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量位移的算法和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子真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56-160,164,共6页
基于空间几何知识,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移在Π平面上的投影,以及反推实际位移向量等三步,推导出数字图像监测系统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移测量数学原理。然后选择不同场景展开现场应用,通过分析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成果数据,发现光... 基于空间几何知识,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位移在Π平面上的投影,以及反推实际位移向量等三步,推导出数字图像监测系统在二维平面内的位移测量数学原理。然后选择不同场景展开现场应用,通过分析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成果数据,发现光照强度变化、温度变化和距离增加,均会降低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几何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膨胀土三维裂隙扩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红日 杨济铭 +4 位作者 徐永福 肖杰 韩仲 汪磊 林宇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3,共15页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征方面,土体开裂时存在时空各异的收缩中心,收缩中心的数量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收缩中心数量越多,裂隙网络形态越复杂;收缩中心运动形式呈纵向沉降,沉降量与裂隙土块含水率相关;裂隙土块周围颗粒运动矢量呈碗状朝收缩中心运动。各收缩中心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土体收缩时产生剪切应力,部分裂隙发育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裂隙网络衔接呈多样性。膨胀土开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裂隙土块的翘曲,裂隙土块翘曲形成及运动机制如下:裂隙土块发育形成后,土块整体呈现“外干内湿”湿度差,随之产生的剖面基质吸力差引起了垂直方向收缩变形梯度,进而产生驱动裂隙土块上凹的曲卷力矩并朝着收缩中心聚拢,促使土块翘曲形成。该试验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认知、分析和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三维动态拓展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干燥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适用条件
3
作者 詹天翼 范一鼎 +3 位作者 朱健祎 刘昊源 彭辉 吕建雄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是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的有效手段。传统DIC分析需对木竹材表面施加人工散斑点,近年来也有报道利用管胞、木纤维等天然孔隙作为自然散斑点进行DIC分析,但自然散斑与人工散斑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是否具有差异尚无定论,采用自然散斑对不同树种的干缩湿胀进行表征时的适用条件也尚不明确。因此,以人工林杨木、杉木和毛竹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种散斑方式(自然散斑、人工散斑)DIC与实测法对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差异,讨论了采用自然散斑进行干缩湿胀表征时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解吸、吸着过程中,2种散斑方式对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的表征存在差异,且该差异与树种、纹理方向、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相较于人工散斑,自然散斑与实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自然散斑更适合表征木竹材的干缩湿胀变形。管胞、木纤维、竹薄壁细胞以及维管束均可作为自然散斑点表征干缩湿胀变形。根据作为自然散斑点的细胞类型,调整DIC相应的像素点尺寸和步长:像素点尺寸需调整至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的1/10~1/5;步长需调整至确保子集移动距离与该类型细胞(腔)尺寸相近。研究结果为准确利用DIC表征木竹材干缩湿胀变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湿胀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自然散斑 人工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宜康 王俊逸 +1 位作者 张睿哲 井国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及其裂缝扩展特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设计2种配合比的地聚物混凝土并制造成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在轨下截面的三点弯曲实验下分析2种配合比下轨枕挠度、裂缝扩展特性及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比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抗弯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轨枕,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在较低的静荷载作用下挠度较大,但随着荷载的增加轨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慢,刚度损失较小,弹性阶段延续的荷载区间更长,这种特征在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上更为显著。2种配合比的轨枕微裂纹萌生的荷载相近,分别为130 kN和120 kN。在较低荷载下2种轨枕裂缝扩展相差不大,在较高荷载下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轨枕的裂缝发展加快,裂缝宽度值和增长速度都大于Geo50。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弯正截面破坏,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剪斜拉破坏。掺入部分水泥代替矿渣和粉煤灰的地聚物能使所制成轨枕在较高的荷载下保持更高刚度和更缓慢的裂缝扩展速度,该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聚物应用于混凝土轨枕,促进铁路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地聚物 地聚物混凝土轨枕 裂缝 三点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线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王雪帆 邹燕 黄文德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75-177,共3页
