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驱稠油数字岩心模型建立及驱替规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美楠 张宏友 +2 位作者 王少鹏 陈晓祺 张俊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93,共7页
为更深入研究聚驱稠油的驱替规律,开展了稠油聚合物驱的微观机理研究。采用逾渗理论,基于计算机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水驱数字岩心模型,并与岩心试验相渗拟合,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聚合物的黏弹性、浓度的扩散、吸附、捕集... 为更深入研究聚驱稠油的驱替规律,开展了稠油聚合物驱的微观机理研究。采用逾渗理论,基于计算机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水驱数字岩心模型,并与岩心试验相渗拟合,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聚合物的黏弹性、浓度的扩散、吸附、捕集以及稠油的非牛顿流体特性等,建立了聚驱稠油数字岩心模型,模拟了饱和油和聚合物驱稠油两种驱替过程并分析了驱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字岩心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聚合物驱稠油的微观机理,黏弹性聚合物驱采收率大于水驱和纯黏性聚合物驱,且随着松弛时间的增加,即弹性作用的增强,采收率提高;聚驱减少了剩余油孔隙个数,使得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更加分散,提高了驱油效率。该项研究对于聚驱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驱油机理 稠油 数字岩心模型 黏弹性 驱替规律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瑜 王寅 +1 位作者 王容 袁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了明确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微观渗流机理,需构建能够精准表征真实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三维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利用碳酸盐岩样品CT扫描图像和图像分割技术,构建出反映样品结构的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数字岩心模型,并依据不同的形态特征... 为了明确孔隙-裂缝型碳酸盐岩微观渗流机理,需构建能够精准表征真实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三维结构的数字化模型。利用碳酸盐岩样品CT扫描图像和图像分割技术,构建出反映样品结构的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数字岩心模型,并依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参数,分离出样品的孔隙和裂缝空间。通过中心线提取法和最大球填充法,对碳酸盐岩裂缝空间进行了裂缝网络模型提取,结合碳酸盐岩孔隙网络模型,融合为一套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该模型计算得出的孔隙度和绝对渗透率与常规物性实验所获数据较为接近。基于该方法构建的碳酸盐岩孔隙-裂缝双重网络模型能够精准表征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系统的真实三维结构,可用于后期微观渗流机理的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双重介质 CT扫描 图像分割 数字岩心模型 孔隙网络模型 裂缝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新 胡文亮 +5 位作者 高楚桥 赵彬 付焱鑫 罗健 何玉春 魏晓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物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一直是该类储层测井评价中的难点。提出了2种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一是基于岩心三维纳米CT扫描实验的变m值计算方法,根据数字岩心样品连通孔... 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的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物性非均质性强,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准确计算一直是该类储层测井评价中的难点。提出了2种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一是基于岩心三维纳米CT扫描实验的变m值计算方法,根据数字岩心样品连通孔隙度与胶结指数m理论值,回归拟合出随孔隙度变化的变m值计算公式,建立数字岩心变m值西门度模型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二是利用核磁测井资料或RC50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式得到RC50的值,进而通过地层因素F与RC50的负相关关系及地层因素F与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式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以东海地区X凹陷Y区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实际井为例,分析了本文提出的2种模型和定m值西门度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密闭取心饱和度更加匹配,说明本文模型更加适用于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低渗-致密储层 含水饱和度 数字岩心变m值西门度模型 F-RC50饱和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