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安康 邱睿 +7 位作者 王文静 段文思 武祯 李春艳 李君利 康天良 牛延涛 冯泽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1-967,共7页
为使女性受检者接受尽量低的剂量同时获得尽量好的图像质量,本文针对Hologic Lorad Selenia数字乳腺X射线机型进行了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采用不同靶/滤过组合、管电压,对不同厚度和腺体百分含量的乳腺模体成像,获得不... 为使女性受检者接受尽量低的剂量同时获得尽量好的图像质量,本文针对Hologic Lorad Selenia数字乳腺X射线机型进行了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优化研究。采用不同靶/滤过组合、管电压,对不同厚度和腺体百分含量的乳腺模体成像,获得不同成像参数下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用于表征图像质量。采用适用于中国女性的平均腺体剂量转换因子,计算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受检者的受照剂量,进而探究图像质量一致的情况下,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随不同成像参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对适用于中国女性的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给出建议。本文结果为中国女性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成像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 对比度噪声比 平均腺体剂量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乳腺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成龙 宋一曼 +4 位作者 于湛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丁昌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未触及明确肿块、仅由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发现钙化灶(BI-RADS 4a及以上)的患者178例。病灶均在X射线引导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其中良...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未触及明确肿块、仅由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发现钙化灶(BI-RADS 4a及以上)的患者178例。病灶均在X射线引导下手术切除,并行病理学检查,其中良性117例,恶性61例。以7∶3的比例将所有病例分为测试集和验证集。应用MaZda软件,采用3种特征向量降维算法(费希尔参数法、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相关信息测度法)分别筛选出10个最佳纹理特征,合并后得到第4组最佳纹理特征(MPF)。方法一,依据上述4组最佳纹理特征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对钙化灶进行良恶性判别。方法二,比较测试集中良恶性组间最佳纹理特征(MPF组,30个)的差异,以筛选出的最佳纹理特征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用验证集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依据第4组最佳纹理特征,NDA的误判率最低,测试集误判率为13.60%,验证集为9.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0,4)SumOfSqs及S(3,3)Entropy为区分良恶性钙化灶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鉴别验证集良恶性钙化灶的AUC(95%CI)为0.771(0.642~0.901),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7、0.833、0.629。结论:基于乳腺数字X射线图像纹理分析的LDA/NDA或Logistic回归模型对BI-RADS 4类以上钙化灶均有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 纹理分析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乳腺钙化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光慧 黄海峡 +4 位作者 左翔 黄吟华 罗杨 徐国厚 王丁要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鉴别乳腺放射状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华东疗养院67例行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和DB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放射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DM和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DBT图像上两组病变中心密度、微钙化、病灶中心的大小、病灶整体的大小及毛刺长度方面的差异。结果6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29例,两组患者年龄与是否绝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1.94%(41/67)、100%(67/67)vs.65.85%(27/41)、74.63%(50/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和DBT对恶性放射状病变诊断的灵敏度[65.38%(17/26)vs.82.76%(24/29)]、特异度[66.67%(10/15)vs.68.42%(26/38)]、误诊率[33.34%(5/15)vs.31.58%(12/38)]以及漏诊率[34.62%(9/26)vs.17.24%(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DBT图像上病灶中心大小[(3.30±0.63)mm vs.(4.12±0.65)mm]、病灶整体大小[(24.64±5.28)mm vs.(30.22±7.29)mm]及毛刺长度[(11.32±3.38)mm vs.(13.24±2.23)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中心密度及微钙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BT对乳腺放射状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扭曲 放射状病变 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DM) 数字乳腺体层合成(D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