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种网格上统一的数值离散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庆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3-400,共8页
提出一种在任意网格上计算数值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各种不同网格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基于Taylor展开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各种网格下都可以使用的数值微分格式,有了这一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数值方法,原来只能用... 提出一种在任意网格上计算数值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各种不同网格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基于Taylor展开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各种网格下都可以使用的数值微分格式,有了这一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已经发展起来的各种数值方法,原来只能用在结构网格上的格式,可以直接推广到其他各种网格上,从而可以用于各种复杂区域内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初步的应用表明这种技术是简单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离散 计算网格 微分矩阵 不可压缩流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定常半周期Stokes问题的数值离散
2
作者 裘国永 张麦侠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研究了三维非定常半周期 Stokes方程的数值离散 .对周期方向引入 Fourier谱方法 ,而对非周期方向引入 Legendre谱方法 ;时间离散使用向后 Euler格式 ,对由此而得的全离散向后欧拉Fourier- Legendre联合谱方法 ,证明了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 研究了三维非定常半周期 Stokes方程的数值离散 .对周期方向引入 Fourier谱方法 ,而对非周期方向引入 Legendre谱方法 ;时间离散使用向后 Euler格式 ,对由此而得的全离散向后欧拉Fourier- Legendre联合谱方法 ,证明了格式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离散 Fourier-Legendre联合谱方法 向后Euler格式 稳定性 收剑性Stoke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数值离散的一类新的辛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8-591,共4页
对数值计算中经典的中点公式参数化,基于精确数值离散的思想构造了带参数的修正中点公式.此修正中点公式是对称的具有2阶精度的辛算法,应用此修正中点公式模拟简单单摆问题.数值实验表明:对于小的初始摆角和较大的初始摆角,带参数的修... 对数值计算中经典的中点公式参数化,基于精确数值离散的思想构造了带参数的修正中点公式.此修正中点公式是对称的具有2阶精度的辛算法,应用此修正中点公式模拟简单单摆问题.数值实验表明:对于小的初始摆角和较大的初始摆角,带参数的修正中点公式比经典的中点公式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数值离散 修正中点公式 哈密尔顿系统 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统计数值离散化图谱生成 被引量:7
4
作者 扈海波 王迎春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9-11,14,共4页
为了提供满足应用要求的统计数值空间分布图,提出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成数值的空间分布图谱。对数值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网格均匀离散化处理,以网格所处的区域性质、网格内包含的建筑物区块面积所占比例,建立腐蚀... 为了提供满足应用要求的统计数值空间分布图,提出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生成数值的空间分布图谱。对数值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网格均匀离散化处理,以网格所处的区域性质、网格内包含的建筑物区块面积所占比例,建立腐蚀或膨胀系数,并通过形态学腐蚀或膨胀操作,生成数值专题图谱。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统计数值空间离散 腐蚀或膨胀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滑脱层对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控制: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玉 李江海 +2 位作者 豆方鹏 徐海轩 柳晨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3-743,共11页
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处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间的过渡位置,是现今四川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探明储量的重要分布区域。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构造带,区内发育多套滑脱层,滑脱层的分布控制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前人依据地质露头... 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处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间的过渡位置,是现今四川盆地大中型油气藏探明储量的重要分布区域。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构造带,区内发育多套滑脱层,滑脱层的分布控制了研究区的构造变形。前人依据地质露头分析和三维地震解释等技术方法厘定了研究区的主要构造样式,但对于构造变形过程及运动学特征尚缺乏定量化分析。本文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PFC2D软件计算相同时间步长内显示的构造样式的差异,设计了单滑脱层体系、双滑脱层体系和多滑脱层体系三个模型进行离散元单因素对比模拟实验,探讨各滑脱层体系中构造样式的差异。实验表明:①滑脱层对于剖面中构造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一方面,从断层的发育数量来看,双滑脱层体系与多滑脱层体系中断层的发育数量均多于单滑脱层体系,滑脱层的引入使得体系中的构造发育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从发育的断层性质分析可知,随着滑脱层数量的增加,体系中前冲断层数量呈递增趋势,反冲断层的数量在多滑脱层体系中表现为少于前两个模型,且明显少于双滑脱层体系中反冲断层的数量,中间滑脱层对于形成反冲断层具有抑制作用。②滑脱层的引入加快了断层在垂向上的逆冲速度,中间滑脱层起到了联结基底滑脱层和上部滑脱层的作用。双滑脱层体系中普遍存在构造解耦现象,多滑脱层体系中以发育次级断层和次级褶皱为主要特征。③多滑脱层体系表现了明显的次级褶皱及次级断层特征,与大巴山东段剖面较为贴合,双滑脱层体系表现为具有较多构造解耦特征,与西段剖面较为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 构造变形 滑脱层 离散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齐岳山分界断裂性质与形成过程
6
作者 王帅杰 颜丹平 +3 位作者 周志成 孔霏 景含阳 廖威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0,共13页
