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卦与简帛易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善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149,共5页
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年的漫长里程,至西周晚期《易经》一书的创成,才在真正的意义上产生了质的飞跃。虽然战国秦汉之际的简帛佚籍中亦存留着大量数字卦,然而此间的数字卦,其数字已经完全成“符号”性质了,数字卦与符号卦已经走向了统一。
关键词 战国秦汉之际 数字卦与简帛易 数字卦与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诸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 清华简《筮法》能够给数字卦问题的讨论提供可靠的资料和进一步深入的契机。数字卦不是卦象符号的起源,清华简《筮法》篇能够给这一论断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清华简《筮法》揭示了筮法问题的复杂,不仅对成卦方法研究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而且对解卦方法的研究也要考虑其多样性。在总体上,清华简《筮法》占筮系统与《周易》占筮系统有着很大的理论差距,前者应该不属于三《易》系统而属于民间杂占一类。特别是就一种民间流行的占筮系统而言,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中《周易》解说22例所反映的官方易占系统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筮法》 数字卦 筮法 方法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卦的解读以及《易》卦起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数字卦的准确解读是理解和阐释数字卦的基础。数字卦是古人占筮的直接记录,所以在解读中必须要把数字卦与筮法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卦情况进行归纳和判断。因为古代的筮法仅有"大衍之法"流传下来,所以我们可... 数字卦的准确解读是理解和阐释数字卦的基础。数字卦是古人占筮的直接记录,所以在解读中必须要把数字卦与筮法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卦情况进行归纳和判断。因为古代的筮法仅有"大衍之法"流传下来,所以我们可以对李学勤先生所归纳的两类数字卦的变卦情况进行假设并进一步推测每一个数字卦所代表的吉凶含义。这里,两个并列的数字卦和旁边刻记有文字的数字卦可以为我们的假设及推测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仅仅依据商周时期的数字卦,并不能够推断六十四卦符号的起源;根据数字卦的所谓演化过程把六十四卦符号的最终形成时间放在战国时期,这就意味着本末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卦 筮法 六十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卦”看《易经》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成宝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数字卦 爻变 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楚简数字卦演卦方法补议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少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7-73,共7页
天星观、包山、葛陵和清华简《筮法》篇四处楚简中数字卦所用的数字爻是九、八、七、六、五、四。目前所能拟订的最合理的楚简数字卦演卦方法是实用57根蓍草进行演算,经"分二"、"挂一"、"揲之以四"、&qu... 天星观、包山、葛陵和清华简《筮法》篇四处楚简中数字卦所用的数字爻是九、八、七、六、五、四。目前所能拟订的最合理的楚简数字卦演卦方法是实用57根蓍草进行演算,经"分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的"四营"过程完成一变,五变之后得到36、32、28、24、20、16,再以四除之,得出数字爻九、八、七、六、五、四,各数字爻的概率分布情况和《筮法》简文内容都体现出"崇阳抑阴"的思想。文章通过对《周易》、《太玄》、《潜虚》及楚简数字卦演卦方法的不完全归纳,总结出演卦的一般规律,即"大衍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卦 《筮法》 楚简 大衍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易卦与易经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善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文物考古 易经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筮法》的高级性:元符卦和示数卦——与李学勤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雪苗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9,共7页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 《筮法》诸例卦被统称为数字卦的唯一理由是基于误解,《筮法》第二十八节"子午九"等内容只是地支配数,标题被误定为"地支与爻";泛数字卦论有逻辑跳跃,也有反例,证明例卦领域有元符卦(卦画卦)。细探实例可知:诸例卦分为元符卦和示数卦,后者分为含数卦和数字卦;示数卦占少数,其中只有一例能确认为数字卦,且非筮数;元符卦在卦象层次示例,示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四季吉数的四例卦,各例示一个吉数爻,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爻象分析以卦象分析为基;第二十六节"崇"先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明确例示元符卦是基础、是体。对于数字卦、示数卦,需区分类型高低,高级者是元符卦的突破性深入形态。《筮法》属高级易学,比《易经》的层次高;其"八卦五行颠倒颠"并非低级,其用法至今是极高深的秘传易术;《筮法》应冠名《易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筮法》 元符 示数 含数 数字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导师张政烺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言诚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4,共8页
