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任侨侨 郑凯 +2 位作者 陈超亿 闫泽煜 郝艳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破解老年群体数字就医困境、共享数字医疗发展红利、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4年8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庆市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 目的研究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破解老年群体数字就医困境、共享数字医疗发展红利、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4年8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庆市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00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得分为(2.05±1.9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健康素养、长期居住地、数字素养是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政府、医院、企业、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需重视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融入问题,以外部数字化就医环境的营造配合老年人数字能力的提升,从而减少老年人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挤压的不良结局,消解老年人数字化就医困境,提升老年群体数字社会医疗福祉,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 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空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困境的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基于“空间—技术—制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曹海军 沈博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行失衡反向加剧空间分异程度,制度的结构性排斥与路径依赖固化了城乡在空间资源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治理路径,通过物理空间调适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依托社会空间整合完善数字技术赋权体系,借助制度空间重构打破治理惯性与政策壁垒,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演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正义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
3
作者 曹海军 熊志强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经历价值共创的缘起、服务逻辑主导下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三个阶段。数字化公共服务遵循从价值驱动到价值实现再到价值循环的价值创造过程,同时也有赖于数字化公共服务创建的由价值空间、互动空间和演化空间组成的互动空间。在运行上,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在数字化空间中的复杂动态系统,最终在数字化公共服务中构筑由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组成的价值生态系统。未来,对于价值共创的实证分析、不同主体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以及在具体情境中检验价值共创的实践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价值共创 互动过程 价值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文化空间的数字化重塑
4
作者 尹召凯 孟衍旭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3,共7页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也是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纽带和引擎,更是破解城乡文化治理失衡的关键路径。探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向,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治理和振兴发展。文章通过厘清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公共文化空间数...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也是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纽带和引擎,更是破解城乡文化治理失衡的关键路径。探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转向,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治理和振兴发展。文章通过厘清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逻辑,从场景、供需和价值维度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策略性指导,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新场景、平衡供需矛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新效能、释放数字动能激活公共文化空间新价值等数字化重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数字化 数字鸿沟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可及性的衡量方法概述 被引量:22
5
作者 谢红梅 潘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356,361,共5页
由于及时和便捷的需要,医疗服务利用呈现较强空间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地理数据的丰富、空间分析方法的发展,如何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促进有限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公平,逐渐受到公共卫生、经济学、公共管理、地理学等学科的关注。其中,如何... 由于及时和便捷的需要,医疗服务利用呈现较强空间性特征。近年来,随着地理数据的丰富、空间分析方法的发展,如何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促进有限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公平,逐渐受到公共卫生、经济学、公共管理、地理学等学科的关注。其中,如何在空间上科学衡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一个方法基础,因此成为相关学术研究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服务利用 空间分析方法 医疗卫生资源 地理数据 资源利用 公共卫生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动态演进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志勇 韩韵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64,共12页
本文利用熵值法及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供给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及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动态演进及空间... 本文利用熵值法及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供给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及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动态演进及空间差异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全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呈上升态势,其中全国与东部地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梯度效应;观测期内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整体向高水平方向转移,供给能力较高的省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总体地区差异、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间差异在观测期内均呈缩小态势,政府本级财力、转移支付水平、财政分权度、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人口密度对空间差异的影响均显著。据此,应从促进区域空间联动、实行差异化提升策略、优化财政集权与分权体系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动态演进 空间差异 核密度估计 马尔科夫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体制性空间——基于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峰 吴芷怡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历经曲折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软硬件短缺、供需矛盾等困境。从社区层面出发,审视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所处的体制性空间及其对相关资源配置的规定性影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开始就是被...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历经曲折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面临着软硬件短缺、供需矛盾等困境。从社区层面出发,审视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所处的体制性空间及其对相关资源配置的规定性影响,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一开始就是被国家以各种政策所设定,并通过官僚机构层层推动,以兑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被赋予的国家目标及民众期待。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体制性空间,即医疗卫生政策所设定的合法性范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格局。在此体制性空间中,社区医疗服务相关主体的逐利取向,强化了业已设定的、非均衡的资源配置格局,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更显匮乏。在社区内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再分配,则是在此体制性空间中,受到社区权威的深刻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社区规则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性空间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服务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功能评价——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邓婕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运用Arc GIS等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呈现基于城市结构的点状聚合、基于港铁沿线的轴带集聚和基于中心扩散的圈层衰变三大特征;城市医疗卫生服...