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6
1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超 胡宗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境的同构压力越强,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越明显。(2)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主要影响中心企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水平;当中心企业同时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势时,与上下游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联动效应越明显。(3)基于产业链联动效应行为特征视角,中心企业在绩效因素影响下,通过被动模仿行为提升双化协同转型水平。(4)根据异质性分析,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由下游客户端决定;当中心企业为非链主企业时,产业链联动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 产业链 企业转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分工协作网络 同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响
3
作者 张伟民 王金良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8-163,共6页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框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人力资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框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影响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显著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初级与高级人力资本促进效应显著,中级人力资本存在技能供需错配阻滞;非长江经济带转型红利更突出,长江经济带要素禀赋替代效应弱化了人力资本的边际贡献。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与研发人员配置效率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驱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重要中介机制。据此,应构建梯次化人力资本培育体系,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研发要素配置,激活技术融合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差异化区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对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影响
4
作者 王智新 张永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6,共10页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还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是落实“双碳”目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有力举措,还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该研究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对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旧成立。②这种促进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对于大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高双化协同转型水平的企业来说,促进效应更加明显。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依次在要素、技术、组织、生态、领域5个维度影响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④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上游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而抑制下游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上游出口企业双化协同转型显著促进中心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上述研究结论对高质量发展格局下推动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创新,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等提供重要启示和行动指南,同时也进一步从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视角为健全出口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创新等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绿色低碳创新 供应链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理论阐释与未来路径
5
作者 陈星星 田贻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6-104,共9页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和重要着力点,其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换道超车”提供了持续动能。本文系统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概念机理,创造性地将二者转型发展区分为数字产业本身的绿色化转型,传统... 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和重要着力点,其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为经济增长“换道超车”提供了持续动能。本文系统分析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概念机理,创造性地将二者转型发展区分为数字产业本身的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中新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能源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一般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4类,并基于协同演化理论阐释数字化与绿色化通过技术、制度与市场多维互动,从“相互关联”到“深度协同”的动态过程,丰富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理论内涵。研究发现,数字化绿色化以制造业、建筑业、信息通信业、交通运输业和能源行业为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建筑降碳增效,加快信息通信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数智双碳”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以数字技术应用突破推动重点领域低碳转型,但也面临协同机制路径不清晰,制度保障不完备,协同程度不平衡,各类要素支撑能力不充分等挑战。推进“双化协同”应优化重点产业资源配置,规范低碳标准和数据使用制度,促进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化发展,形成全领域新质生产力聚合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数字基础设施 能源政策 数字技术 协同演化理论 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
6
作者 李慧云 刘倩颖 +1 位作者 罗峥汉 郑鸿锐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8,共15页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 在绿色低碳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并重的背景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简称:双化协同)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2015-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依据“制度-行动-效能”的逻辑,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化协同水平,分析其特征事实与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上升,制度维度的协同最优,效能维度次之,行动维度最差;数字化、绿色化水平都领先的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比单方面领先的企业更高;大规模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二,各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逐年波动上升;高科技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高科技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双化协同水平高于非重污染行业。第三,各省份企业双化协同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其中高-高集聚区以东部省份为主,低-低集聚区以西部与东北地区省份为主;五大国家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高且差异最小,成渝城市群内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最低且差异最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双化协同水平的演变规律,也为测度企业双化协同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 协同转型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制度主义理论 耦合协调度模型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宇 梁栋 张硕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8,共14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 当前中国正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历史交汇点,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企业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指标,以2007—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双化协同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数字化或绿色化单一转型,双化协同能够更高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发现,双化协同会综合单一转型优势,同时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和创新协同效应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和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而有效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内部特征方面,双化协同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外部环境方面,双化协同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易在处于市场竞争程度更大、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程度更低的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优化,确保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深度融合;企业要认清双化协同的积极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深入了解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特征,以最大化双化协同的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欣 马海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共14页
