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 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3期2444-2445,共2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3.0T磁共振检查。比较DSA、3.0T磁共振检出...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均接受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3.0T磁共振检查。比较DSA、3.0T磁共振检出狭窄血管的情况。以DSA为金标准,统计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受检血管122条,DSA检出狭窄血管99条(81.15%),3.0T磁共振检出狭窄血管95条(77.87%)。3.0T磁共振与DSA检出狭窄血管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金标准,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95%(94/99)、95.65%(22/23)、95.08%(116/122)。结论3.0T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效果与DSA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斑块 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 3.0T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DSA表现
2
作者 杨林 刘梅华 +4 位作者 缪南东 邓进 胡晓 任勇军 张小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收集肝动脉闭塞7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9.6岁(标准差11.0岁)。肝动脉闭塞原因:肝动脉插管所致6例,外科手术1例。对患者均进行腹腔动脉和肠... 目的探讨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收集肝动脉闭塞7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9.6岁(标准差11.0岁)。肝动脉闭塞原因:肝动脉插管所致6例,外科手术1例。对患者均进行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显示肝动脉侧支循环。结果肝总动脉近端完全闭塞7例,均可见侧支循环形成,肝脏侧支循环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胃左动脉1例。结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并供应肝脏;DSA能清晰显示肝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并为介入治疗提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肝动脉闭塞 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