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劳动主体性的生成、困境与治理:基于马克思劳动观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斯扬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0,共8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劳动形式,数字劳动增强了劳动者的技能,扩展了劳动的内容和范围,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支撑。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数字技术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编织了一个全球数据价值链,将劳动产品的占有、劳动过程的控制以及劳... 作为一种新兴的劳动形式,数字劳动增强了劳动者的技能,扩展了劳动的内容和范围,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支撑。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数字技术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编织了一个全球数据价值链,将劳动产品的占有、劳动过程的控制以及劳动者的物化紧密地融入其中,这导致劳动者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数字空间中面临主体性消融的困境。应对这一问题的治理方案,在价值层面,需要唤醒劳动者的数字主权观念,促进主体性的回归;在生产关系层面,需要建立与数据要素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以遏制资本无序扩张对劳动的侵蚀;在技术实践层面,需要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综合改革创新,培育以人为本的数字生态环境;同时,注重技术应用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性,力求在各个领域实现技术向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主体性 马克思劳动 数字劳动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文明景观、异化面向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秦龙 赵紫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数字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呈现出数字文明新景观。同时,伴随数字技术与资本的深度融合,资本通过数字平台形成对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及劳动者本身的控制,造... 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数字劳动不仅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呈现出数字文明新景观。同时,伴随数字技术与资本的深度融合,资本通过数字平台形成对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及劳动者本身的控制,造成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弱化等问题。要通过重塑劳动者自我意识、规范数字劳动中的资本运作、营造数字平台和谐环境等措施,消解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异化问题,从而实现数字劳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创造人类数字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文明景观 数字劳动异化 人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异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朱阳 黄再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在推动劳动者的解放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性。这种具有先天优势的劳动形式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下呈现出主体回归和劳动异化两个不同方向的趋势。从异化的路径来看,数字劳动的异化深刻地影响着所... 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在推动劳动者的解放方面具有一定的突破性。这种具有先天优势的劳动形式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下呈现出主体回归和劳动异化两个不同方向的趋势。从异化的路径来看,数字劳动的异化深刻地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导致了意识形态入侵、数字资本霸权和数字拜物教等危害。但是在现有的社会生产关系下,必须权衡数字劳动带来的利弊,理性看待人的解放和劳动异化的关系,从提高生产力的角度更好地发展数字劳动和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异化 数字资本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异化——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海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共9页
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为剖析社会生产奠定了基础。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虽然没有消除异化问题,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为异化理论带来了新变化。通过对劳资关系的重构,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为剖析社会生产奠定了基础。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虽然没有消除异化问题,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为异化理论带来了新变化。通过对劳资关系的重构,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的主体性的复归。但是这些新变化究竟是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突破还是加固,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 主体性的复归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厂”境遇中数字资本权力的时间规训:困境及其克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辰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在“社会工厂”的时间秩序中,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界限随着劳动时空延展、生产主体泛化、主体意识迷失而趋于模糊,作为“人的发展空间”的自由时间日渐“匮乏”。数字资本权力通过时间规训使人内化时间规则并形成最有利于价值增殖的“... 在“社会工厂”的时间秩序中,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界限随着劳动时空延展、生产主体泛化、主体意识迷失而趋于模糊,作为“人的发展空间”的自由时间日渐“匮乏”。数字资本权力通过时间规训使人内化时间规则并形成最有利于价值增殖的“时间习惯”,形塑出“主动”延长数字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驯顺主体以最大化攫取剩余价值。由于沦为驯顺主体深度受缚于数字异化劳动,人在“过度劳动”与“过度享乐”的迷失中深陷“时间困境”,既无益于高质量身心恢复,也无益于能力提升与精神跃升。走出人的发展之时间困境,需要基于数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人彻底免于时间规训并摆脱数字异化劳动之缚,从而彰显自由时间之于人的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权力 时间规训 自由时间 数字异化劳动 人的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革命与共同富裕:基于马克思文本的延伸性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奇琦 杨宇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共12页
在智能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智能革命引发的社会加速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和新型劳动剥削的出现,这些都会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受私有制和资本支配的智能革命导致... 在智能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智能革命引发的社会加速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扩大和新型劳动剥削的出现,这些都会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受私有制和资本支配的智能革命导致了新的劳动压迫和社会异化。在资本支配的西方社会中,脱离了公有制基础的智能革命已经产生数字劳动异化的问题。数字劳动异化使劳动者陷入自我剥削的文化幻想,并使其沦为数字机器和物理机器的结合体。但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智能革命作为一种中性的进步力量可以更好地提升劳动的效率,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智能革命催生的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智能革命也强化了国家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社会的信息处理能力。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智能革命建立起的共同劳动是克服数字劳动异化的关键。共同劳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具有共享性特征,是一种具有“共鸣的爱”的劳动。共同劳动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为人的解放提供自由时间,最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智能革命 数字劳动异化 共同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