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的马莲河流域数字地形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超颖 毕华兴 +3 位作者 陈涛 杜林芳 云雷 任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的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的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可以为各个领域提供地形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手段。DEM水平分辨率作为重要的尺度参数,是确定地形参数和应用尺度的重要指标。选取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马莲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流域地形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研究提取流域的基本地形特征如坡度和坡向,提取流域水系,划分了小流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DEM水平分辨率对提取的地形特征及水文特征的影响,为马莲河流域的数字地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水平分辨率 流域特征 马莲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汤国安 李发源 熊礼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以我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各类坡面地形因子及特征地形要素,并通过对各种地形因子和特征要素的自身特点、空间分异规律及各因子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学统计模型,从更深层次探... 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以我国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区域不同尺度DEM数据提取各类坡面地形因子及特征地形要素,并通过对各种地形因子和特征要素的自身特点、空间分异规律及各因子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学统计模型,从更深层次探讨黄土地貌演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深化对黄土高原的认识。该文总结了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从该区域的DEM数据模型、地形特征要素、地形信息图谱、地形纹理、沟壑信息图谱和地貌发育演化机理等方面对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较全面地梳理与分析。可以看出,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领域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很多方法均已成为地貌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中邻域统计型算法并行化方法及效率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凯 汤国安 +3 位作者 江岭 宋效东 阳建逸 张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4,F0002,共5页
随着地理数据的来源不断扩展,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处理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热点。邻域统计型算法是一类常用算法,通过对一定分析窗口中的栅格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局部乃至区域地形特征。该文通过... 随着地理数据的来源不断扩展,分辨率不断提高,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处理已成为数字地形分析的研究热点。邻域统计型算法是一类常用算法,通过对一定分析窗口中的栅格值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局部乃至区域地形特征。该文通过对邻域统计型串行算法解析,以地形起伏度算法为例,对该类算法的并行化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研究了数据划分策略和光圈效应处理策略。利用黄土高原DEM数据对算法的并行效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窗口大小和数据集规模对邻域统计型算法的并行效率有较大影响,当采用大数据集和大分析窗口时,算法呈现数据—计算密集型特点,其并行效率明显高于小数据集和小分析窗口的并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DEM 并行计算 邻域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 被引量:72
4
作者 毕华兴 谭秀英 李笑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3,共5页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 2 5 0 0 0”为基础数据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 ,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 ,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 ,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 ;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研究区平均坡度变小、坡度标准差变大 ;同时 ,DEM精度对不同坡度区域表现为不同的影响 ,其结果按坡度大致可划分为 3种不同类型 ,即 0°~ 10°、10°~ 35°以及大于 35° ;DEM精度对坡向的影响除平坡外变化较小 ,其中平坡面积随DEM精度的降低而增大 ;低精度的DEM将导致水文地形信息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形分析 DEM精度 地理信息系统 早池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形分析的小流域分割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左伟 曹学章 李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54,共3页
小流域是具有相对完整自然生态过程的区域单元,适宜尺度的小流域可作为生态评价、地理过程的基本单元。基于数字地形分析技术的小流域分割技术,既是建立这种地学分析单元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实现了流域制图自动化。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小流域分割技术 生态评价 地理过程 地学分析单元 DEM G1S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形分析的智能兵力部署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德 曾军 +1 位作者 张跃鹏 鲍军鹏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47,51,共5页
