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暴力信息的看门人治理——以《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单勇 李林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213,214,共13页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协同共治的过程,其中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看门人治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实现了对看门人治理的系统性制度安排,确立了看门人监测识别、阻断报告、防护取...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是一个多层次主体协同共治的过程,其中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看门人治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2024年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实现了对看门人治理的系统性制度安排,确立了看门人监测识别、阻断报告、防护取证等一揽子义务性规定。但在实践中对看门人治理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监测识别环节,网暴风险监测有时难以精准识别具有隐蔽性、情境性的网暴行为;在阻断报告环节,针对错误处置的申诉机制的规范依据不足;在防护取证环节,受各种因素影响,被网暴人难以突破取证难的循环困境。为此,互联网平台应围绕“数字场域”这一关键要素对网暴风险的算法控制机制予以优化,积极落实错误处置用户言论的救济反馈机制,明确并细化“快捷取证”的平台协助规则,以此助推网络暴力信息看门人治理趋向法治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互联网平台 看门人治理 数字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新兴场域制度创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双案例分析
2
作者 向希尧 王涵铭 胡平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年第17期139-148,共10页
数字化新兴场域涌现创造了大量制度创业机会。既有研究聚焦于制度创业过程,忽视了其对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通过选取华为与小米案例进行扎根研究,发现制度创业企业随着场域情境演化会采取合法性探索、合法性扩散与合法性更替等不同策略... 数字化新兴场域涌现创造了大量制度创业机会。既有研究聚焦于制度创业过程,忽视了其对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通过选取华为与小米案例进行扎根研究,发现制度创业企业随着场域情境演化会采取合法性探索、合法性扩散与合法性更替等不同策略,通过累计数字资本与社会资本获取场域优势,经由领域内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跨界创新等不同路径提升创新绩效。基于扎根分析结果,提出“制度创业-场域优势-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在理论上从动态视角揭示制度创业、场域优势获取与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作用关系,厘清制度创业企业的不同创新路径,破解从制度创业到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为企业有效实施制度创业与提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新兴 制度创业 合法性 创新绩效 数字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类短视频“流量密码”模因生成与价值赋能研究——基于哈尔滨文旅短视频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严书倜 李志飞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1,共8页
“文旅”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它不仅提振城市经济发展,还促进地方文化“破壁”传播。模因传播引发的流量是打开文旅新局面的“密钥”,深挖“出圈”背后的文旅模因运行规律,才能把握住数字时代文旅发展“新增长极”。“尔滨”的火... “文旅”是2024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它不仅提振城市经济发展,还促进地方文化“破壁”传播。模因传播引发的流量是打开文旅新局面的“密钥”,深挖“出圈”背后的文旅模因运行规律,才能把握住数字时代文旅发展“新增长极”。“尔滨”的火爆由短视频场域引发,是探索文旅高质量发展之道的典型案例,其模因传播模式阐明了价值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规律。“以文化旅、以旅彰文”的核心价值模因及其衍化传播,让“文旅体验”变为更具有深意的“价值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模因表达 流量密码 新质生产方式 数字 价值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形象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洪晓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7-21,共5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形象构建面临着话语崛起、话语复兴与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剪刀差”,面临扭转国际话语场域的主导权与突破西方传播语境的封锁,摆脱国家间话语博弈中的“话语失语”与“话语塌陷”等窘境,担负着... 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国际形象构建面临着话语崛起、话语复兴与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剪刀差”,面临扭转国际话语场域的主导权与突破西方传播语境的封锁,摆脱国家间话语博弈中的“话语失语”与“话语塌陷”等窘境,担负着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殊经验和发展规律上升为全球发展的普遍经验和规律的使命。为此,我们要主动设置话语议题,将中国问题作为支撑话语生长的现实基础;有力制定话语规则,将中国术语作为支撑话语权威的中枢神经;自我塑造话语进程,将中国立场作为穿透话语转换的独特基因;深层提供话语内容,将中国价值作为彰显民族自信核心范畴;鲜明辨别话语真伪,将中国理论作为支撑话语传播的引领标准。通过“大国形象”“话语符号”“数字场域”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强而不霸”的中国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中国国际形象 大国形象 话语符号 数字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