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数字复原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岚 叶斌 +3 位作者 王芙蓉 孙玉婷 毛燕翎 赵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8,共6页
以南京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数字复原为研究对象,以GIS为技术手段,提出"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先准确后模糊"的复原总体思路,建立由"历史空间与现状资源图件坐标相统一、断代分析与延续性分析相交错、精确定位与模糊定向... 以南京城市历史空间格局数字复原为研究对象,以GIS为技术手段,提出"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先准确后模糊"的复原总体思路,建立由"历史空间与现状资源图件坐标相统一、断代分析与延续性分析相交错、精确定位与模糊定向相结合、传统研究与新技术应用相辅助、历史空间复原与现状普查相校验"构成的复原方法体系。研究表明,基于GIS的历史空间格局数字复原技术是科学、合理和可行的,为未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京城市空间和文化特色、研究南京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与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空间格局 数字复原 GIS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灯船数字复原关键技术
2
作者 窦晓亮 张思航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1,26,共4页
针对对采用传统的船舶修复方式很难对“残骸”船精确还原的问题,采用数字复原方法得到现实对象的三维数字模型,保存实物的数字信息,为实船修复提供可靠的工程数据,以牛庄灯船为对象,探讨数字复原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模型重构... 针对对采用传统的船舶修复方式很难对“残骸”船精确还原的问题,采用数字复原方法得到现实对象的三维数字模型,保存实物的数字信息,为实船修复提供可靠的工程数据,以牛庄灯船为对象,探讨数字复原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模型重构等各个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得到船舶数字复原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船 数字复原 三维激光扫描 逆向技术 正向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乐图》中仕女服饰的数字化复原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智威 石雅杰 +2 位作者 陆冯 李青 薛哲彬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古代画作中的人物服饰进行重现可达到简化传统服饰复原流程、节约修复成本等目的。以《宫乐图》中端茶仕女为例探索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方法论。首先,借助数字化服装制图技术对原画受损部分进行修复,并基于文史资料及... 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古代画作中的人物服饰进行重现可达到简化传统服饰复原流程、节约修复成本等目的。以《宫乐图》中端茶仕女为例探索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方法论。首先,借助数字化服装制图技术对原画受损部分进行修复,并基于文史资料及服装美学原理,对仕女服款式、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而后,通过数字化制板技术绘制服装样板,运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对服饰进行数字化还原展示;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三层级的评价体系对复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原后的仕女服不论从服装造型、结构、面料及工艺的还原程度,还是服饰的整体复原效果,其好评占比均达到40%以上,说明本文提出的以古代画作为参考进行的古代服饰数字化复原方法可行,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乐图 仕女服饰 数字复原 虚拟展示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剧反宫装结构探析及其数字化复原
4
作者 丁晓松 谢雨成 +1 位作者 尤珈 李旰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8,共8页
粤剧反宫装是具有变装特性的传统戏曲服装,发展历史悠久,但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鲜有专题研究。为此,通过二重证据法、田野考察法对广州粤剧院所藏的反宫装标本的形制特点进行总结,完成其平面结构复原,并总结其变装原理。最终应用三维服... 粤剧反宫装是具有变装特性的传统戏曲服装,发展历史悠久,但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鲜有专题研究。为此,通过二重证据法、田野考察法对广州粤剧院所藏的反宫装标本的形制特点进行总结,完成其平面结构复原,并总结其变装原理。最终应用三维服装技术进行数字化复原,并提出了在复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表明,反宫装是以通袖线为轴进行翻转的两用型戏曲服装;利用服装虚拟技术将粤剧反宫装进行数字化复原,可为其他戏曲服饰的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反宫装 快速变装 数字复原 三维服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试衣技术的传统马面裙数字化复原及展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旭 宣璐佳 +3 位作者 田霞 张育玮 宋双越 齐妍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8,共8页
