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量化研究
1
作者 田野 陈徐东 +3 位作者 陈璋 吴文文 王宁宁 季韬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 为研究配箍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开裂特征的影响,依据我国规范设计了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监测了钢筋混凝土梁试件在四点弯曲试验全过程,重现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裂缝宽度及变形大小,并将试验结果与我国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能对全尺寸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及变形进行准确监测,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裂缝宽度、间距均大于我国规范计算值,规范计算的裂缝宽度及间距均趋于保守,但我国规范可以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带裂缝工作阶段的变形可以进行较好的预测。钢筋混凝土梁剪跨段裂缝分布及宽度受配箍率影响较大,纯弯段裂缝及宽度基本分布均匀,符合我国规范中裂缝计算公式的建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开裂特征 变形分析 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膨胀土三维裂隙扩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红日 杨济铭 +4 位作者 徐永福 肖杰 韩仲 汪磊 林宇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3,共15页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征方面,土体开裂时存在时空各异的收缩中心,收缩中心的数量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收缩中心数量越多,裂隙网络形态越复杂;收缩中心运动形式呈纵向沉降,沉降量与裂隙土块含水率相关;裂隙土块周围颗粒运动矢量呈碗状朝收缩中心运动。各收缩中心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土体收缩时产生剪切应力,部分裂隙发育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裂隙网络衔接呈多样性。膨胀土开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裂隙土块的翘曲,裂隙土块翘曲形成及运动机制如下:裂隙土块发育形成后,土块整体呈现“外干内湿”湿度差,随之产生的剖面基质吸力差引起了垂直方向收缩变形梯度,进而产生驱动裂隙土块上凹的曲卷力矩并朝着收缩中心聚拢,促使土块翘曲形成。该试验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认知、分析和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三维动态拓展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干燥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适用条件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天翼 范一鼎 +3 位作者 朱健祎 刘昊源 彭辉 吕建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采用自然散斑对不同树种的干缩湿胀进行表征时的适用条件也尚不明确。因此,以人工林杨木、杉木和毛竹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种散斑方式(自然散斑、人工散斑)DIC与实测法对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差异,讨论了采用自然散斑进行干缩湿胀表征时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解吸、吸着过程中,2种散斑方式对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存在差异,且该差异与树种、纹理方向、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相较于人工散斑,自然散斑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自然散斑更适合表征木竹材的干缩湿胀变形。管胞、木纤维、竹薄壁细胞以及维管束均可作为自然散斑点表征干缩湿胀变形。根据作为自然散斑点的细胞类型,调整DIC相应的像素点尺寸和步长:像素点尺寸需调整至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的1/10~1/5;步长需调整至确保子集移动距离与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相近。研究结果为准确利用DIC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湿胀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自然散斑 人工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脆性岩石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2 位作者 杨典森 杨建平 龚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定裂纹的位置、形态以及扩展方向等具体信息,还能重现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压缩(平行荷载方向)、剥离(垂直荷载方向)、膨胀及剥落(垂直试样表面方向)。结果表明:3D-DIC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中应变场的演化能较好地反映其内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规律。根据全场应变云图可以判断岩石裂纹扩展演化的情况;裂纹的演化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试样接近破坏时形成的"X"型对称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只形成一条宏观破坏带,荷载方向、岩石结构及其内部的非均匀性都会对最终宏观破裂带的位置产生影响;利用3D-DIC观测系统进行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是有效的,可为岩土介质宏细观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带孔岩板 非接触 全场应变测量 裂纹扩展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满潮 王炀 +2 位作者 刘冬桥 任晓龙 张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2740,共9页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全场位移测量 块系花岗岩 超低摩擦效应 动力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砂岩渗流-应力耦合变形局部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彭守建 张倩文 +4 位作者 许江 陈奕安 陈灿灿 曹琦 饶豪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7-1206,共10页
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变形局部化破坏特征,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技术运用于可视化三轴伺服控制试验系统中,对砂岩开展了不同渗透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研究... 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变形局部化破坏特征,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技术运用于可视化三轴伺服控制试验系统中,对砂岩开展了不同渗透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表面变形场云图经历了从均匀到非均匀的演化过程。在峰前的变形较为均匀,在峰值处出现应变集中,在峰后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变形局部化带;(2)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呈现指数型非线性衰减,峰值强度弱化系数和弹性模量弱化系数均增大,且渗透率逐渐增大,最大渗透率出现的时间点越早;(3)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砂岩变形局部化带从剪切状过渡到张拉-剪切状,轴向和径向变形局部化带带内外应变在峰后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差异,且带内应变远大于带外应变;(4)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砂岩变形局部化启动应力水平越高,启动的时刻点越早。