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曹信邦 张清洁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6,160,共21页
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占据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势必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在跨期迭代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者、数字化资本和企业数字税等变量,能够有效分析企业... 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占据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势必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冲击。在跨期迭代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者、数字化资本和企业数字税等变量,能够有效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劳动者内部收入不平等。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与数值仿真模拟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生产率效应、岗位替代效应和涟漪效应的传导路径加剧收入不平等,在进行适当的参数校准条件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剧异质性劳动者之间收入不平等。为了缓解由数字化引致的劳动收入差距扩大,政府应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劳动者数字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岗位适配度;加快数字税收体系建设,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劳动市场数字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供需双方对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资本 收入不平等 人力资本溢价 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双重鸿沟”与跨越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传江 刘思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乡城鸿沟演化成了乡城鸿沟和数字鸿沟的“双重鸿沟”。基于“双重鸿沟”的现实背景和框架分析了“数字鸿沟”引致的农民工“数字化贫困”及双重资本贫困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尼效应。农民工由浅到深五个层级的“... 数字化时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乡城鸿沟演化成了乡城鸿沟和数字鸿沟的“双重鸿沟”。基于“双重鸿沟”的现实背景和框架分析了“数字鸿沟”引致的农民工“数字化贫困”及双重资本贫困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尼效应。农民工由浅到深五个层级的“原生性数字鸿沟”会引发“衍生性数字鸿沟”,进而形成“数字化资本贫困”。“双重鸿沟”及“双重贫困”将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产生四个方面的阻尼效应,表现为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分化效应、社会发展差异的强化效应、身份认同的排斥效应以及生活方式的固化效应。农民工“数字鸿沟”的跨越需要通过“架桥”联通工程、“搭梯”进阶工程、“填沟”托举工程、“善治”弥合工程和“赋能”助推工程,从数字化硬设施、软环境、培训、教育与赋能等方面组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数字鸿沟 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贫困 数字化资本 阻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数字化资源投入最优配置研究——基于A股上市银行面板数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歌 李湛 杜尔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5-80,共6页
基于手工搜集2014—2019年A股上市银行的报表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运用IV-2SLS回归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入研究数字化资源投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出资源投入最优阈值。同时,具体研究了数字化物质资本投入和数字化人力资本... 基于手工搜集2014—2019年A股上市银行的报表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运用IV-2SLS回归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深入研究数字化资源投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出资源投入最优阈值。同时,具体研究了数字化物质资本投入和数字化人力资本投入的最优比值。此外,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资源投入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数字化资源投入能够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且存在阈值点;数字化物质资本投入和数字化人力资本投入存在最优投入比,且不同发展规模的银行存在差异;中小银行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资源投入存在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物质资本 数字化人力资本 商业银行发展 最优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产业数字化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促进机制、冲击路径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钟成林 黄幼鹂 胡雪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随着底层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其向教育产业的持续渗透,我国教育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引发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创造性变革,而且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动力。研究发现,教育产业数字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底层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其向教育产业的持续渗透,我国教育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引发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创造性变革,而且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动力。研究发现,教育产业数字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一方面,教育产业数字化会促进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教育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正向产业波及效应的显化;另一方面,教育产业数字化也会引发就业波动、消费障碍以及供需错位等多重风险。因此,可通过优化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功能结构、完善教育产业数字化的就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等策略,来破解当前我国教育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产业数字化 区域经济增长 数字化教育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工作日理论视域下的“数字零工”就业形态与权益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勇 项楠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共10页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零工 工作日理论 数字平台 资本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