兵力部署是指挥员组织实施战斗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战斗决心的重要条件。在分析兵力部署原则基础上,结合兵种配置的地形条件和战术条件,提出了兵力部署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适应于数字地形分析的编码方案。实验证明,遗传算... 兵力部署是指挥员组织实施战斗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战斗决心的重要条件。在分析兵力部署原则基础上,结合兵种配置的地形条件和战术条件,提出了兵力部署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适应于数字地形分析的编码方案。实验证明,遗传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兵力部署的智能化自动生成和评价问题,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力部署 遗传算法 数字地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在大脑皮层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子豪 陈楠 林偲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2-349,共8页
目的·为大脑皮层表面形态的表达和定量描述提出一种基于地学的理论方法。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成像倡议(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下载85个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样本和84个阿尔... 目的·为大脑皮层表面形态的表达和定量描述提出一种基于地学的理论方法。方法·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成像倡议(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下载85个正常认知(normal cognition,NC)样本和84个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PM 12软件包,提取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的大脑皮层数据。将起伏的大脑皮层影像映射为三维重建后的点云数据,并根据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进一步构建大脑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实现对大脑皮层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引入地学中的粗糙度、起伏度、高程等地形因子指标,用于定量描述大脑皮层的形态特征。以年龄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再分别根据性别分组,以NC组与AD组为变量;根据地形因子分组,以左右半脑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揭示大脑皮层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大脑皮层粗糙度、起伏度与皮层厚度数值随年龄增长呈线性分布,且AD组与NC组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和女性的粗糙度和起伏度指标均表现出AD组大于NC组(均P<0.05),皮层厚度表现出AD组小于NC组(P=0.000),高程则只在女性中具备组间差异(P=0.043);NC组的左半脑粗糙度、起伏度与高程数值均大于右半脑(均P<0.05),AD则只在高程指标中具备组间差异(P=0.000)。结论·地形因子指标能够显著区分AD与NC患者间大脑皮层的差异,并且在以年龄、性别和左右半脑作为变量时,有较好的区分表现,有望为医学量化大脑皮层形态提供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因子 大脑皮层 阿尔茨海默病 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团队介绍
8
作者 熊礼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6,共1页
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团队,在汤国安、刘学军教授领导下,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863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20多项国家级科学研... 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地形分析研究团队,在汤国安、刘学军教授领导下,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包括国家863重点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20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在DEM尺度效应与不确定性、高保真DEM构建、数字地形分析并行技术与中间件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颁发的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信息产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研究项目 数字高程模型 科技进步奖 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数字地形定量分析的月球线性构造自动提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珂 陈建平 +3 位作者 Paolo TAROLLI Giulia SOFIA 冯增文 李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222,共11页
月球表面构造对于理解和重建月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岭、月溪等线性构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月球内动力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极为有限的样品和难度极高的野外勘察使得遥感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美国、日本、印度... 月球表面构造对于理解和重建月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月岭、月溪等线性构造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月球内动力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极为有限的样品和难度极高的野外勘察使得遥感成为行星科学研究的最主要手段。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先后发射的多颗新型探月卫星获取了大量高质量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数据(DTM,Digital Terrain Model)。高分辨率的DTM为月球表面构造特征的自动提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中利用多种分辨率的DTM数据,基于多尺度数字地形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和提取月球表面的线性构造。使用的地形数据包括500m分辨率"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数据,100m分辨率LRO-WAC广角相机数据,60m分辨率的LRO-LOLA激光测距仪数据以及分辨率高达5m的LRO-NAC窄视角相机数据。文中使用地形曲率来识别月溪月岭等线性构造,并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大小和阈值进行线性构造的自动提取。对研究区试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地形曲率的月表线性构造自动提取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可为月球表面线性构造解译提供重要参考,提高构造解译时效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定量分析 月表线性构造 自动提取 地形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与地形分析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21