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运用Arc GIS等分析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呈现基于城市结构的点状聚合、基于港铁沿线的轴带集聚和基于中心扩散的圈层衰变三大特征;城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整体较好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现为"南北递减、东西递增、各区不一"。在此基础上,概括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影响要素及其经验总结,并试图提出未来内地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规划布局的路径转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 功能评价 香港特别行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契机、趋向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智勇 温蓉玉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70,共5页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契机,服务内容趋向立体化、服务手段呈现创新性、服务成效更具普惠性。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要求,提出档案公共文化服... 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契机,服务内容趋向立体化、服务手段呈现创新性、服务成效更具普惠性。立足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要求,提出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转型的推进策略,指出要识别用户需求,坚持文化服务导向;聚焦资源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底座;搭建服务平台,打造文化服务空间;提供优质内容,推动实现双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服务 公共文化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档案馆 文化服务空间 用户需求 资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
医疗卫生是关乎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民生事业,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有效测度及其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对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是关乎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民生事业,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有效测度及其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对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采用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了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通过QAP方法揭示了其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空间网络展现出全域性与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但整体关联强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空间网络具有相对稳定性,等级结构不显著。(2)江苏、山东、广东、浙江、河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为中心行动者,发挥着连接部分省份的桥梁作用。(3)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各板块内部关联程度较低,而板块间关联紧密度较高。(4)地理邻近性和人口密度差异对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空间关联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差异和财政支出分权制度差异的扩大则会阻碍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空间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QAP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关联结构及其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凤 秦梦涵 王晟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6-852,共7页
目的:刻画和解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关联网络,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政策执行提供抓手。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省级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数据,结合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空间层面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目的:刻画和解构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关联网络,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政策执行提供抓手。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省级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数据,结合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空间层面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关联网络特征及溢出与健康效应。结果:“”实施十年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关联整体网络呈现趋于严密和多重叠加特征,个体网络显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在空间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四个区域板块,除了京、津、蒙组成的“经纪人”板块和苏、浙、沪、闽组成的“净收益板块”没有直接互动之外,板块整体均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溢出效应。个体网回归结果显示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的提高均能提升省域内健康水平。结论:政府有必要将空间关联网络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决策变量,根据网络板块和个体网特点进行定向和精准调控,同时严格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以保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 空间关联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区域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卫生服务的商品性不可忽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共2页
医疗卫生服务的属性包括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属性是伴随医疗卫生服务共存的,不受时间空间局限,如人道性、公平性、公益性等。社会属性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商品性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处于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时期... 医疗卫生服务的属性包括天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属性是伴随医疗卫生服务共存的,不受时间空间局限,如人道性、公平性、公益性等。社会属性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商品性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处于市场经济这一历史时期无法剥离的社会属性。一、商品性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忽略的属性提出"商品性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忽略的属性",极有可能受到指责。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总有充分的辞令鞭挞这种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 天然属性 历史时期 人道性 医疗卫生机构 供方 需方 时间空间 价值量 需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指数计算方法
13
作者 黄涛 薛丰昌 钱洪亮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320-323,共4页
针对传统方法采用区域内医疗机构数量、医疗机构等级及规模等指标进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评价,不能量化、科学地反映出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空间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量化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地理信... 针对传统方法采用区域内医疗机构数量、医疗机构等级及规模等指标进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评价,不能量化、科学地反映出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空间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量化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网格划分功能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评价单元,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中心服务指数计算模型、医疗卫生服务指数衰减模型、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指数计算模型,再根据模型算法计算出研究区域内各个评价单元的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指数,最后通过该综合指数实现对研究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量化。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使用该计算方法计算嘉定区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指数,量化评价嘉定区内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实现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空间差异性的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 综合服务指数 空间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服务的人机交互综述
14
