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影响效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陆小莉 刘强 孙慧慧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2,共15页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当前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整体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阶梯化分布特征,差异突出体现在规模优势层面。其次,技术创新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整体上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且表现出区域和行业差异。一方面,不同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数字化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数字化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持续驱动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非均衡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产业 竞争力 技术创新 半参数模型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规模——基于数字要素投入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江静 郑洁 李宝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5,160,共19页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 产业数字化将深刻影响就业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数字化从需求侧的规模扩张和供给侧的产业链延伸两条路径支撑劳动力就业规模的稳定扩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扩张和制造业的产业链延伸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劳动力市场建设越完善,产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产业数字化对不同行业就业的影响不同,以数字产品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以数字服务投入为主的产业数字化则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张贡献较大。因此,深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并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合理有序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数字要素投入 劳动力就业规模 就业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3
3
作者 金珺 陈泰伦 +2 位作者 赵苑婷 尹西明 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善为核心路径,需要发挥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赋能作用。然而,现有文献未能解答何以提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效能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场景驱动创新的理论基础出发,引入“社会—技术—环境”的体制视角,阐释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实现高效协同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逻辑和过程逻辑。研究发现,产业“双转型”需要以“双转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为依托,围绕“双转型”场景开展“双转型”产业创新,促进数字绿色模式、品类、赛道与业态的涌现。从过程来看,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开始于产业创新范式“双转型”,经过场景驱动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整合重构,最后以“社会—技术—环境”体制的转型直接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演发展。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双转型”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为产业“双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场景驱动创新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社会—技术—环境”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税收横向分配与地方财政压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香菊 李星博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税收横向分配与地方财政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发展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有显著影响,税收与税源背离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产业数字化对地方财政压力影响...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税收横向分配与地方财政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发展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有显著影响,税收与税源背离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产业数字化对地方财政压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产业数字化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较充分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地方财政压力的缓解作用有所减弱。因此,在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区域间分配机制,以保障地方财政自立性与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税收与税源背离 财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探讨——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大安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9,238,共17页
厂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融合的综合场景,正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排头兵,推动着平台经济、智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数字赋能等多种数字经济业态齐头并进。数字经济涉及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 厂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融合的综合场景,正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排头兵,推动着平台经济、智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数字赋能等多种数字经济业态齐头并进。数字经济涉及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范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避免理论研究在一些方面出现模糊不清,我们有必要在经济理论分析层面对这两个范畴加以区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关联,取决于厂商生产经营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运用的实践,而这些实践正在悄悄地重构微观经济运行基础。经济学家探索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的重构,可考虑将数字经济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来建立一个分析参照,并通过厂商搜集、加工和处理大数据的技术层级变动来搭建一个逻辑分析框架。基于数字经济的宽广覆盖面以及各种数字经济现象引致的纷繁场景,本文在对大数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以厂商科技层级变动来衡量厂商决策效用的逻辑架构,并对产量和价格决定、竞争和垄断形成、产业组织变动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厂商决策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的重塑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微观经济学 数字产业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能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基于产业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的视角
6
作者 卢现祥 龙泽美 罗小芳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共12页
产业链供应链可视作产业或企业主体之间基于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相互关联形态,其核心特征在于内部的关联效应,因此理解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维持和增强该关联效应,以提升整体的抗风险和恢复能力。基于2012—2022... 产业链供应链可视作产业或企业主体之间基于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相互关联形态,其核心特征在于内部的关联效应,因此理解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维持和增强该关联效应,以提升整体的抗风险和恢复能力。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5个地级市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从产业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的角度来分析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创新人才要素投入和技术创新要素投入能正向调节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服务化阶段相比,产业数字化更能增强工业化阶段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均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沿海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特征,呈现出由弱不断变强的趋势;同时,产业数字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
7
