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产业发展何以赋能区域低碳转型——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
1
作者 付奎 刘炳荣 张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数字产业基础、数字产业规模、数字产业投资和数字产业创新等维度构建并测度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从数字产业驱动下的结构变革角度,剖析数字产业发展赋能区域低碳转型的结构优化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构化变革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内部结构偏向于知识技术化和生产服务化的高级化转型,引导资产结构清洁化和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和“电替煤”比例,促进需求侧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推动区域低碳转型,但供给端能源结构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本文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政府优化数字产业相关政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 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产业发展——基于再中心化工具变量的识别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亚虹 谭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共12页
数字产业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数字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基础建设的支撑,也需要便捷的交通为高技术人力资本流动提供通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实证上,以高铁... 数字产业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数字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基础建设的支撑,也需要便捷的交通为高技术人力资本流动提供通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实证上,以高铁开通的时间作为外生冲击,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产业的发展作用,并通过反事实模拟方法构建再中心化工具变量并以此处理内生变量问题,消除遗漏变量带来的估计偏差。具体而言,以2008—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市场可达性作为地方交通便利程度的关键代理变量,探讨城市新增数字产业相关企业数量与市场可达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以客运为主的高铁开通促进了人力资本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是促进数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文中模型参数识别机制为相似问题处理内生性提供了参考,实证结果也为发展数字产业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建设 数字产业发展 再中心化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发展对零售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3
作者 李国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29,共4页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并构建模型,探讨和分析数字产业发展对零售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总体而言,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零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产业发...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并构建模型,探讨和分析数字产业发展对零售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总体而言,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零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区域异质性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产业发展程度明显大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则相近,这表明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区域的数字化发展对我国零售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并不明显,而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后发优势。在空间维度上,数字产业发展对零售业发展质量产生了积极的空间外溢作用,且数字产业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该区域及周边区域零售行业的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 零售业发展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言 毛丰付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78,共11页
基于中国数字产业企业层面数据,将数字产业划分为数字硬件产业、数字软件产业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数字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并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数字产业发展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从数字产业企业数量增... 基于中国数字产业企业层面数据,将数字产业划分为数字硬件产业、数字软件产业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数字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并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数字产业发展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从数字产业企业数量增长率看,数字产业发展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数字硬件产业发展速度最慢。(2)从数字产业发展泰尔指数测算结果看,地区内差异是导致数字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因,数字硬件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有所扩大,而数字软件产业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都有所缩小。(3)从数字产业发展偏离度指数测算结果看,东部地区数字硬件产业发展呈现领先式发展特点,西部地区则呈现追赶式发展特点;中部地区数字软件产业和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呈现领先式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呈现追赶式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产业发展 泰尔指数 偏离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平衡性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李娟 刘爱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2,共10页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的平衡性进行分析;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资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本投资效率和地区结构是短板,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条件β收敛。促进区域数字产业三个维度的平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驱动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数字产业发展 平衡性 LMDI模型 β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时空特征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亮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法考察时空演进趋势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国数字...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法考察时空演进趋势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中国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高度相关性,且大多数省份分布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逐渐扩大,相对差异整体上呈现逐步缩小趋势,且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数字化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打造现代化数字产业链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数字产业链系统、因地制宜实施数字产业链创新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提高数字产业链发展水平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水平 熵值法 莫兰指数法 Dagum基尼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