为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新路径,提升传播效能,在梳理马面裙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其类别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虚拟试衣技术对2件馆藏马面裙进行数字化复原。介绍了马面裙的面料仿真、三维复原、动态展示方法,对比分析了不... 为探索数字化技术在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上的新路径,提升传播效能,在梳理马面裙历史发展脉络,阐述其类别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虚拟试衣技术对2件馆藏马面裙进行数字化复原。介绍了马面裙的面料仿真、三维复原、动态展示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面料的纹样采集及仿真处理方法。研究发现,相较于三维扫描法,相机拍照法对面料的还原效果更好。对于花罗织物,可通过提高数字面料库中双绉织物的弯曲强度,并与Photoshop软件提取处理过的花罗纹样复合获得。对于缎面织物,通过增大数字面料库中素绉缎织物的反射强度实现仿真。对于刺绣纹样,将Photoshop处理过的纹样图片分区贴在二维板片上即可实现仿真。此外,结合虚拟试衣与动作捕捉技术可完成符合传统服饰特点的动态展示。文章为传统服饰的数字化保护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有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服装数字化技术 数字复原 传统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生成的四经绞罗工艺复原
6
作者 于晓洋 丁肇辰 +3 位作者 刘凯旋 毕枫 岳冉 吕婉琪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8,共9页
为了在数字时代下更广泛地保护、传承与传播四经绞罗织造工艺,提出了一种运用参数化工具实现高精度织物外观复原的方法。首先基于四经绞罗工艺相关知识点对该结构进行切分与列举;其次在Substance Designer中生成模块化的单元结构;再次... 为了在数字时代下更广泛地保护、传承与传播四经绞罗织造工艺,提出了一种运用参数化工具实现高精度织物外观复原的方法。首先基于四经绞罗工艺相关知识点对该结构进行切分与列举;其次在Substance Designer中生成模块化的单元结构;再次通过分布贴图限定图形的生成范围,将图形转化为多通道贴图从而应用于服饰的数字化复原;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对四经绞罗数字复原视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参数化技术生成的纹理具有可持续性,对纺织品进行高精度的高效复原具有可行性,为服饰的数字化提供一种复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 服饰数字 四经绞罗 Substance Designer 数字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周原贺家遗址出土车马器工艺调查及数字化复原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晓娟 严静 +4 位作者 范娟娟 杜冠博 陈刚 王占奎 王丽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光照相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周原贺家遗址出土的青铜车马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成分分析、工艺痕迹调查,以及绿松石镶嵌工艺痕迹观察。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扫描、高清照相、数字建模等技术对周原出土的... 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光照相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周原贺家遗址出土的青铜车马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成分分析、工艺痕迹调查,以及绿松石镶嵌工艺痕迹观察。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扫描、高清照相、数字建模等技术对周原出土的镀锡铜车马器进行了详细的信息采集,使出土时残损的器物原貌得到了完整复原。同时,结合车马坑遗迹实验室清理的数字化信息,对整个马车及各镀锡铜饰件的装饰位置进行了数字化复原,使西周“第一豪车”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锡铜器 镶嵌工艺 数字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凤栖原家族墓出土漆箱外形数字化复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莹 赵西晨 +3 位作者 于翰超 汤润历 朱建锋 罗宏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7,共7页
西汉漆器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以及社会价值,但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多因长时间埋藏而严重变形,漆器的结构与纹饰的低畸变获取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到漆器的原真性复原。为此,本研究以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家族墓葬群中的大型漆箱为研究对象,利... 西汉漆器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以及社会价值,但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多因长时间埋藏而严重变形,漆器的结构与纹饰的低畸变获取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到漆器的原真性复原。为此,本研究以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家族墓葬群中的大型漆箱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扫描、多角度二维拍照、实体非接触测量等多种数字化技术方法,通过多技术手段的交叉、融合和比较印正,成功获得了西汉漆箱及纹饰的规格与形状,为高度形变出土漆器的原真性复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漆器 数字复原 图像处理 漆箱外形 漆箱纹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复原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莉 翁子扬 胡译丹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1-659,共9页