作者 张子珍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正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城乡... 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正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核心动力。本研究基于2012—2022年中国27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渗透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考察了产业数字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和加速技术渗透扩散,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新动能。异质性分析揭示,产业数字化的融合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城市层级差异,其对中部地区城市及高行政级别城市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制度通过提升政策适配性,高等教育发展通过增强技术扩散能力,均能有效强化产业数字化的城乡融合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只有当数字化水平突破中低发展阶段的门槛值时,才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城乡融合发展 劳动力转移 技术渗透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法核算框架下中国全口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测算研究
8
作者 陈光慧 李文华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在数字经济核算中,产业数字化由于边界模糊、内容广杂等问题,其增加值规模核算仍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紧扣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分类,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收入法为基础... 在数字经济核算中,产业数字化由于边界模糊、内容广杂等问题,其增加值规模核算仍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紧扣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分类,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收入法为基础,构建全口径产业数字化核算框架,设计与我国核算体系相协调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核算方法。根据数字技术(视同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各行业生产的渗透作用,从ICT替代效应和ICT协同效应视角,考虑收入法4项构成的价值表征,改进工厂整体效率,进而量化数据要素贡献并测度ICT协同效应。同时,利用该方法从行业和产业层面,测算我国2013—2022年产业数字化规模,分析我国产业数字化总体规模、发展态势和产业结构。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快于整体经济,2020年以来产业数字化发展迅猛且潜力巨大,金融业和农业的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通过与现行各类测算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这套核算方法,在核算范围、核算视角和核算内容上具有一定优势,对于我国统计部门未来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工作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增加值测算 工厂整体效率 ICT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异质性劳动力的视角
9
作者 黄凌云 邹艳君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58,共22页
产业数字化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冲击。文章构建一个包含产业数字化和异质性劳动力的理论模型,考虑异质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存在异质替代关系,研究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机制:企业价值链... 产业数字化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显著冲击。文章构建一个包含产业数字化和异质性劳动力的理论模型,考虑异质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存在异质替代关系,研究产业数字化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两大机制:企业价值链升级和有偏技术进步,并基于2002—201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产业数字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呈正向影响,其中企业价值链升级是主要影响机制。具体而言:(1)产业数字化通过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提高研发投入、创新产出、服务营收占比与无形资产占比,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2)产业数字化通过引发有偏技术进步,促使低技能劳动力被资本替代,进而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较高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省会城市企业,产业数字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对产业层面探讨发现,产业数字化提高了加权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企业规模扩张和规模分布的影响后依然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数字化可能导致企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文章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劳动收入份额 有偏技术进步 企业价值链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内地30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
10
作者 王锋正 刘曦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4,共12页
加快数字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和虚拟集聚理论,选取2015—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研究产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 加快数字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和虚拟集聚理论,选取2015—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研究产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驱动本地新质生产力发展;(2)多样化虚拟集聚和专业化虚拟集聚是产业数字化驱动本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3)产业数字化对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虚拟集聚是重要的空间作用机制;(4)产业数字化对其它地区专业化虚拟集聚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充分发挥数字创新成果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本地专业化虚拟集聚并引导跨区域联动的多样化虚拟集聚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多样化虚拟集聚 专业化虚拟集聚 新质生产力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和平 周桂明 李国民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3-1730,共18页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 基于2014~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维度衡量产业数字化水平,同时测度考虑了数据要素投入和多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域产业数字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布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区域多级分化现象逐步改善;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中国省域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影响效应呈现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征;在传导路径上,各省域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主要通过降低资本与劳动力错配度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公众环境关注度高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省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较高;产业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随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和市场激励性环境规制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4582和0.0096.因此,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与市场策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动态面板门槛模型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春兰 王健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本文将聚焦于产业数字化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作用机制,着眼于产业数字化如何通过要素流动和市场潜力挖掘实现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持续推动,以期为理解产业数字化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推动机制提供深入剖析,为政策制定者、企业... 本文将聚焦于产业数字化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作用机制,着眼于产业数字化如何通过要素流动和市场潜力挖掘实现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持续推动,以期为理解产业数字化对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推动机制提供深入剖析,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显著促进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科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政府支持显著促进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市场潜力在产业数字化影响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要素流动在产业数字化影响宏观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宏观经济 内涵式发展 要素流动 市场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基于产业数字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产业数字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采用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对物流业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产业数字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采用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显著提升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从作用机制来看,产业数字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中起到显著中介效应,其中产业数字化是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物流业效率的主要路径;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业效率的促进效应明显强于低水平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发展 物流业效率 产业数字化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作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3,共6页