基于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化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均有待提高,且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 基于中国2013—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化绿色化耦合协调度均有待提高,且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态势,区域内差异仍持续扩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治理优化、城镇化率、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之间数字化绿色化的耦合协调度。为进一步提高全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区域之间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差异,应该从技术嵌入、资源嵌入、制度嵌入三个方面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的同步升级和深度协同,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协同发展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政钦 王定祥 万妍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7,共16页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空间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对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逐步提升,工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于工业绿色化,但增速明显高于工业绿色化;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从初期的“濒临失调”演变为末期的“初级协调”,并形成“东部—中部—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中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存在σ收敛,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在无条件限制下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考虑空间条件后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并出现极化现象,时间因素的加入对空间相关性和极化现象的影响较小,且越与高水平区域邻接,向上转移概率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持续提升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数字化 工业绿色化 协同发展 层次分析法 CRITIC权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博文 杨霄斐 苏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9,共21页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在促进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了地区绿色化协同转型?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分别构建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在促进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了地区绿色化协同转型?这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分别构建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中国2012—2020年30个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指数,并对其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对数字经济政策是否实现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其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均逐年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且地区差距明显;各省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仅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等四省市耦合协调度高于0.7,达中度协调及以上水平,另有22个省份耦合协调度不足0.5,未达协调水平。基准回归显示,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数字化发展、绿色化发展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机制检验表明:(1)大数据试验区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条渠道促进了省级数字化发展,通过绿色创新促进了绿色化发展。(2)数字化与绿色化存在循环互促机制,体现了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底层逻辑,具体地,“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是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绿色创新和绿色生产,以及数字创新能力促进绿色创新的积极作用实现的;“绿色化牵引数字化”则是通过绿色创新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的需求牵引效应实现。(3)大数据试验区强化了绿色发展的数字化效应;但未强化数字发展的绿色化效应,原因在于,大数据试验区提高了绿色创新能力,进而刺激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的需求,增强绿色发展对数字化发展的牵引效果;但由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未能推动生产绿色化转型,导致大数据试验区未能强化数字发展对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4)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吸收能力更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更高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数字化 绿色化 耦合协调度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11
作者 熊林波 陈闻君 苏来曼·斯拉木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11—2019年我国269座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数绿协同发展),据此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11—2019年我国269座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数绿协同发展),据此构建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网络基础设施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显著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该结论在多维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水平高的城市中,其因果效应成立;机制分析显示,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创业水平,间接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多措并举赋能网络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效应,畅通网络基础设施传导路径以倍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政策效应,因地制宜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以充分释放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双重机器学习 宽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
12
作者 徐阳 冉启英 杨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97,共15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与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协同演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为厘清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的内在关联并探究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利用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从“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牵引”的双视角衡量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水平。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核心维度,从新型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设计评价体系。研究发现: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呈促进效应,这一关系在检验过测量偏误、数据异常值、遗漏变量、互为因果等问题后依旧成立。即双化协同主要通过催生具备技术嵌入性与生态主体性的新型劳动者,推动劳动工具实现智能增效与低碳减排功能统合,并促使劳动对象由资源消耗转为价值创造等方面,最终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且双化协同经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突破与要素优化配置三重传导路径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驱动机制。其中,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提升市场化程度能够增强双化协同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会抑制这一正面影响。因此,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与绿色工程的协同发展体系,有效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与智能清洁技术的深度应用,同时依托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借助政府破除制度性壁垒、强化市场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等举措,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绿色化 双化协同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挤占”与“创新协同”:供应链视角下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创新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文秋 赵君丽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破局”关键。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2011—2021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从供应链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资源挤占”和... 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破局”关键。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利用2011—2021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从供应链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影响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资源挤占”和“创新协同”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呈现显著的U形关系。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协同影响绿色创新,且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间接调节,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具有制度优势,而非国有企业在利用供应链协同转化绿色创新过程中具有效率优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和供应链上下游非对称性。研究结论能够为数字化转型悖论提供理论解释,也为企业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协同 绿色创新 企业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部等九部门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促进单位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4