克孜尔石窟历史悠久,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其壁画精美,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第二敦煌”。以新疆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壁画考古与数字化采集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失于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图像... 克孜尔石窟历史悠久,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列《世界遗产名录》,其壁画精美,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价值,堪称“中国第二敦煌”。以新疆龟兹研究院克孜尔石窟壁画考古与数字化采集资料为基础,结合流失于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图像与文献资料,对洞窟现状进行分析,采用信息图像中语义获取与知识关联逻辑,创新图像资源分析模式与数字化复原思路,以揭示功能为视角,提出了基于4S图像分析模型(4S-IAM)的壁画数字化复原方法。旨在实现历史图文资源、现地考古成果和壁画图像本体资源间的有效关联,对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和图像数字化复原工作建构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克孜尔石窟壁画 数字复原 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烟熏壁画的数字化色彩复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心仪 李岩 +3 位作者 孙志军 杜鹃 王凤平 徐迎庆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烟熏病害是敦煌壁画的典型病害之一,具有颜色破坏大、修复难度高、相关研究少等难点,实体修复对烟熏病害尚没有有效的复原手段。针对敦煌壁画所面临的烟熏病害,以莫高窟第156窟北壁烟熏壁画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复原和物理化学分... 烟熏病害是敦煌壁画的典型病害之一,具有颜色破坏大、修复难度高、相关研究少等难点,实体修复对烟熏病害尚没有有效的复原手段。针对敦煌壁画所面临的烟熏病害,以莫高窟第156窟北壁烟熏壁画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复原和物理化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两次烟熏模拟实验,探究了颜料在烟熏条件下产生的变化规律,收集了颜色在烟熏过程中变化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烟熏壁画数字化复原方法。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模拟实验的数字化色彩复原研究方法,取得了珍贵的烟熏壁画数据样本,相关数字化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烟熏类壁画的数字化色彩复原中,将烟熏前的颜色展现给社会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壁画 数字复原 机器学习 物理化学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出土二号青铜马车彩绘夔龙纹复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琳娜 马生涛 +1 位作者 张加万 韩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对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采取非接触且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研究,选择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非接触方式无损地获取文物表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现对于文物表面彩绘纹样的发现与复原工作。针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号青铜... 为对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采取非接触且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研究,选择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非接触方式无损地获取文物表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现对于文物表面彩绘纹样的发现与复原工作。针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号青铜车马彩绘纹样的受损情况,提出了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数字复原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图谱合一”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其在近红外区域的高光谱成像结果检测并复原出彩绘纹样难以识别的图案边缘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高光谱数据中的光谱信息,将铜车马彩绘纹样上未知矿物颜料的光谱同实验建立的矿物颜料标准光谱库进行拟合,识别出铜车马上彩绘所采用的颜料种类(雄黄1、石青5、石绿1、黄丹、铅白等),从而获得色彩信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铜车马彩绘纹样的数字复原图像,并为今后对于铜车马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彩绘铜车马 纹样数字复原 颜料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尼雅出土服饰虚拟复原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辉 信晓瑜 +2 位作者 马嘉琪 周曼 李亚男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2,共7页
针对当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古代服饰文物复原最终效果难于评价的问题,以新疆尼雅出土虚拟复原服装为评价对象,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复原效果评价。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尼雅出土服装虚拟复原效果评价体系,包括4个... 针对当前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古代服饰文物复原最终效果难于评价的问题,以新疆尼雅出土虚拟复原服装为评价对象,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复原效果评价。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尼雅出土服装虚拟复原效果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与13个二级指标,按照特征向量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值,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指标逐层评价,随后利用尼雅出土“黄蓝方格纹”锦袍虚拟复原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HP-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有效完成尼雅出土服装虚拟复原效果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当前纺织品文物虚拟仿真效果评价中可发挥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尼雅出土服装 数字复原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概述
