胺(PI)
聚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二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并行测试
被引量:
1
1
作者
蔡震
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出处
《电子科技》
2014年第10期156-159,162,共5页
文摘
可靠性是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因此,芯片需要在生产制造后或生化实验前进行充分测试,以排除故障,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文中针对芯片的结构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并行测试方案,实现对较大规模的数字微流控芯片进行多液滴并行测试。该方案首先将芯片模型转化为MTSP模型,并利用蚁群算法分布式计算特性搜索多组优化的测试路径,完成对数字微流控芯片实验路径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用于在线测试,并能有效地减少大规模芯片的测试时间,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蚁群算法
数字微流控芯片
并行测试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system
ant colony algorithm
parallel test
分类号
TN79 [电子电信—电路与系统]
TP30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研制
2
作者
凌明祥
陈立国
陈涛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出处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金
国家“八六三”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9AA043703)
文摘
基于介电润湿研制了一种将零电极布局为介电层表面的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为了降低驱动电压并提高介电层的抗击穿能力,将介电层设计为Si3N4-SiO2层状复合结构。30V直流电压作用下,成功实现了对0.5μL去离子水微液滴的连续输运操控;且在100V以内电压作用时,均未出现介电层击穿。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数字微流控芯片可行。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介电润湿
微机械加工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s chip
droplets
EWOD micro mechanical processing
分类号
TH3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O65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液滴驱动及检测集成化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沂林
李嘉旭
李浩正
崔建国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5-731,741,共8页
基金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社会民生类)一般项目(cstc2018jscx-msyb0290)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yyk2017106)
重庆理工大学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SK202014)。
文摘
为了精确控制数字微流控(DMF)芯片内液滴的位置及运动范围,在液滴驱动行进过程中需及时检测液滴所在位置,这对于液滴在特定位置进行分离、混合或存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驱动与检测技术集成,设计了正交矩阵电极,利用电极间电容值差异获得液滴位置,借助分时工作方式通过电极复用实现驱动与检测的结合,既可有效保证液滴的准确控制,又可大大减少引线密度,降低芯片加工难度。实验结果表明电极上有无液滴时电容值差异明显,差值最大可达1 400 fF,且可靠性良好,电容值误差范围保持在2%以内,经可见光图像验证,液滴位置检测准确率可达100%。根据检测到的液滴位置,利用搭建完成的数字微流控系统为液滴规划路径,完成了高锰酸钾与维生素C溶液的褪色反应,证明本系统可实时完成液滴的可控驱动与准确检测。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DMF)
芯片
介电润湿
液滴驱动
位置检测
正交矩阵电极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DMF)chip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droplet driving
position detection
orthogonal matrix electrode
分类号
O35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差分隐私方案
4
作者
陈潇
董晨
机构
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软件学院
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43-59,共17页
基金
福建省高校数字经济学科联盟建设经费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0J01500)资助。
文摘
近年来,基于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DMFB)的分子诊断技术成为热点研究方向。与传统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具有精准控制离散液滴、执行生化协议等优势。然而,作为网络物理系统的组成,生物芯片潜在的隐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比如通信信道的窃听攻击,生化协议的篡改攻击,物理结构保护的版权攻击等。差分隐私作为传统数据隐私保护的常用技术可以融入生物芯片应用以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然而,对隐私安全、生物芯片应用以及生物芯片安全三种技术的交叉研究较为少见。调研分析生物芯片应用的实现机制和威胁模型,包括生化协议、网络物理系统及增强隐私保护的DMFB用户数据安全平台,首先在DMFB用户数据平台上描述了拉普拉斯机制、高斯机制和随机响应机制的应用场景和保护方案,其次基于用户层级敏感度、路由权重集合和路由交叉点参数集合这三个策略提出参数安全发布算法,最后创建防篡改概率作为安全性指标,同时建立置信分数、校准度和累计误差率衡量数据可用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整体方案的隐私安全性可达98%,数据可用性平均可达93.3%,算法性能试验表明方案最佳的隐私预算为0.4,此外,对比同类算法,所提方案平均提高了12.09%隐私安全性和7.02%的数据可用性,因此该方案能够为DMFB执行生化协议安全有效的用户数据平台。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生化协议
数据安全
差分隐私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
biochemical protocol
data security
differential privacy
分类号
TP309.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线并行测试
被引量:
4
5
作者
许川佩
陈春艳
汪杰君
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65-2271,共7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AA118398)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GDYCSZ201430)资助课题
文摘
随着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生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芯片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线测试对于确保微流控生物芯片正常工作异常重要。该文针对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最大最小蚁群算法的在线并行测试方案,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伪随机比例原则,建立禁忌判断策略,自适应地改变信息素的残留系数,实现引脚约束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在线并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用于离线和在线测试,相对于单液滴离线和在线测试,可有效减少芯片的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并行测试
引脚约束
最大最小蚁群算法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s
Parallel testing
Pin-constrained
Max-min ant colony algorithm
分类号
TP30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并行测试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玲
王伟征
晏伯武