渗透水压与砂岩变形局部化启动应力水平呈线性相关性,轴向变形局部化启动水平受渗透水压的影响比径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渗透水压 渗流-应力耦合 变形局部化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板料的单向拉伸断裂失效研究(Ⅰ)——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桂良进 高付海 范子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0-383,447,共4页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研究了双相钢平板单向拉伸试件的拉伸变形和断裂失效过程,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了集中性失稳带的分布和方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变形过程包括均匀变形、分散性失稳、集中性失稳和拉断4个阶段;集中性失稳的...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研究了双相钢平板单向拉伸试件的拉伸变形和断裂失效过程,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了集中性失稳带的分布和方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变形过程包括均匀变形、分散性失稳、集中性失稳和拉断4个阶段;集中性失稳的区域呈"×"形分布,与加载方向约成57o;起裂点位于局部颈缩截面的中心点处;双相钢的延伸率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单向拉伸试件 双相钢 断裂失效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防弹衣性能测试与评估 被引量:10
8
作者 温垚珂 郑浩 +2 位作者 张俊斌 闫文敏 刘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为分析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防弹衣瞬态力学响应及人体胸部钝性损伤程度,对5.8 mm通用弹侵彻美国司法协会Ⅲ级碳化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衣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开展试验,获得防弹衣背面鼓包高度和变形速度等数据,并... 为分析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防弹衣瞬态力学响应及人体胸部钝性损伤程度,对5.8 mm通用弹侵彻美国司法协会Ⅲ级碳化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衣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开展试验,获得防弹衣背面鼓包高度和变形速度等数据,并结合钝性准则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对防弹衣距胸部间隙分别为5 mm和10 mm时进行钝性损伤程度评估。结果显示:在侵彻过程中最大鼓包高度的平均值为22.7 mm,鼓包稳定后高度的平均值为16.3 mm,最大变形速度的平均值为117.7 m/s;当防弹衣距胸部间隙为5 mm时对应的AIS等级为4~5,表明防弹衣后钝击效应仍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当间隙扩大到10 mm时AIS等级小于3,表明防弹衣后钝击效应对人体造成轻微损伤甚至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衣 枪弹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钝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动态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国梁 毕京九 +3 位作者 董智文 刘依 韩子默 李旭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93-301,共9页
为研究不同纤维混杂比例下的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PFRC)的动态抗拉性能,对六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借助高速摄像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各组试样动态拉伸断裂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表明:试件的... 为研究不同纤维混杂比例下的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PFRC)的动态抗拉性能,对六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借助高速摄像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各组试样动态拉伸断裂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表明:试件的应力时程曲线可以划分为缓速增长、快速增长、稳定、衰减和二次增长五个阶段,相较于素水泥砂浆试件,纤维混凝土试件在应力率二次增长后出现显著的稳定波动平台,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动态拉伸破坏过程具有显著的延性特征;在总纤维掺量保持2%不变的条件下,混杂1%钢纤维与1%聚丙烯纤维的试件具有较优的动态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添加纤维可以减弱试件中心处的拉应变集中现象,混杂1.5%聚丙烯纤维和0.5%钢纤维的试件具有较优的开裂控制能力,平均开裂应变较素水泥砂浆试件提高了2.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动态巴西劈裂试验 混杂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混凝土剪切破坏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白鹏翔 倪英荐 +1 位作者 蒋睿 雷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105-110,共6页
剪切破坏是工程实际中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对其进行全场非接触的观测和研究却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因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混凝土的直接剪切破坏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分别对旧混凝土、未凿毛新... 剪切破坏是工程实际中混凝土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对其进行全场非接触的观测和研究却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因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混凝土的直接剪切破坏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分别对旧混凝土、未凿毛新旧结合混凝土及凿毛新旧结合混凝土三种不同类型的试样进行剪切破坏时的对照实验,具体对破坏时的应力应变分布,破坏断面情况,破坏时强度大小等进行比较。实验中将混凝土边缘外表层切除,以展现出的内部纹理作为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所需要的自然散斑场;采用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对发生剪切变形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图像采集,再通过DIC技术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剪切破坏过程中变形场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承受剪切载荷时,经过凿毛处理的新旧结合混凝土粘合面的应变范围、应变分布复杂程度、应变数值均大于未凿毛处理试件,因而确定凿毛新旧结合混凝土试件的抗剪强度大于未凿毛新旧结合混凝土试件;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DIC技术在混凝土剪切破坏测试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即DIC技术可以更直观和全面地获得混凝土剪切应变分布情况,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剪切破坏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剪切 新旧结合混凝土 粗糙度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金 徐安安 +3 位作者 朱江帆 张东升 王强 杨欲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评估平台,明确其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中的可靠性。