张政烺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便已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力,得到傅斯年先生的赏识。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史语所,管理图书的工作为张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并最终使他成为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一生... 张政烺先生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便已显示出深厚的学术功力,得到傅斯年先生的赏识。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史语所,管理图书的工作为张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并最终使他成为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一生从事古文字研究,在甲骨文、金文、陶文、战国文字、简帛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震惊学界的是他破解了古文字中的奇字,开创了数字卦的研究。张政烺先生道德学问兼而有之,他奖掖后辈、扶持学子的精神,令几代学人都铭记不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政琅 古文字 版本目录学 数字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成书时代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史善刚 董延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关于《易... 《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关于《易经》成书之时代问题,有两个毋庸置疑的可靠渠道:一个是从发展演变达数千年之久的数字易卦中,来探寻八卦的起源和易经的来源问题,其时至于西周晚期;一个是从《易经》自身的卦爻辞中,来捕捉和推断《易经》成书之确切年代,其时大约为周宣王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数字 西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探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锡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3-86,共4页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 《周易》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术学著作。然今本《周易》绝不是商周时期的作品,而是秦汉时代才出现的,因为商周时期的《易》中不是由阴阳符号排列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是由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位奇偶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 商周之前,早在原始社会淞泽文化中已出现数字卦。由一、二、三、X、∧这六位数排列组合成数字卦画。如骨器上刻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符号 《周易》 数字卦 商周时期 周原 位奇偶 卜甲 排列组合 数术学 陶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筮法》理论性与体系性新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炳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6,共5页
清华简《筮法》系一部理论周延、体系条畅的八卦占筮法。《筮法》理论周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筮书与情景性筮例,筮书概括性、原理性一枝独秀;另一方面是《筮法》于天星观、包山、葛陵等诸楚简占例具有理论适用性,较之秦简《... 清华简《筮法》系一部理论周延、体系条畅的八卦占筮法。《筮法》理论周延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筮书与情景性筮例,筮书概括性、原理性一枝独秀;另一方面是《筮法》于天星观、包山、葛陵等诸楚简占例具有理论适用性,较之秦简《归藏》占例,更彰显出原理性和概括性。《筮法》体系条畅性主要表现于三点:一是以命辞贯通《筮法》,使《筮法》文脉粲然;二是以简易之占筮方法条贯《筮法》,使《筮法》具备条分缕析之特征;三是《筮法》操演简易,层次分明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筮法 数字卦 筮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周易》的思维取向、思维形式及思维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仲宇 《求是学刊》 1988年第5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思维取向 《周易》 思维方法 思维形式 传统思维方式 价值判断 爻辞 价值体系 数字卦 基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本甲骨学新著——《周原甲骨文综述》读后
13
作者 黄尚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85-86,共2页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1977年至1979年,周原先后出土带字甲骨二百九十余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继殷墟甲骨文以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和论著,对这批甲骨文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诸如族属、分期、释读等等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亲自发掘这批资料的徐锡台先生用了近十年时间,潜心研究,著成《周原甲骨文综述》一书(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综述》),在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甲骨文 甲骨学 读后 新著 阴阳符号 殷墟甲骨文 周人 数字卦 卜辞 先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4
作者 尉迟治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74-78,共5页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尉迟治平《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原来只是古人的占筮用书。《易》通过占筮来构成系统网络和立体框架,从而组织材料和表现思想,占筮虽然只是《易》学的躯壳,然而没有占筮就没有《易》...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尉迟治平《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原来只是古人的占筮用书。《易》通过占筮来构成系统网络和立体框架,从而组织材料和表现思想,占筮虽然只是《易》学的躯壳,然而没有占筮就没有《易》,不了解筮法,也就很难读懂《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筮法 《易》学 大衍之数 《太玄》 数字卦 天地之数 《系辞》 帛书周易 古文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商周的重卜轻筮
15
作者 刘玉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84-88,共5页
人们常常卜筮联称,实际上卜与筮并不是一回事。卜指龟卜,筮指蓍筮。卜与筮是商周最高统治者实行绝对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理想手段,是决策国家大事或私事的重要方式,是愚弄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工具。卜与筮对于中... 人们常常卜筮联称,实际上卜与筮并不是一回事。卜指龟卜,筮指蓍筮。卜与筮是商周最高统治者实行绝对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理想手段,是决策国家大事或私事的重要方式,是愚弄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工具。卜与筮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商、周时期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卜 中国古代社会 内部矛盾 左传 统治者 统治阶级 劳动人民 宗教迷信 数字卦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