机构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06,1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03042)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B2013061)
湖北理工学院创新人才项目(13xjz05c)
文摘
针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过程进行建模,利用测试时间和所需检测测试液滴个数来衡量测试成本,并利用成本函数给出最优的并行测试分块方法.通过matlab分析表明:对任何规模的芯片阵列,其测试成本随着分块数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而成本的最低点就是最优的并行测试分块方法.另外,在并行测试分块数小于测试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测试分块数时,测试成本随着测试时间在测试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测试所需测试的液滴数的增大而减小.而并行测试分块数大于测试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测试分块数时,测试成本随着测试时间的比重地增加而减小,随着所需测试的液滴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些结论给并行测试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了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
数字微流控芯片
测试
测试液滴个数
测试时间
芯片
阵列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
number of test droplets
test time
biochip array
分类号
TN492 [电子电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在线测试
被引量:
8
7
作者
张玲
邝继顺
林静
梅军进
机构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2,10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3207
60673085)
文摘
在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测试过程中,将芯片阵列分成等大的子阵列块,在生物实验模块布局的限制下,对相应的子阵列块进行合并与调度,以实现芯片阵列的并行测试.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并行在线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不干扰生物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能够减少测试液滴的数目,提高在线测试的效率.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测试调度
在线测试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c biochip
test schedule
on-line testing
分类号
TP30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电极管脚控制信号处理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春艳
机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出处
《电子科技》
2015年第9期93-96,共4页
文摘
随着对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深入研究,直接寻址DMFB需要大量独立控制引脚,显著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文中根据液滴路由路径,产生液滴路由所经过电极的驱动序列,利用芯片中一个引脚最多所能驱动的电极数量值,对产生的电极驱动序列进行分区,对每个分区中的电极驱动序列进行比对,找出相互兼容的以此来减少控制引脚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与交叉引用等方法相比,减少了控制引脚的数量,实现了对电极管脚控制信号的处理。
关键词
数字
微流
控
生物
芯片
电极驱动
控
制信号处理
Keywords
digital microfluidie biochips
electrode drive
control signal process
分类号
TN79 [电子电信—电路与系统]
TP30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微液滴操控
被引量:
8
9
作者
凌明祥
陈立国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出处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4-608,共5页
基金
国家"八六三"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9AA043703)
文摘
基于介电润湿的微液滴操控已被众多学者实现,但微液滴接触角在饱和阶段随电压变化的数学关系仍未得到较好解决,为此,基于能量最小化原理对Young-Lippmann方程进行了补充和改进。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设计了一种叉齿状驱动电极单元数字微流控芯片,并加工出介电层分别为SiO2及SiO2-Si3N4-SiO2两种结构的芯片。实验结果表明,在接触角饱和阶段,所改进的Young-Lippmann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液滴接触角的变化趋势。此外,SiO2-Si3N4-SiO2复合介电层结构中的微液滴操控电压低于SiO2单一介电层中微液滴操控电压。
关键词
介电润湿
微液滴
数字微流控芯片
Young-Lippmann方程
Keywords
EWOD
droplets
digital microfluidics flip
Young-Lippmann equation
分类号
TH701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
10
作者
王心怡
李美花
闫卫平
唐祯安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4166
61131004)
文摘
根据介电润湿(EWOD)原理,建立了电润湿力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设计方案。该芯片利用MEMS技术在铬版玻璃上分别制作出金属微电极阵列和聚酰亚胺介质膜,再使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液进行疏水处理,通过在电极阵列和微液滴之间直接施加电压以实现微液滴的驱动。对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的液滴介电润湿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仅使用疏水层便可观察到明显的介电润湿现象,接触角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使用该驱动芯片成功实现了微液滴的稳定传输,传输速度达到3.31 mm/s左右,并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传输速度与驱动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关系。
关键词
介电润湿(EWOD)
数字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聚酰亚胺(PI)
聚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二元共聚物
Keywords
electrowetting on dielectric (EWOD)
digital microfluidic chip
micro-droplet
polyimide (PI)
P(VDF-TrFE)
分类号
O357.1 [理学—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并行测试
蔡震
《电子科技》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种双极板结构数字微流控芯片研制
凌明祥
陈立国
陈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液滴驱动及检测集成化
王沂林
李嘉旭
李浩正
崔建国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面向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差分隐私方案
陈潇
董晨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引脚约束的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在线并行测试
许川佩
陈春艳
汪杰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并行测试分析和优化
张玲
王伟征
晏伯武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并行在线测试
张玲
邝继顺
林静
梅军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数字微流控生物芯片的电极管脚控制信号处理
陈春艳
《电子科技》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介电润湿效应的微液滴操控
凌明祥
陈立国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基于聚酰亚胺介质的单平面微液滴驱动芯片
王心怡
李美花
闫卫平
唐祯安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