方法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和SILS Port(美国泰科公司)组建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平台。分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评估平台得到... 目的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评估平台,明确其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中的可靠性。方法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和SILS Port(美国泰科公司)组建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平台。分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评估平台得到的位移与应变分量改变与客观标准———万能材料试验机水平牵引载荷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8次重复实验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由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得到的位移与应变分量改变与万能材料试验机牵引实验载荷改变呈强相关,且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8,P<0.001)。结论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方法反映了器械进行操作时SILS Port发生的综合性力学参数改变,方法可靠,适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器械与操作方法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 力学评估平台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网格法/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变形场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豪鑫 陈传勇 +2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建中 叶笃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9-763,共5页
本研究采用显微网格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别测试了7050铝合金中心裂纹(MT)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过载前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变形场。结果表明:拉伸过载后疲劳裂纹扩展出现了显著的迟滞行为,裂纹扩展呈现曲折与分叉现象;裂尖前方存在上... 本研究采用显微网格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别测试了7050铝合金中心裂纹(MT)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过载前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变形场。结果表明:拉伸过载后疲劳裂纹扩展出现了显著的迟滞行为,裂纹扩展呈现曲折与分叉现象;裂尖前方存在上下对称的大应变带,紧临裂尖区域应变梯度较大。两种测试技术获得的裂尖应变场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网格法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7050铝合金 拉伸过载 裂尖变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蒙古栎锯材干燥端面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云佳 卢昊 +4 位作者 蔡英春 钱呈 孟泓旭 金正珉 赵景尧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4,95,共8页
以20 mm厚蒙古栎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实时监测其端面干燥过程中宽度(弦向)、厚度(径向)方向应变的分布,并分析干燥温度对宽度、厚度方向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随... 以20 mm厚蒙古栎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实时监测其端面干燥过程中宽度(弦向)、厚度(径向)方向应变的分布,并分析干燥温度对宽度、厚度方向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沿厚度与宽度方向各层应变增大。中间与两侧部位之间应变差值,在40℃时为0.042,80℃时提高到0.059。锯材厚度方向应变数值增长趋势均相近,因此得出锯材干缩异向性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锯材的宽度方向;40℃下锯材的干缩异向性数值大于80℃时的干缩异向性数值。DIC技术是非接触式检测木材干燥应变的有效手段,形变分布与传统检测手段结果相符,同时还可将干燥形变过程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应变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含水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弹性力学常数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刘 姬晓慧 +2 位作者 郝自清 曲宏亮 贺体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3-1042,共10页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FEMU),通过2维编织高铝纤维增强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正轴及偏轴拉伸实验,同时识别获得了材料面内多个工程弹性常数.通过力学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虚拟实验,...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结合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FEMU),通过2维编织高铝纤维增强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正轴及偏轴拉伸实验,同时识别获得了材料面内多个工程弹性常数.通过力学实验结合有限元数值虚拟实验,研究了识别过程中目标函数构成、优化方法、参数初值、位移场随机误差水平对识别结果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2维编织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选取DIC实测位移和有限元数值计算位移的方差作为目标函数,通过L-M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计算参数敏感度矩阵,可同时识别获得多个加载面内材料力学性能参数,识别效率高,识别过程对参数初值、位移场随机误差水平不敏感,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气凝胶基复合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有限元模型修正 参数识别 L-M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热像技术的创新实验项目 被引量:10
15
作者 梁栋 李赕 +1 位作者 薛孚 程嗣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235,共4页
作为西部首所中美联合办学机构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材料力学平板拉伸实验中,通过引入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以及红外热像技术,成体系地开发出包含应力应变曲线测量、全场应变测量、材料流动性分析、泊松... 作为西部首所中美联合办学机构的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材料力学平板拉伸实验中,通过引入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以及红外热像技术,成体系地开发出包含应力应变曲线测量、全场应变测量、材料流动性分析、泊松比测量、断裂延伸率测量和热量耗散观察等实验内容。一方面克服传统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局限性,革新实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力学和热学领域的先进测量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国际化视野的新工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红外热像技术 材料力学 中外合作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隐框玻璃幕墙抗风压性能评估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易非 原媛 +2 位作者 刘文白 孔戈 高建卫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7-1206,共10页