基坑变形监测的对象为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监测及分析工作。多基线、大重叠数字图像技术提高了点位解算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了远距多点、高频、全域基坑监测数字化测量工作。介... 基坑变形监测的对象为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监测及分析工作。多基线、大重叠数字图像技术提高了点位解算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了远距多点、高频、全域基坑监测数字化测量工作。介绍了多基线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原理和相应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为类似工程基坑变形监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线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基坑监测 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脆性岩石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2 位作者 杨典森 杨建平 龚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定裂纹的位置、形态以及扩展方向等具体信息,还能重现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压缩(平行荷载方向)、剥离(垂直荷载方向)、膨胀及剥落(垂直试样表面方向)。结果表明:3D-DIC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中应变场的演化能较好地反映其内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规律。根据全场应变云图可以判断岩石裂纹扩展演化的情况;裂纹的演化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试样接近破坏时形成的"X"型对称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只形成一条宏观破坏带,荷载方向、岩石结构及其内部的非均匀性都会对最终宏观破裂带的位置产生影响;利用3D-DIC观测系统进行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是有效的,可为岩土介质宏细观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带孔岩板 非接触 全场应变测量 裂纹扩展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何满潮 王炀 +2 位作者 刘冬桥 任晓龙 张晓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2-2740,共9页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 基于国内外超低摩擦效应的实验研究现状,设计了块系花岗岩超低摩擦效应模拟实验。制作了中心含圆柱形洞室的花岗岩立方体模型试样,运用自主研发的实验设备研究了在静荷载的基础之上施加动态荷载后块系花岗岩的变化特征。实验过程中采用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方法(2D-DIC),获得了试件表面的全场位移信息,依据位移信息求出块体加速度值,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试件受力分析,求得了块系岩体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2D-DIC测试技术能够准确的测得石块的位移变化,依据位移变化可以证实伴随着水平向扰动荷载作用,洞口上方岩块左右两侧节理间隙逐步增大,岩块间的摩擦力降低,且摩擦力的变化周期与扰动荷载的周期相同;利用2D-DIC测试技术是有效的,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全场位移测量 块系花岗岩 超低摩擦效应 动力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砂岩渗流-应力耦合变形局部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彭守建 张倩文 +4 位作者 许江 陈奕安 陈灿灿 曹琦 饶豪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7-1206,共10页
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变形局部化破坏特征,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技术运用于可视化三轴伺服控制试验系统中,对砂岩开展了不同渗透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研究... 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变形局部化破坏特征,将三维数字图像相关(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3D-DIC)技术运用于可视化三轴伺服控制试验系统中,对砂岩开展了不同渗透水压条件下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表面变形场云图经历了从均匀到非均匀的演化过程。在峰前的变形较为均匀,在峰值处出现应变集中,在峰后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变形局部化带;(2)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岩石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呈现指数型非线性衰减,峰值强度弱化系数和弹性模量弱化系数均增大,且渗透率逐渐增大,最大渗透率出现的时间点越早;(3)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砂岩变形局部化带从剪切状过渡到张拉-剪切状,轴向和径向变形局部化带带内外应变在峰后短时间内出现较大差异,且带内应变远大于带外应变;(4)随着渗透水压的增大,砂岩变形局部化启动应力水平越高,启动的时刻点越早。渗透水压与砂岩变形局部化启动应力水平呈线性相关性,轴向变形局部化启动水平受渗透水压的影响比径向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渗透水压 渗流-应力耦合 变形局部化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钢板料的单向拉伸断裂失效研究(Ⅰ)——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 被引量:15
9
作者 桂良进 高付海 范子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0-383,447,共4页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研究了双相钢平板单向拉伸试件的拉伸变形和断裂失效过程,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了集中性失稳带的分布和方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变形过程包括均匀变形、分散性失稳、集中性失稳和拉断4个阶段;集中性失稳的...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研究了双相钢平板单向拉伸试件的拉伸变形和断裂失效过程,与理论结果对比分析了集中性失稳带的分布和方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变形过程包括均匀变形、分散性失稳、集中性失稳和拉断4个阶段;集中性失稳的区域呈"×"形分布,与加载方向约成57o;起裂点位于局部颈缩截面的中心点处;双相钢的延伸率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单向拉伸试件 双相钢 断裂失效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试验 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防弹衣性能测试与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温垚珂 郑浩 +2 位作者 张俊斌 闫文敏 刘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为分析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防弹衣瞬态力学响应及人体胸部钝性损伤程度,对5.8 mm通用弹侵彻美国司法协会Ⅲ级碳化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衣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开展试验,获得防弹衣背面鼓包高度和变形速度等数据,并... 为分析在非贯穿侵彻情况下防弹衣瞬态力学响应及人体胸部钝性损伤程度,对5.8 mm通用弹侵彻美国司法协会Ⅲ级碳化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衣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开展试验,获得防弹衣背面鼓包高度和变形速度等数据,并结合钝性准则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对防弹衣距胸部间隙分别为5 mm和10 mm时进行钝性损伤程度评估。结果显示:在侵彻过程中最大鼓包高度的平均值为22.7 mm,鼓包稳定后高度的平均值为16.3 mm,最大变形速度的平均值为117.7 m/s;当防弹衣距胸部间隙为5 mm时对应的AIS等级为4~5,表明防弹衣后钝击效应仍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当间隙扩大到10 mm时AIS等级小于3,表明防弹衣后钝击效应对人体造成轻微损伤甚至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衣 枪弹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钝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混杂纤维混凝土动态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国梁 毕京九 +3 位作者 董智文 刘依 韩子默 李旭光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93-301,共9页