作者 高俊涛 程玉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 近年来,元宇宙飞速发展,已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是实现虚实融合的核心,其解决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户协作、沟通、社交等挑战,促进了创新和合作。为了深入探讨元宇宙作为虚拟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空间,其服务如何与人机交互相结合,创造出丰富、沉浸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调研了元宇宙和人机交互技术,并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元宇宙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讨论了元宇宙服务和人机融合的可行性与优势,并整理归纳了现有的挑战。最后探讨了元宇宙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服务 人机交互 数字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谢引引 周年兴 +1 位作者 马欢欢 马志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着力点.因此,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健康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标准差椭圆法以及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计算了2004年、2009年以及201... 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着力点.因此,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健康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标准差椭圆法以及空间计量分析模型计算了2004年、2009年以及2014年中国大陆各省份医疗服务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均呈现明显的东南-西北分化特征;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高值区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四川、河南等人口众多的省份,水平较低的地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3)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居民消费水平、一级医院数量、抚养比是影响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费水平、二级医院数量、抚养比和传染病的发病率对于民营医院影响显著.该研究对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均衡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标准差椭圆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博 王连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数字化发展为中国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新动能要素。文章基于“要素-产业-空间”三位一体理论框架解构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式转型的学理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保障,数字化发展为中国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新动能要素。文章基于“要素-产业-空间”三位一体理论框架解构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式转型的学理逻辑,面对数字化嵌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要素融入失序、供需结构失衡、空间发展失调等问题,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数字化协同、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产业融合及提高数字化社会化程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赋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转型的妥适性路径,以期形成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 “要素-产业-空间”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延龙 《河南农业》 2023年第23期1-1,共1页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数字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土地碎片化与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双重目的的实现。当前,小农户及其所属的小片土地因其在物理空...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数字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土地碎片化与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问题的重要方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障粮食安全双重目的的实现。当前,小农户及其所属的小片土地因其在物理空间的不可连片性故而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小块土地的低资本投入及低技术富集是土地产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多角度促进其功能的实现,建立以内在需求为动力的长效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农户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内在需求 物理空间 数字化发展 土地碎片化 规模化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服务化企业的特点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刚 王苗 潘洪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90-97,共8页
对于广告研究而言,其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互联网技术对广告主的冲击,因为广告主进行数字化转型必然会调整其营销传播需求。但是,对广告主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严重匮乏。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把本研究纳入笔者等人近年... 对于广告研究而言,其面对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互联网技术对广告主的冲击,因为广告主进行数字化转型必然会调整其营销传播需求。但是,对广告主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严重匮乏。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把本研究纳入笔者等人近年来致力于建构的数字服务化理论。在数字生活空间中,企业与用户均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在,两者的商业关系摆脱了大众传播、大众生产时代的单向关系,而是以数字人际传播关系为主导。从商业的角度分析,人际传播关系就是服务,企业在数字生活空间中必须要与用户进行"人际传播"性的交流与交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应以此为逻辑起点进行建构。在已有的数字服务化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数字服务化企业的六个主要特点:数据化、智能化、协同化、波动化、柔性化和全球化,以及数字服务化企业的三种主要模式:基于产品个性化与定制化的数字服务化、基于入口的数字服务化以及基于共享的数字服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 互联网 数字生活空间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公共服务质量--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9
作者 鲍鹏程 黄林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9,共14页
基于中国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数字化治理和驱动科技创新进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本地数字经济发展会抑制邻近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东... 基于中国城市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数字化治理和驱动科技创新进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本地数字经济发展会抑制邻近城市的公共服务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该效应在东部城市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大中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小城市;相比其他等级城市,数字经济对一等级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地方政府应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字经济对数字化治理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合作与优化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公共服务质量 数字化治理 科技创新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空间联系的机理再识别与效应新发现:从互动见融合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春晓 白永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 全球经济下行的持续与积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预示着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是我国促进经济快速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进一步挖掘多维联系空间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生产率的综合互动关系,对借助两业互动逻辑来精准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进而助力国内经济循环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纳入两业空间不匹配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研究框架进行完善,从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出发对两业互动关系进行重新审视。结果表明:第一,长江经济带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空间不匹配事实,且不匹配程度正逐渐加剧。第二,产业维度联系空间内,两业空间不匹配事实会制约两业有效互动。第三,将产业维度联系空间拓展为复杂网络联系空间时,两业互动表现出了显著正向的溢出效应,且外溢效应明显大于本地效应。第四,复杂网络联系空间内,两业互动的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仅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了显著溢出效应。第五,对比发现,复杂网络联系空间还能通过弱化两业空间不匹配对两业互动的负向影响,间接促进两业互动有效产生。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认为以数字化赋能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招才引智推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扩张、以优化两业空间布局推进生产要素跨部门有序流动是助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有效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联系空间 空间不匹配事实 制造业生产率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行业异质性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