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莫程富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发病6 h~7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发病6 h~7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情况进行分组,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68),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n=32)。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PIS发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PIS发生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SA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SA结果为中重度狭窄、NLR增高均为导致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SA结果、NLR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79,DSA结果与NLR联合预测PIS发生的AUC为0.854。两者联合用于预测PIS发生的AUC高于单独预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DSA结果联合实验室指标NLR预测PIS发生的价值较高,能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PIS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实验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
2
作者 马飞 赵明芳 +1 位作者 苑东峰 韩静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0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6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6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由于对诊疗方法不够了解、术后因为拔鞘后卧床时间较长、小便不能自解及对造影期望过高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因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情绪的变化,术后及时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指导的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孙其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实施DSA指导的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狭窄面积、狭窄直径小于对照组,最小直径、病变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疗中采用DSA技术能准确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为介入治疗的开展带来可靠依据,最大程度保证介入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 介入治疗 数字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程度 血管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分割网络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颖 付瑞 +3 位作者 朱佳 高山 陈立伟 张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3,共8页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7卷积层,通过压缩特征层分辨率的方式减少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本文所提模型与U-Net、R2U-Net、Attention U-Net相比,IOU、Accuracy、F1-Score和ROC曲线下面积4项指标平均提升了1.82%、0.014%、1.19%和0.73%。结果验证了IC-Net模型明显提升了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弱血管和血管末端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分辨伪影噪声的能力,为医生识别脑血管中产生的病变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脑血管 数字血管造影 U-Net Inception模块 通道注意力 降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高飞 李达文 +1 位作者 朱敏 夏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评估经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按血管入路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00例和股动脉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 目的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评估经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按血管入路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00例和股动脉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93.0%vs 100.0%,4.0%vs 10.0%,P<0.05),曝光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10.26±2.23)min vs(4.57±1.07)min,P<0.01],2组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以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但是其操作难度及时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桡动脉 穿刺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1
6
作者 汪沁芳 厉春林 李莉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回顾性总结 4 6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提出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术中注重全身肝素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密切观察术中、术后病情变化 ,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成功配合脑血管造影术的关键。
关键词 数字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鸿梅 兰鸿 +3 位作者 夏昌华 曾国香 唐莉 李永琴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行设计DSA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25例行DS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焦虑/抑郁程度、体重指数、躯体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行设计DSA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25例行DS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焦虑/抑郁程度、体重指数、躯体疼痛程度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术后4h内饮水量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应针对DSA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尿潴留 体重指数 焦虑 抑郁 躯体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 王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4-154,158,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0例,其中6例发生并发症,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6例并发症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结...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0例,其中6例发生并发症,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果:40例患者中6例并发症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结论:及时观察、发现、并及早处理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脑血管 造影术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回顾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晨 张立群 +3 位作者 薛蓉 邹明 廖张元 张天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收集16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1例、中年组67例和老年组88例,记录...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方法收集16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1例、中年组67例和老年组88例,记录其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166例患者中,30.1%有颅内病变,39.8%有颅外病变,30.1%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以颈内动脉居多,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最明显;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降低(P<0.01),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比例明显升高(P<0.05)。61例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形式以初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67.7%,大脑中动脉以次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占72.2%。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病变的比例逐渐增高。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存在3级侧支循环的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 脑血管障碍 侧支循环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铭华 张将 +7 位作者 江顺福 吴明超 邢小丽 高黎明 曹玮 叶斌 朱捷燕 彭韩英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3期1151-1153,F0003,共4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管造影术 数字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予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5 位作者 蒋鸣坤 方毅 周立军 姚正鹏 顾尚恒 石力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52例,Moyamoya病2例,阳性检出率67.5%。其中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2cm×18cm,1例出现小脑梗塞。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颈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194-195,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 目的 :探讨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康复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尿的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接受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炜 庞洪波 +1 位作者 韦涛 陈宗胜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常见及特有的危险因素均影响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脑血管造影检查对确诊及进一步介入或选择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 DSA检查对青年脑卒中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数字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远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实施全脑DSA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7例,实施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保证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全脑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烧伤病人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史政荣 张雅萍 罗奇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25-626,共2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皮瓣移植的造影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 13例电击伤、热压伤患者皮瓣血供的DSA资料 ,对皮瓣移植DSA造影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意义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  13例中 9例适合行局部皮瓣移植并存活 ,...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对皮瓣移植的造影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 13例电击伤、热压伤患者皮瓣血供的DSA资料 ,对皮瓣移植DSA造影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意义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  13例中 9例适合行局部皮瓣移植并存活 ,4例不适合行皮瓣移植并截肢。结论 皮瓣移植前DSA检查对皮瓣移植术式的选择及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 皮肤移植 外科皮瓣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长霞 韩倩倩 +1 位作者 丁桂兵 杨晓峰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包括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淤血4例,脑血管痉挛2例,尿潴留3例,碘...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DSA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7例,包括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淤血4例,脑血管痉挛2例,尿潴留3例,碘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脑出血3例,脑梗塞2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对症处理后,未发生致残和死亡案例。结论 DSA期间开展优质护理,对降低术中风险、控制和预防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脑血管疾病 血栓 过敏 尿潴留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思斯 周轩 +3 位作者 焦河 邓帮富 费泽军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双平板数字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造影期并发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诊断的对比 被引量:6
19
作者 黎嘉卿 谭理连 +1 位作者 梁健华 张紫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重组,分析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评估其狭窄情况,将其结果与对应节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病变狭窄度进行对比。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所致中重度狭窄855节段,其中软斑块396节段、硬斑块459节段。通过两种检验方法对硬斑块导致中度狭窄、硬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软斑块导致中度狭窄和软斑块导致重度狭窄进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都具有较高准确率,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经济、方便、实用,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摄血管造影术 数字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闭塞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进 孙贝贝 +3 位作者 李晓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三维磁共振管壁成像(3D-MR-VWI)技术诊断颈动脉闭塞形态学特征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为颅外段颈动脉闭塞(CAO),并于1周内完成3D-MR-VWI和DSA检查的124例患者。评价3D-MR-VWI与DSA在诊断CAO类型和闭塞发生部位的一致性。结果3D-MR-VWI对于颈动脉完全闭塞及闭塞起始部位的诊断与DSA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Cohen’s κ=0.85,95%CI 0.71~0.94;Cohen’s κ=0.85,95%CI 0.71~0.97)。3DMR-VWI诊断颈动脉完全闭塞的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86.7%,准确率为94.6%。结论3D-MR-VWI能够准确诊断CAO并判定闭塞的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诊治颈动脉闭塞性病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