作者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27,共1页
促进单位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各类电子凭证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等问题,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促进单位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解决各类电子凭证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等问题,近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密码管理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九部门(单位)联合发布《关于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推动电子凭证全流程无纸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转型 会计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
15
作者 董燚君 田若 崔争艳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1期93-95,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者协同共生、互融互促,能够产生“1+1> 2”的整体效应。立足农业领域,农业数字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二者协同共生、互融互促,能够产生“1+1> 2”的整体效应。立足农业领域,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该文立足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分析了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对农户的教育引领、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融合创新激励机制等优化路径,旨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农业绿色化 协同发展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协同的影响——基于资源编排的链式双中介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春 孙锐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8,共12页
正确处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推动双元创新协同发展,对解决数字化悖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协同的作用模型,探讨跨界搜索和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以及高层管理认知的调节作用... 正确处理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推动双元创新协同发展,对解决数字化悖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协同的作用模型,探讨跨界搜索和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以及高层管理认知的调节作用,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协同有显著正向影响;跨界搜索和资源拼凑在二者之间不仅单独发挥中介作用,而且还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高层管理认知在数字化转型与跨界搜索、数字化转型与资源拼凑之间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要从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并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强跨界搜索和资源拼凑,重视高层管理认知的提升,推动双元创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双元创新协同 跨界搜索 资源拼凑 高层管理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基于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献中 韩永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76,共25页
本文以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投入协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投入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更明显;数字化转型和利用式技术投入的协同... 本文以2008—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投入协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投入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更明显;数字化转型和利用式技术投入的协同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更明显;将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结合起来发现,数字化转型和探索式创新投入以及利用式技术创新投入的协同作用均对实质性技术创新产出更明显;在数字化转型较低和技术创新投入较高时,协同作用最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协同作用主要通过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条件、使企业成功利用创新网络中的资源和机会并使得技术创新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及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技术产出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企业对未来有更多的计划。本文所探讨的协同作用和机理可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产出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视角的GFAM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
18
作者 路世昌 葛筱 李丹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39,I0087-I0094,共7页
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创新是制造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杠杆。技术创新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行为,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技术创新的新范式。鉴于此,基于协同... 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数字技术创新是制造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杠杆。技术创新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行为,而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技术创新的新范式。鉴于此,基于协同理论,建立以“政府(G)—金融机构(F)—学研机构(A)—制造企业(M)”GFAM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为依托的数字化制造生态系统,并利用MATLAB2019b进行仿真,探究影响政产学研三方博弈主体行为决策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对系统研发创新数字技术并助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结果表明:GFAM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受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协同系数、金融驱动因子、政府激励和惩罚力度同系统演化速率成正比,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的创新收益和研发成本分摊比例对产学研的行为决策影响呈倒“U”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GFAM 制造企业 数字化转型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BS协同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递进式模型研究——海尔集团与华为集团的双案例对比分析
19
作者 温馨 潘哲 刘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79,共12页
数字化转型能力已成为决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选取海尔集团和华为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技术扩散(Technology diffusion)、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可持续发展(Sustainab... 数字化转型能力已成为决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选取海尔集团和华为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技术扩散(Technology diffusion)、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4个维度的递进式协同为视角,探索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形成过程与内在协同演进机理。研究发现:(1)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包括数字支撑能力、数字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维度;(2)TVBS协同与数字化转型能力形成存在耦合关系,且呈现递进式特征;(3)TVBS四个维度在数字化形成、网络平台化、生态化发展阶段以协同递进方式主导数字化转型能力形成,并且不同制造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能力 递进式模型 TVBS协同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数字化转型、银企协同与企业期限错配风险
20
作者 顾海峰 童晓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91,共20页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期限错配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银企协同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企业期限错配风险,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排除替代性解...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期限错配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银企协同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企业期限错配风险,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排除替代性解释后仍然成立。(2)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与其贷款银行在借贷、股权与资本市场层面的多重银企关联度来降低企业期限错配风险。(3)企业与其贷款银行间数字化协同程度与规模协同程度的提升均有助于增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期限错配风险的缓解作用。(4)在企业层面,银行数字化转型引致的期限错配风险缓解效应在ESG表现差、风险控制表现好与盈利表现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在环境层面,在数字技术发展快、数字网络发展慢与数字政策发展快的环境下,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期限错配风险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该成果将为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发挥金融数字化对实体企业资源错配的矫正功能及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数字化转型 企业期限错配风险 银企关联 银企协同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