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数字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范蕙君 李修芳 +1 位作者 燕芳杰 胡治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本文采用数字云图资料,分析热带气旋强度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云系结构紧密度因于的概念并用云带旋转的圈数表示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本文对原有关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某些因子的取值作了适当调整,改进了用增强红外... 本文采用数字云图资料,分析热带气旋强度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云系结构紧密度因于的概念并用云带旋转的圈数表示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本文对原有关于热带气旋中云系结构的某些因子的取值作了适当调整,改进了用增强红外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方法。经过对2446组样本的拟合,热带气旋强度最大风速估计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48ms-1。本方法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能更客观地作出定量估计。对1993年12个热带气旋检验,最大风速平均绝对误差为2.31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云图 热带气旋 强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方法的检验和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范蕙君 李修芳 +1 位作者 燕芳杰 胡治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以关岛飞机探测的热带气旋资料和登陆热带气旋的实测风资料为观测值,将用数字云图确定的热带气旋强度与观测值作比较,其平均绝对误差均不足3ms-1.文章还给出了1994年业务试用结果.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业务应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字云图 热带气旋强度 检验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卫星数字云图接收处理业务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建强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2-65,共4页
本文介绍了静止卫星数字云图特点,接收处理硬件系统及开发的运行软件.该业务系统提供了准确清晰的高质量图象,提高了预报时效.
关键词 卫星数字云图 接收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S低分辨模拟云图与高分辨展宽数字云图之间的关系
4
作者 刘建强 黄润恒 王其茂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章介绍了低分辨的数字云图与原始的展宽云图数据的关系,从而可直接从量化后低分辨云图上求取辐射物理量。
关键词 数字云图 GMS卫星 低分辨模型 高分辨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字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燕芳杰 范蕙君 +1 位作者 李修芳 胡治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0-32,共3页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结构(眼,中心密蔽云区、螺旋云带,结构紧密度)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结构(眼,中心密蔽云区、螺旋云带,结构紧密度)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经过业务试运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 人机对话系统 数字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估计降水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方竹君 肖稳安 汤达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在条件气候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研讨面平均雨强与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用1h间隔的数字化红外卫星资料估计降水的三种模式。通过对1991年7月5日、6日、1... 在条件气候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研讨面平均雨强与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用1h间隔的数字化红外卫星资料估计降水的三种模式。通过对1991年7月5日、6日、10日降水过程的实例分析表明,对于日降水量的估计,效果较为理想。模式可用于与取样时间和地点的相似气象条件区,且不需要对云进行分离和跟踪、考察对流单体的生命史演变过程,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云图 降水估计 红外卫星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CH_(4)大样本数据感知关键技术及监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耀宜 代左朋 +4 位作者 杨耀 屈世甲 张清 孙旭峰 张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91,共10页
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是智能化煤矿最基本的功能要素。现阶段采煤工作面整体环境感知能力不足,感知设备设置监测点数量有限,末端无线网络不够健全,缺乏高精度位置服务,导致矿井与采煤工作面全面感知所需数据样本量偏少,信息透明度不够,隐... 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是智能化煤矿最基本的功能要素。现阶段采煤工作面整体环境感知能力不足,感知设备设置监测点数量有限,末端无线网络不够健全,缺乏高精度位置服务,导致矿井与采煤工作面全面感知所需数据样本量偏少,信息透明度不够,隐患识别和安全预警准确性偏低。针对该问题,以采煤工作面为应用场景,以CH_(4)为监测对象,研究煤矿工作环境参数大样本数据感知关键技术及监测模式。通过研究无线低功耗CH_(4)传感与自标校技术,实现在采煤工作面布置大量CH_(4)传感器进行全面感知,解决长时间免标校维护的技术难题;通过研究传感设备对象编码与定位技术,解决大量传感设备的身份和位置识别难题;通过研究适用于矿井线性空间的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无线骨干网链路节点的路由自发现、网络故障自主发现、故障节点及时隔离和自恢复技术,解决采煤工作面布设大量CH_(4)传感器及工作面移动带来的数据实时传输与维护问题;通过研究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样本数据连续监测模式,针对采集的大量CH_(4)传感数据,利用空间数字云图技术,实现整个采煤工作面CH_(4)面域连续监测和全面感知及作业现场数据分级处理。采煤工作面CH_(4)大样本数据感知关键技术及监测模式为其他矿井环境参数的全面感知研究提供了基础技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采煤工作面 安全监控 CH_(4)监测 大样本数据感知 全面感知 实时互联 空间数字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