10
作者 宋效东 刘学军 +3 位作者 汤国安 王永君 田剑 窦万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特征提取等并行算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并行算法的主要内容;探讨了DTA并行技术在海量地形数据可视化和高性能地学计算的应用,随着DEM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精度、高分辨率DEM产品及其附加服务也逐步产品化。最后... 总结了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特征提取等并行算法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并行算法的主要内容;探讨了DTA并行技术在海量地形数据可视化和高性能地学计算的应用,随着DEM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精度、高分辨率DEM产品及其附加服务也逐步产品化。最后,通过分析并行计算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DTA并行技术的研究趋势及研究意义,合适的数据划分和结果融合策略、通用并行算法、容错机制和负载均衡策略的设计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如何在多种计算模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地学难题,从而得到更接近现实世界地理环境的模拟,并扩大数字地形分析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并行计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DEM线状分析窗口的地形特征线快速提取方法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毅 汤国安 +1 位作者 张婷 王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7-69,共3页
提出基于正交条带状分析窗口及DEM数据,实现地形特征线快速提取的方法。通过在黄土丘陵区的实验显示,该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方法简单、精度高、栅格矢量数据格式间转换较为方便的特点。
关键词 DEM 地形特征线 线状分析窗口 数字地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并行地形分析中数据划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效东 窦万峰 +3 位作者 汤国安 江岭 赵菁 赵明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数据粒度是海量空间数据并行计算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并行算法的对比分析,提出空间数据粒度模型,量化地反映并行地形分析中数据划分的规模,建立并行数据粒度评价模型。通过研究集群环境下不同算法的数据并行数据粒度问题,... 数据粒度是海量空间数据并行计算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不同性质的并行算法的对比分析,提出空间数据粒度模型,量化地反映并行地形分析中数据划分的规模,建立并行数据粒度评价模型。通过研究集群环境下不同算法的数据并行数据粒度问题,提出基于并行数据粒度评价模型的优化数据粒度调度算法。通过计算每一次并行计算的时间与数据粒度效率,从而实现对计算数据粒度动态更新以追求更高的加速比。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较之传统算法,可提供更高的任务执行效率并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数字地形分析 数据划分 数据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58
13
作者 王瑾 刘黎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34,共8页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响贵州省降雹分布的最主要地形影响因子;微观地形因子如坡向和坡度对降雹日数的变异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大范围的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地形切割深度并不是年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纬度位置的不同,使其受暖湿空气影响程度不同,热力条件也存在差异,也是影响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因子之一;根据3个影响因子建模获得的方程及贵州省冰雹风险分区图,经统计检验和与历史乡镇降雹资料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分布 地形因子 数字地形分析 分区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分析中坡度坡向算法并行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岭 刘学军 +1 位作者 汤国安 宋效东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在DEM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分析地形分析中坡度坡向串行算法特征的基础上,对坡度坡向算法的并行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数据并行的角度,对算法的数据拆分、结果融合...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在DEM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分析地形分析中坡度坡向串行算法特征的基础上,对坡度坡向算法的并行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数据并行的角度,对算法的数据拆分、结果融合及I/O策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坡度坡向算法并行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并行化方法可以有效对坡度坡向串行算法进行并行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具有较好的并行性能。方法的提出和实现亦可为类似矩阵型数据算法的并行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 坡度坡向 算法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区地形演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伟 白中科 +2 位作者 袁春 袁涛 钱铭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的起伏与变化特征直接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能量分配、地貌景观、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基于1∶2 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在"采剥-排弃-造地"的强烈人... 地形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的起伏与变化特征直接影响地表物质迁移、能量分配、地貌景观、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基于1∶2 000比例尺DEM数据,在数字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对平朔露天煤矿区在"采剥-排弃-造地"的强烈人工驱动下原始地貌和人工堆垫地貌的高程-面积、地貌坡向、地貌坡度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坡度的土地面积发生的明显的变化。