为研究不同纤维混杂比例下的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PFRC)的动态抗拉性能,对六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借助高速摄像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各组试样动态拉伸断裂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表明:试件的... 为研究不同纤维混杂比例下的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SPFRC)的动态抗拉性能,对六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动态巴西劈裂试验,借助高速摄像仪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对各组试样动态拉伸断裂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表明:试件的应力时程曲线可以划分为缓速增长、快速增长、稳定、衰减和二次增长五个阶段,相较于素水泥砂浆试件,纤维混凝土试件在应力率二次增长后出现显著的稳定波动平台,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动态拉伸破坏过程具有显著的延性特征;在总纤维掺量保持2%不变的条件下,混杂1%钢纤维与1%聚丙烯纤维的试件具有较优的动态抗拉强度和耗能能力;添加纤维可以减弱试件中心处的拉应变集中现象,混杂1.5%聚丙烯纤维和0.5%钢纤维的试件具有较优的开裂控制能力,平均开裂应变较素水泥砂浆试件提高了2.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动态巴西劈裂试验 混杂纤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高温热膨胀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忠营 王伟 +2 位作者 孟松鹤 解维华 易法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测量热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方法将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温热变形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表面图像,经DIC方法分析处理得到被测材料随温度升高产生的变形和应... 目的测量热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方法将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温热变形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表面图像,经DIC方法分析处理得到被测材料随温度升高产生的变形和应变,进一步计算得到相应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测量紫铜、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该实验系统测量得到了紫铜和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与文献参考值吻合较好。结论该测量方法可精确得到导电材料的热应变及热膨胀系数,测量温度上限可达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变形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石墨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掩模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数学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纪勇 赵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传统影像处理与数字图像处理在生产图像信息产品的应用过程中各有对方暂时无法替代的优点。相关掩模图像增强技术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用传统影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相关掩模技术可推导出数字图像处理中相应处... 传统影像处理与数字图像处理在生产图像信息产品的应用过程中各有对方暂时无法替代的优点。相关掩模图像增强技术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用传统影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相关掩模技术可推导出数字图像处理中相应处理的算法,说明传统影像处理与数字处理是不可分割的。在生产图像信息产品的应用过程中,两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利用各自的优点生产优质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掩模技术 图像处理算法 数字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金 徐安安 +3 位作者 朱江帆 张东升 王强 杨欲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评估平台,明确其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中的可靠性。方法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和SILS Port(美国泰科公司)组建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平台。分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评估平台得到... 目的建立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评估平台,明确其在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评估中的可靠性。方法用腹腔镜模拟训练箱和SILS Port(美国泰科公司)组建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操作平台。分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评估平台得到的位移与应变分量改变与客观标准———万能材料试验机水平牵引载荷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8次重复实验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由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得到的位移与应变分量改变与万能材料试验机牵引实验载荷改变呈强相关,且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r|>0.8,P<0.001)。结论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非接触式力学测试方法反映了器械进行操作时SILS Port发生的综合性力学参数改变,方法可靠,适用于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器械与操作方法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入路腹腔镜手术 力学评估平台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蒙古栎锯材干燥端面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云佳 卢昊 +4 位作者 蔡英春 钱呈 孟泓旭 金正珉 赵景尧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4,95,共8页
以20 mm厚蒙古栎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实时监测其端面干燥过程中宽度(弦向)、厚度(径向)方向应变的分布,并分析干燥温度对宽度、厚度方向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随... 以20 mm厚蒙古栎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实时监测其端面干燥过程中宽度(弦向)、厚度(径向)方向应变的分布,并分析干燥温度对宽度、厚度方向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的条件下,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沿厚度与宽度方向各层应变增大。中间与两侧部位之间应变差值,在40℃时为0.042,80℃时提高到0.059。锯材厚度方向应变数值增长趋势均相近,因此得出锯材干缩异向性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锯材的宽度方向;40℃下锯材的干缩异向性数值大于80℃时的干缩异向性数值。DIC技术是非接触式检测木材干燥应变的有效手段,形变分布与传统检测手段结果相符,同时还可将干燥形变过程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应变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含水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网格法/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变形场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豪鑫 陈传勇 +2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建中 叶笃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9-763,共5页
