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进行嗜尸性蝇类种类鉴定
1
作者 尚艳杰 潘鹏亮 +3 位作者 李香蓉 李轲 林江 郭亚东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进行种类鉴定,为法医昆虫学中嗜尸性蝇类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腐肉野外随机诱捕棕尾别麻蝇、绯角亚麻蝇、酱亚麻蝇、拟东方辛麻蝇、红尾粪麻蝇、巨尾阿丽蝇以及裸芒综... 目的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对常见嗜尸性蝇类进行种类鉴定,为法医昆虫学中嗜尸性蝇类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腐肉野外随机诱捕棕尾别麻蝇、绯角亚麻蝇、酱亚麻蝇、拟东方辛麻蝇、红尾粪麻蝇、巨尾阿丽蝇以及裸芒综蝇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雌雄成虫共226只,对每只苍蝇右翅的17个标志点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图像分析,利用置换检验评估异速生长效应的影响,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对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以及雌性物种间的翅形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交叉判别验证对分类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成虫物种间,异速生长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结果表明在7种嗜尸性蝇类物种间和雌性物种之间,翅膀形状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前2个典型变量占据了翅脉形状总变异的82.9%和84.1%。利用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可以区分这7种常见的嗜尸性蝇类,总体种类判别准确率为81.2%~100.0%,7种雌性蝇类的种类判别准确率为75.0%~100.0%。结论基于翅脉的图像数字化分析是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昆虫物种鉴定的方法,可用于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昆虫学 嗜尸性蝇类 翅脉 图像数字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细胞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博 刘贵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细胞分析技术包括经典的显微镜检查、现代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流式细胞术、数字化图像分析等。近年来,血液细胞分析技术发展迅速,检测指标更为丰富,技术手段得到优化,流水线更加完善,可视性不断增强。这些...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细胞分析技术包括经典的显微镜检查、现代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流式细胞术、数字化图像分析等。近年来,血液细胞分析技术发展迅速,检测指标更为丰富,技术手段得到优化,流水线更加完善,可视性不断增强。这些新技术使人工操作繁琐费时且缺乏标准化的状态得到进一步改善,并且能够与人工镜检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本文对血液细胞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细胞分析 形态学 流式细胞术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 数字化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零件熔积成形过程形状质量的可视化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鸥 邱立朋 +2 位作者 芮道满 王桂兰 于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13,共4页
利用单目视觉技术进行熔积成形过程监测;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熔积层形貌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熔积层的宽度信息;以图像处理获得的熔积层缺陷点像素坐标为源头,通过文中建立的空间定位数学模型还原其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最后进行熔积层检测... 利用单目视觉技术进行熔积成形过程监测;借助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熔积层形貌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熔积层的宽度信息;以图像处理获得的熔积层缺陷点像素坐标为源头,通过文中建立的空间定位数学模型还原其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最后进行熔积层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单目视觉定位数学模型和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能够准确的对熔积层宽度进行非接触地实时监测,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缺陷点进行快速的识别与准确的定位.因此文中方法能够实时调整与优化快速成形过程中的熔积工艺参数,保证制件形状与尺寸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积成形 图像数字化分析 熔积轮廓识别 熔宽监测 缺陷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amage evolution in splitting test of asphalt mixtures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页开 虞将苗 张肖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628-634,共7页
A methodology was presented relat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s to their damage behavior. Digital imag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apture the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A methodology was presented relat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s to their damage behavior. Digital image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capture the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asphalt mixture through splitting test. Aggregates were modeled to be linearly elastic, and the mastics were modeled to be plastically damaged. The splitting test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heterogeneity, the properties of aggregates and air void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amage evolution approach. The damage behavior of asphalt mixture considering material heterogeneit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hypothesis of homogeneous materia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extended to the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e other micromechanical behaviors of asphalt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digital image techniques X-ra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finite element method damage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