为表征隐框玻璃幕墙面板在复杂边界条件与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对称挠曲变形并进行安全性评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幕墙样品进行非接触式全场测量。通过重建面板的空间挠曲形貌,建立基于面法线距离、表面高斯曲率、面内大主应变与应... 为表征隐框玻璃幕墙面板在复杂边界条件与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不对称挠曲变形并进行安全性评估,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幕墙样品进行非接触式全场测量。通过重建面板的空间挠曲形貌,建立基于面法线距离、表面高斯曲率、面内大主应变与应变能密度分布的玻璃幕墙抗风压性能综合评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形貌与结构耦合作用下面板挠曲后的最大面法线距离为6.02 mm,小于现行标准实验计算结果,幕墙的实际抗风压性能更优秀;面板四角区域呈双曲抛物面变形,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在左上角出现全场最大面内大主应变257με。因此该方法避免了传统仪器受限于指定测点数据的缺陷,能够反映玻璃面板变形的全场时空动态变化,为表征隐框玻璃幕墙的抗风压性能提供便捷且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隐框玻璃幕墙 边界条件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混凝土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青原 许颖 钱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180,共12页
提出一种在试件损伤过程中,以数字图像方法所得应变场为基础,采用机器视觉识别快速获得对应损伤状态下试件表面裂缝分布的裂缝自动识别检测(Automated Crack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ACDM)方法.采用三点弯曲试验,以夹式位移计测量裂... 提出一种在试件损伤过程中,以数字图像方法所得应变场为基础,采用机器视觉识别快速获得对应损伤状态下试件表面裂缝分布的裂缝自动识别检测(Automated Crack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ACDM)方法.采用三点弯曲试验,以夹式位移计测量裂缝口张开位移(Crack Mouth Opening Displacement,CMOD)作为参考用真实值,对ACDM的精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MOD小于0.05 mm时,ACDM识别的误差小于0.01 mm,ACDM方法可用于分析微裂缝尺度的混凝土损伤情况.通过3组不同强度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压缩试验,采用ACDM方法所得裂缝面积直接表征损伤指标来反映试件的损伤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宏观裂缝出现之前,在不同损伤阶段下由ACDM方法所得损伤指标,对应数值变化均大于10-3,与目前表征损伤应变场的不均匀性变异系数(Cv)相比更为灵敏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混凝土 裂缝扩展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宜康 王俊逸 +1 位作者 张睿哲 井国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及其裂缝扩展特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设计2种配合比的地聚物混凝土并制造成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在轨下截面的三点弯曲实验下分析2种配合比下轨枕挠度、裂缝扩展特性及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比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抗弯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轨枕,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在较低的静荷载作用下挠度较大,但随着荷载的增加轨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慢,刚度损失较小,弹性阶段延续的荷载区间更长,这种特征在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上更为显著。2种配合比的轨枕微裂纹萌生的荷载相近,分别为130 kN和120 kN。在较低荷载下2种轨枕裂缝扩展相差不大,在较高荷载下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轨枕的裂缝发展加快,裂缝宽度值和增长速度都大于Geo50。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弯正截面破坏,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剪斜拉破坏。掺入部分水泥代替矿渣和粉煤灰的地聚物能使所制成轨枕在较高的荷载下保持更高刚度和更缓慢的裂缝扩展速度,该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聚物应用于混凝土轨枕,促进铁路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地聚物 地聚物混凝土轨枕 裂缝 三点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赵程 鲍冲 +2 位作者 松田浩 赵春风 田加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4-951,共8页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当荷载达到一定阶段,裂纹端部观察到了明显的微破裂区,其形状为绕裂纹尖端逆时针转动82°的椭圆;荷载增大到最大荷载的85.6%时,微破裂聚集成核,端部开始形成宏观翼裂纹,裂纹的扩展过程就是高应变区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微破裂不断发育、成核的过程;次生微破裂区以及反翼微破裂区发育缓慢,且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拉伸应力作用,翼裂纹是试件的主要破坏模式。最后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比较了裂纹尖端周围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给出了采用应变方法分析裂纹起裂扩展的理论依据,并且验证了DIC系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裂纹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单轴压缩 扩展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和数字图像相关的模型实验变形场测量标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柴敬 欧阳一博 张丁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65-4670,共6页
为提高模型实验位移测量精度和效率,通过智能手机作为图像采集工具,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不同载荷状态下附着于被测体表面标点的位移。基于标点法的基本原理引入刚体运动补偿法进行误差校正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标点... 为提高模型实验位移测量精度和效率,通过智能手机作为图像采集工具,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获取不同载荷状态下附着于被测体表面标点的位移。基于标点法的基本原理引入刚体运动补偿法进行误差校正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标点法的可靠性。将标点法应用于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变形场量测中,在模型表面设置自行研制的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和全站仪两用标点,利用标点法获取岩层位移,并使用全站仪和百分表同步量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刚体运动补偿法进行误差校正,标点法具有与商业测试系统相当的精度;标点法所测得岩层变化均与实际情况一致,该方法测量结果与百分表的测量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为6.1%,与全站仪最大相对偏差为5.7%,满足模型实验测量的精度要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覆岩变形和动态沉陷规律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模型实验 标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