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莫程富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发病6 h~7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发病6 h~7 d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情况进行分组,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PIS)组(n=68),将NIHSS评分增加≥2分的患者纳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组(n=32)。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PIS发生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PIS发生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DSA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方面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SA结果为中重度狭窄、NLR增高均为导致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SA结果、NLR预测P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79,DSA结果与NLR联合预测PIS发生的AUC为0.854。两者联合用于预测PIS发生的AUC高于单独预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DSA结果联合实验室指标NLR预测PIS发生的价值较高,能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PIS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实验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炜 庞洪波 +1 位作者 韦涛 陈宗胜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对青年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卒中患者完成DSA检查80例,分析脑血管造影结果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DSA检查的总阳性率为61.25%,常见及特有的危险因素均影响青年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脑血管造影检查对确诊及进一步介入或选择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 DSA检查对青年脑卒中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
3
作者 马飞 赵明芳 +1 位作者 苑东峰 韩静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10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6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6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由于对诊疗方法不够了解、术后因为拔鞘后卧床时间较长、小便不能自解及对造影期望过高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因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情绪的变化,术后及时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5 位作者 蒋鸣坤 方毅 周立军 姚正鹏 顾尚恒 石力 《安徽医学》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结果,探讨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8年80例DSA的结果,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术程中并发症。结果80例DSA显示:颅内外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闭塞、次全闭塞、血管狭窄等52例,Moyamoya病2例,阳性检出率67.5%。其中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2cm×18cm,1例出现小脑梗塞。结论DSA对于脑血管疾病是一项较为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颈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鸿梅 兰鸿 +3 位作者 夏昌华 曾国香 唐莉 李永琴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行设计DSA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25例行DS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焦虑/抑郁程度、体重指数、躯体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行设计DSA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25例行DS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焦虑/抑郁程度、体重指数、躯体疼痛程度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术后4h内饮水量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应针对DSA术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尿潴留 体重指数 焦虑 抑郁 躯体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唐予 《华夏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护理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要先 宋太民 +2 位作者 王海增 刘刚 许洪勋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平板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造影和平板DSA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93.75%,DSA诊断符合率9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的动脉瘤,CTA和DSA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 mm动脉瘤,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平板DSA相似,诊断准确率高,CTA容易遗漏少数体积微小的病灶,必要时需CTA和DSA结合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 平板脑血管数字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194-195,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 目的 :探讨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康复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尿的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 :接受护理后,康复组患者术毕至首次排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接受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尿潴留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9
作者 高令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8期134-135,共2页
总结了60例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护理等,患者平衡过度,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科学的护理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DSA) 桡动脉 脑血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美蓉 陈静 陈信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总结了15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疏导、常规检查、体位训练,术前患者准备及用药,术后拔管的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认为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术前和术后提供特殊的专... 总结了15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心理疏导、常规检查、体位训练,术前患者准备及用药,术后拔管的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认为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术前和术后提供特殊的专业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张瑞 聂银银 范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CT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患者86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统计CTA检查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经CTA技术检查后,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97.18%、阴性预测值为60.00%、准确度为90.70%。结论CTA在心脏血管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狭窄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数字脑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康 侯丽 李爱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数字脑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王小菊 王忠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3期211-212,共2页
脑血管病(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已成为CVD病因检查的重要手段,是诊断CVD病变部位、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等的"黄金标准"[2]。但DSA是有创检查项目,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 脑血管病(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已成为CVD病因检查的重要手段,是诊断CVD病变部位、程度、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等的"黄金标准"[2]。但DSA是有创检查项目,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失眠、烦躁、腰酸背疼等。我院自2009年1月对行DSA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患者 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2009年 神经系统 脑血管 病因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薛正和 潘利周 刘稳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数据输入工作站行图像三维重建。对其中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了瘤体的大小、方向,以及与...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螺旋CT检查,将数据输入工作站行图像三维重建。对其中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了瘤体的大小、方向,以及与载瘤动脉、邻近血管及骨质结构的相互关系; DSA证实本组三维CT血管造影对动脉瘤的敏感度90. 9%,特异度52. 9%。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无创、快速、高准确率的诊断技术;可显示各部位动脉瘤与邻近动脉分支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 X线计算机 数字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婷婷 夏海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43-45,共3页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 数字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康殿贵 步文广 王涛 《安徽医学》 2013年第5期674-675,共2页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目前仍被视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其与其他无创脑血管检查相比,如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谱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及MR血管成像(MRA)等,具有准确、直观、动态等优点。因其属有创性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目前仍被视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其与其他无创脑血管检查相比,如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谱勒超声(TCD)、CT血管成像(CTA)及MR血管成像(MRA)等,具有准确、直观、动态等优点。因其属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有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术后并发 神经介入 数字脑血管造影 经颅多谱勒超声 脑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彩超 MR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许忠新 邵连彬 +2 位作者 刘彭华 高欣光 郭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出血病因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CT脑血管造影 空间分辨力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于小荣 卫朱军 霍晓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37-939,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抗凝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玉 任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186-187,共2页
目的:分析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C... 目的:分析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疑似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然后,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均被诊断患有脑静脉窦血栓,且观察组患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磁共振检查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效果良好,诊断的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检查 CT检查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的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赵燕 荆宏建 樊瑞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8-369,共2页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前、中、后的安全性及动脉瘤检出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unt和Hess分级对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以...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前、中、后的安全性及动脉瘤检出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hunt和Hess分级对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状态进行分级以选择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结果hunt和Hess1级患者动脉瘤检出率为50%,预后良好;2级检出率78.94%,血管痉挛15.87%,死亡5.26%;3级检出率80%,血管痉挛60%,死亡20%;4级检出率100%,血管痉挛50%,死亡50%。发病3d以内造影后合并再出血21.05%,并血管痉挛5例(26.31%),动脉瘤检出率68.42%,由于血管痉挛未完成造影1例,死亡15.78%,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10.52%。发病>3w造影前再出血22.22%,血管痉挛11.11%,遗留严重神经系统损害22.22%。结论Hunt分级1~3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d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Hunt分级3级以上患者应首先稳定生命体征,再行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脑血管造影 血管痉挛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