人工堆垫地貌坡度小于6°的土地面积比原始地貌同类坡度的土地面积增加326.59 hm2,坡度较大于15°的坡地面积比原始地貌同类坡度面积增加502.15 hm2;②同一坡向的土地面积也发生了变化。人工堆垫地貌阴坡、半阴坡的面积与原始地貌相比较增加了188.13 hm2,而阳坡地面积减少152.88 hm2;③高程-表面积发生了改变。在同一高程以上,人工堆垫地貌的表面积要比原始地貌的表面积大,在高程1 475 m,1 425 m和1 350 m以上变化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区 DEM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岩溶地貌研究进展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奔腾 杨辰 +2 位作者 李景文 姜建武 周立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数字高程模型(DEM)蕴含丰富的地形地貌信息,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为岩溶地貌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文章针对前人应用DEM研究中国岩溶地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方法,从岩溶地貌识别的尺度效应、岩溶地貌的识别与分类、岩溶... 数字高程模型(DEM)蕴含丰富的地形地貌信息,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为岩溶地貌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文章针对前人应用DEM研究中国岩溶地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方法,从岩溶地貌识别的尺度效应、岩溶地貌的识别与分类、岩溶地貌的形态及格局分析、岩溶区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未来应构建科学的岩溶地貌数字分类体系,对岩溶地貌进行多尺度、深层次的地形分析和定量表达,并从地形现状研究拓展到地形演变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掘出DEM在岩溶地貌研究中更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地形分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地形DEM的山顶点自动提取 被引量:24
17
作者 仲腾 汤国安 +2 位作者 周毅 李若殷 张维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提出反地形DEM(R-DEM)的概念及基于DEM数据建立R-DEM的技术方法。试验中通过构建反地形汇流累积矩阵,将原始山顶点转化为反地形上汇流累积量最大点,实现对山顶点的快速、高效提取。
关键词 DEM 山顶点 地形DEM 数字地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黄土塬区地貌形态类型划分方法
18
作者 尤际州 周祖昊 +2 位作者 刘佳嘉 王坤 于新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地貌形态的精确划分是黄土高原进行土壤侵蚀研究、水沙模型模拟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梳理典型黄土塬区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自动化地貌形态分类方法。该方法依托... 地貌形态的精确划分是黄土高原进行土壤侵蚀研究、水沙模型模拟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梳理典型黄土塬区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自动化地貌形态分类方法。该方法依托汇水关系和地形突变原理,将黄土塬区的地貌形态划分为“塬−坡−谷”3种类型,并以甘肃省庆阳市南小河沟流域为例,基于12.5 m分辨率的DEM数据,应用提出的方法进行地貌形态分类。与遥感图像上的人工划分结果相比,该方法基于汇水关系与地形突变进行地貌形态分类,避免了在提取地貌形态面特征时需先提取线特征的复杂步骤,自动分类算法在南小河沟测试结果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8.4%,表征分类精度的Kappa系数为0.88,各种地貌形态的交并比分别为塬0.899、坡0.731、谷0.378。结果表明:提出的分类方法在典型黄土塬区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能够有效识别“塬−坡−谷”3种地貌形态,因此具有地貌特征分析和精细化水沙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形态 自动分类 DEM 黄土塬区 数字地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数字信息的流域水系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金涛 张佳宝 +1 位作者 刘建立 李晓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由于DEM数据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及流域边界和堤坝等信息,因此常规仅依靠DEM提取水系的方法不能反映平坦区域及受人类影响强烈区域水系的真实特征。该文建立了融合DEM、河流、湖泊水库、流域边界和堤坝等多源数字信息的流域水系提取... 由于DEM数据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及流域边界和堤坝等信息,因此常规仅依靠DEM提取水系的方法不能反映平坦区域及受人类影响强烈区域水系的真实特征。该文建立了融合DEM、河流、湖泊水库、流域边界和堤坝等多源数字信息的流域水系提取方法,对多源信息进行栅格化,采用所提出的高程-距离函数对DEM进行校正,使得提取的数字水系与实际水系精确拟合。将该方法应用于山区太湖西苕溪流域老石坎水库及其上游集水区和平原丘陵分布区的淮河史灌河蒋家集站、梅山、鲇鱼山水库区间流域,提取的河网结构与地图信息拟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数字高程模型 多源信息 数字地形分析 水系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分析多煤层开采对上覆含水层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凯 张永波 +1 位作者 张志祥 杨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0-204,共5页
在采煤活动中没有对地下水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以山西峙峰山煤矿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在多煤层同时开采时,运用地下水非稳定流解析法预测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 在采煤活动中没有对地下水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以山西峙峰山煤矿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在多煤层同时开采时,运用地下水非稳定流解析法预测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根据采区划分,将井田周边进行网格化剖分,使用MAPGIS软件将网格节点进行坐标属性化,导出各节点的坐标值,计算各节点到各采区中心的距离,采用地下水非稳定流公式计算出水位降深值。通过MAPGIS软件属性连接功能将计算好的降深值附加到节点中,通过软件的数字地形分析功能绘制出不同开采年的降深等值线图。可用于评价煤矿不同开采时段周边地下水水位的下降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地下水 峙峰山 数字地形分析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