选取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考量产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正向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市场化改革与颠覆性创新在... 选取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考量产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可正向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高,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市场化改革与颠覆性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间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北方地区而言,产业数字化对南方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不同类型产业数字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呈现“数字基础设施行业>数字化交易行业>数字化媒体行业”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 市场化改革 颠覆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流通数字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奕丹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数字新基建、流通数字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数字新基建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文将从实证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数字新基建、流通数字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互动关系,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数字新基建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支持、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流通数字化在数字新基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适度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最大增强数字新基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流通业:产业数字化 流通数字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涛 徐清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12-115,共4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电商)正深刻地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借助电商的平台优势,不仅可以快速拓展农业产业的市场空间,也通过精准捕捉、有效衔接消费者需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电商)正深刻地影响着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借助电商的平台优势,不仅可以快速拓展农业产业的市场空间,也通过精准捕捉、有效衔接消费者需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不强和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从而赋能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其中电商对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发展作出巨大的作用与贡献。该文综述电商如何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的机制,分析此过程中带来的正面效果,同时指出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 驱动 农业电商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如何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7
作者 朱玉丹 李纯青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7,139,共14页
本文以陕西恒盛集团带动绿色建材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①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行业整合者、业内设计师和对外联络者角色... 本文以陕西恒盛集团带动绿色建材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①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行业整合者、业内设计师和对外联络者角色,不同的角色分别通过资源整合、资源桥接和资源重构实现;②龙头企业通过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锁定型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平台化创新、数字化运营和协同化共生,以触发市场效应、灯塔效应和共振效应,最终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③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表现为在范围上从产业链内外溢到产业链间,在程度上由数据共享化发展为数据资产化。研究结论在揭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黑箱的同时,为其他细分领域中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企业 产业数字化转型 案例研究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数字化、技术进步与国内价值链分工
18
作者 赵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2-117,共6页
文章在理论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后,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 文章在理论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后,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处于不同地区和环节的国内价值链分工具有差异化提升效应,具体表现为对内陆地区、上游分工环节的价值链分工水平促进作用显著,对沿海地区、下游分工环节的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可经由技术进步路径实现。为搭建科学合理的国内价值链分工格局,应提高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实施差异化国内价值链分工策略、推动技术进步协同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技术进步 国内价值链分工 动态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时空特征及组态路径研究
19
作者 杨昀 刘钰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运用投影寻踪法,对长三角41个城市2013—2022年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序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动态QCA方法,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和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方面,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 运用投影寻踪法,对长三角41个城市2013—2022年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序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动态QCA方法,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和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时序演变方面,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空间分异方面,长三角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主要为“HH”型和“LL”型,且局部空间结构较为稳定;(3)在组态视角下,高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组态有8条路径,可归纳为“联动型”“技术-组织型”“技术-环境型”3种驱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数字化 时空特征 组态路径 动态QCA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市推进农机装备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及建议
20
作者 冯正睿 樊红霞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8期26-27,共2页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农机装备数字化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取得一定进展。例如,敦煌种业数字农业云平台通过“五个创新”显著提升了玉米制种效率和质量。无人机数苗技术使工作效率提升200倍,飞雄检测准确率提高15%;“种业云贷”产品通过...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农机装备数字化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取得一定进展。例如,敦煌种业数字农业云平台通过“五个创新”显著提升了玉米制种效率和质量。无人机数苗技术使工作效率提升200倍,飞雄检测准确率提高15%;“种业云贷”产品通过数据授信为农户发放低息贷款3150万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题。然而,酒泉市部分县(市、区)农机装备产业仍面临结构性矛盾,亟需针对困难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推动 数字农业云平台 农机装备 数字化产业 酒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