本研究采用显微网格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别测试了7050铝合金中心裂纹(MT)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过载前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变形场。结果表明:拉伸过载后疲劳裂纹扩展出现了显著的迟滞行为,裂纹扩展呈现曲折与分叉现象;裂尖前方存在上... 本研究采用显微网格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别测试了7050铝合金中心裂纹(MT)试样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过载前后裂纹尖端附近的变形场。结果表明:拉伸过载后疲劳裂纹扩展出现了显著的迟滞行为,裂纹扩展呈现曲折与分叉现象;裂尖前方存在上下对称的大应变带,紧临裂尖区域应变梯度较大。两种测试技术获得的裂尖应变场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网格法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7050铝合金 拉伸过载 裂尖变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结构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雪帆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12期17-21,共5页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现代光学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远距多点、高频率、全场测量等特点。通过对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原理、系统构成、实现精度的研究,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综述该技术的近年研究成果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现代光学测量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远距多点、高频率、全场测量等特点。通过对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原理、系统构成、实现精度的研究,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综述该技术的近年研究成果用于结构变形测量的可行性,对于提高工程结构变形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与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dic 变形测量 测量技术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在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赵程 鲍冲 +2 位作者 松田浩 赵春风 田加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4-951,共8页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 含倾斜裂纹的岩石在单轴压缩下,会发生翼裂纹扩展并逐步损伤破坏。对含预制裂纹的类岩石脆性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采用两台高分辨率相机连续捕捉图像,经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处理,得到了试件的全局应变场演化过程图,试验结果表明:当荷载达到一定阶段,裂纹端部观察到了明显的微破裂区,其形状为绕裂纹尖端逆时针转动82°的椭圆;荷载增大到最大荷载的85.6%时,微破裂聚集成核,端部开始形成宏观翼裂纹,裂纹的扩展过程就是高应变区不断蔓延的过程,也是微破裂不断发育、成核的过程;次生微破裂区以及反翼微破裂区发育缓慢,且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拉伸应力作用,翼裂纹是试件的主要破坏模式。最后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比较了裂纹尖端周围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给出了采用应变方法分析裂纹起裂扩展的理论依据,并且验证了DIC系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裂纹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单轴压缩 扩展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DIC技术的金属棒材单轴拉伸大应变硬化曲线测量研究
19
作者 陈俊甫 章陈康平 +3 位作者 蔡晋辉 马丙辉 刘亚丕 王疆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精确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硬化曲线,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测量试样颈缩区域几何构型,基于Bridgman模型对颈缩后流动应力进行修正,评估Ludwik、Swift、Hockett-Sherby(H-S)和Voce模型对硬化曲线的拟合效果... 为精确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硬化曲线,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测量试样颈缩区域几何构型,基于Bridgman模型对颈缩后流动应力进行修正,评估Ludwik、Swift、Hockett-Sherby(H-S)和Voce模型对硬化曲线的拟合效果,开展单轴拉伸有限元模拟以验证大应变硬化曲线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以6061铝合金棒材为例,3D-DIC技术可以精确地获取试样颈缩最小横截面半径a和外轮廓曲率半径R的演化规律,结合Bidgman模型可以有效地获取颈缩后大应变硬化曲线,其应变范围(0~0.41)是常规单轴实验所获取硬化曲线应变范围(0~0.058)的7倍,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具有最佳的硬化曲线拟合优度,基于该模型的单轴拉伸模拟输出载荷-位移曲线和应变云图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证实3D-DIC技术结合Bridgman模型能够精确地测量金属棒材单轴拉伸颈缩后大应变范围的硬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单轴拉伸 颈缩 硬化曲线 应力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法的疲劳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红俐 刘欢 +2 位作者 齐子诚 刘辉 郑欢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2-1781,共10页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 应用高速摄像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紧凑拉伸(CT)试件在高频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稳态扩展阶段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字化高速摄影设备采集系列正弦交变载荷作用下CT试件数字散斑图像,应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法计算每幅图像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对裂纹尖端区域特征点的位移、应变值采用最小二乘正弦拟合方法进行拟合,求出振幅、相位、平均载荷等特征量,将拟合出的应变或位移正弦曲线和所对应的系列散斑图像进行匹配,找到一个应力循环内特征位置的图像。使用动态高精度应变仪测量了CT试件在一个应力循环内裂纹尖端点应变值,试验结果表明,DIC应变测量最大误差为4.12%,验证了所提出DIC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高速DIC方法的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疲劳裂纹未扩展时裂纹尖端应变幅值和疲劳循环次数的关系及疲劳裂纹扩展到不同长度时裂纹尖端区域位移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数字图像相关 高速摄像 疲劳裂纹 位移场 应变场 高频谐振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