13
作者 罗华庆 杨雪梅 俞天秀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9,共7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敦煌研究院成立“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组,论证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数字化标准、数字资源获取模式和实施步骤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 数字复原 数字资源获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达晕纹样结构参数化解构与再生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素雅 崔荣荣 +2 位作者 王志成 蒋汶秦 徐平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72,共8页
为提升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参数化解构和再生设计方法。以八达晕纹样为例,在解读其艺术价值和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填充、装饰、骨架3类元素,分别拆解为基本图元;各图元参数量化后,构建形态拟合公式,利用Rhino软件... 为提升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参数化解构和再生设计方法。以八达晕纹样为例,在解读其艺术价值和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填充、装饰、骨架3类元素,分别拆解为基本图元;各图元参数量化后,构建形态拟合公式,利用Rhino软件建立基础纹样模型;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不同参数,生成不同形制的纹样。并进一步,对生成纹样内部区域进行自动赋色。结果表明,基于八达晕纹样的参数化图案设计模型可衍化出不同风格效果的近似纹样,拓展纹样生成的丰富性;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实现由线稿、结构、赋色的一体化设计,为当代服饰纹样再生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达晕纹样 参数化 设计方法 解构 再生设计 图案数字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里坤县出土“万福万寿曲水纹”妆花缎枕套纹样数字化复原研究
15
作者 赵维一 康晓静 +1 位作者 信晓瑜 尚玉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5年第4期89-100,共12页
妆花缎是我国传统纺织品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品类,是明清时期丝织品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织物。分析研究新疆巴里坤县团结东路M12号墓葬出土的“万福万寿曲水纹”妆花缎枕套表面纹样及织物组织结构,利用多变量模糊C均值算法与K-Means++聚类算... 妆花缎是我国传统纺织品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品类,是明清时期丝织品中较为流行的一种织物。分析研究新疆巴里坤县团结东路M12号墓葬出土的“万福万寿曲水纹”妆花缎枕套表面纹样及织物组织结构,利用多变量模糊C均值算法与K-Means++聚类算法提取文物色彩,最后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对面料进行虚拟复原。研究表明:“万福万寿曲水纹”由菊花纹、蝙蝠纹与曲水纹这些清代常见的吉祥纹样组合而成,层次分明,排列整齐;枕套面料为重纬妆花缎,包括地部组织与显花组织,其中显花组织纱线色彩丰富,头枕部与两侧面料色彩不同。对这件文物的研究与虚拟复原可以增进对清代枕套形制与使用方式的认识,为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与展示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妆花缎枕套 万福万寿曲水纹 数字复原 文物保护 巴里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L5+VR”微链接式的唐崇陵翁仲逆向设计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清云 高清雪 梁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30-336,共7页
目的通过根据代表性古代石器的三维数据信息进行逆向工程设计,探析古文化遗存在“VR+HTML5”微网页链接式的数字化呈现方法,使古文化遗存的活态呈现更具视觉文化的时代特色。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实践进行逆向工程设计说明。首先,分析了在... 目的通过根据代表性古代石器的三维数据信息进行逆向工程设计,探析古文化遗存在“VR+HTML5”微网页链接式的数字化呈现方法,使古文化遗存的活态呈现更具视觉文化的时代特色。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实践进行逆向工程设计说明。首先,分析了在逆向工程技术中对古遗存逆向设计的关键方法和技术,如三维数据扫描、点云画像处理、“HTML5+VR”参数化模型构建等;其次,使用三维扫描手段采集唐崇陵石翁仲的数据,对唐崇陵翁仲进行数字化逆向工程设计,在此过程中利用软件平台生成唐崇陵武官石翁仲的点云画像并细化模型;最后,利用智能终端HTML5网页微链接的虚拟现实在线开放平台,搭建唐崇陵翁仲石像的数字化视觉展示链接与传播途径,明晰HTML5微网页链接式的数据可视化与传播优势。结果得到了唐崇陵石翁仲的数字化模型与虚拟现实在线开放平台展示链接。结论该方法可为古文化遗存的数据存储及创新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复原 HTML5+VR 文物展示 逆向设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