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非均衡性困境的生成机理与破解之道——基于“空间—技术—制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海军 沈博仟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 城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困境折射出技术赋能愿景与技术鸿沟现实之间的深层矛盾。空间分异、技术鸿沟与制度排斥的交互作用构成城乡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推进的内在机理,城乡空间分异引发资源错配并催生技术鸿沟,数字权力运行失衡反向加剧空间分异程度,制度的结构性排斥与路径依赖固化了城乡在空间资源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系统性治理路径,通过物理空间调适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布局,依托社会空间整合完善数字技术赋权体系,借助制度空间重构打破治理惯性与政策壁垒,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变革的协同演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城乡融合发展 空间正义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公共服务何以降本增效:基于消费诉求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曹海军 许子贤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6,共11页
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政府治理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实现数字化公共服务降本增效?理论层面需突破单一时间成本局限,对服务过程中不同的必要执行成本、关注成本、行政成本等进行系统分析。实证层面通过LDA概率主题模型,... 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政府治理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驱动力。如何实现数字化公共服务降本增效?理论层面需突破单一时间成本局限,对服务过程中不同的必要执行成本、关注成本、行政成本等进行系统分析。实证层面通过LDA概率主题模型,挖掘S市政务服务热线中消费维权的诉求数据,分析诉求处理过程的关键要素,量化公共服务成本对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必要执行成本、维权关注成本和行政成本对公共服务效率均具有负向影响,精准削减三类成本能够有效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成本效率 LDA概率主题模型 消费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
3
作者 曹海军 熊志强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6,共11页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 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也赋能了价值共创机制,最终推动了整个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其中,价值共创具有核心的治理机制作用,需厘清其源流演化、理论框架与运行机理,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经历价值共创的缘起、服务逻辑主导下的价值共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三个阶段。数字化公共服务遵循从价值驱动到价值实现再到价值循环的价值创造过程,同时也有赖于数字化公共服务创建的由价值空间、互动空间和演化空间组成的互动空间。在运行上,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在数字化空间中的复杂动态系统,最终在数字化公共服务中构筑由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组成的价值生态系统。未来,对于价值共创的实证分析、不同主体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以及在具体情境中检验价值共创的实践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服务 价值共创 互动过程 价值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路径研究
4
作者 王媛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引入数字化技术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智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并增进乡民收入。数字赋能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数字中国的多维场景,该文结合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提出通过大数据、人...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引入数字化技术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智能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保障,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并增进乡民收入。数字赋能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数字中国的多维场景,该文结合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提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农业、智慧农村管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最终实现收入增加与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技术 乡村治理 智慧农村管理 数字化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