NE向分布的齐岳山断裂将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划分为西北部的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和东南部的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然而,齐岳山断裂的性质和形成过程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共识,导致对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存在显著分... NE向分布的齐岳山断裂将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划分为西北部的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和东南部的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然而,齐岳山断裂的性质和形成过程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共识,导致对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存在显著分歧。为揭示齐岳山断裂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两侧构造变形差异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地震反射剖面解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设计5组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若存在先存断裂,变形集中于其部位,影响断层生成顺序;若无先存断裂且多套滑脱层具有较低内聚力,变形主要沿下部滑脱层传递;当中间滑脱层厚度大于下部滑脱层时,变形主要受中间滑脱层控制。结合地震剖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表现为“双层台阶式断弯褶皱带”,齐岳山断裂形成于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变形过程中,其两侧构造差异主要受基底滑脱层分布和寒武系滑脱层力学性质的主导作用。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由深层断弯褶皱控制,而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由浅层断弯褶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前陆褶皱冲断带 齐岳山断裂 离散数值模拟 多滑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宝利 刘可禹 +3 位作者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8,共19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组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强度、厚度及其组合主要控制冲断褶皱带构造纵向叠置关系及构造样式,滑脱层分布及同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其横向变形范围,先存构造主要影响后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在此基础上,分段开展了多因素组合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重构了准南缘构造变形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变形机制,即先存断裂、古凸起、三套不同性质滑脱层纵向叠置关系和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西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下强上弱”“下薄上厚”两套纵向叠置滑脱层控制了中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先存断裂及单套较弱滑脱层控制了东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复杂构造变形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褶皱带 离散数值模拟 滑脱层 先存构造 同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特性影响的试验和数值分析
8
作者 黄良 曹杰 +1 位作者 邓清禄 刘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0,共11页
天然砂土颗粒形状复杂多变,形状要素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微观机理,开展了不同颗粒形状砂土试样的室内三轴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试验。室内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在孔隙比相... 天然砂土颗粒形状复杂多变,形状要素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其微观机理,开展了不同颗粒形状砂土试样的室内三轴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试验。室内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在孔隙比相近的情况下,颗粒形状不规则砂土试样易发生应变硬化现象,而颗粒形状规则砂土试样易发生应变软化现象,当砂土试样形状规则程度降低时,其在应力路径q-p′曲线内的临界状态线将逆时针旋转,即形状越不规则其临界状态摩擦角增大,且其在e-logp′平面内的临界状态线将向下移动。离散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样密实度相同时,试样的偏应力峰值强度、偏应力峰值应变以及超孔压峰值应变均随颗粒形状不规则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微观参数层面,不同颗粒形状试样中颗粒间的力链分布及强力链占比、配位数和接触滑动率存在差异,这可能是造成不同试样间力学差异的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颗粒形状 剪切特性 三轴试验 离散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数值模拟颗粒自转对流化床内颗粒流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袁竹林 马明 徐益谦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8-241,共4页
针对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自转是否对流化状态产生影响这一众多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 ,用离散数值模拟方法首次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研究发现 ,无论颗粒是否自转均有聚团产生 。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颗粒旋转 流化状态 离散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崩塌破坏模式及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根龙 张茂省 +1 位作者 苏天明 曾庆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1-549,共9页
黄土崩塌是黄土高原区最常见、致灾最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首先,从黄土地形地貌、黄土类型及结构、黄土垂直节理、坡脚侵蚀、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黄土崩塌的成因,认为黄土中的垂直节理和坡脚侵蚀作用是造成黄土崩塌的主要... 黄土崩塌是黄土高原区最常见、致灾最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首先,从黄土地形地貌、黄土类型及结构、黄土垂直节理、坡脚侵蚀、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黄土崩塌的成因,认为黄土中的垂直节理和坡脚侵蚀作用是造成黄土崩塌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野外黄土崩塌变形破坏特征及地质现象分析,将黄土崩塌归纳为拉裂-坠落式、拉裂-倾倒式、拉裂-下挫式和拉裂-滑移式4种主要破坏机制,并概化出了各类破坏示意图;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对黑龙沟黄土崩塌的形成破坏过程进行了再现和分析,其破坏过程为侵蚀剥落-坡脚局部凹进-垂直节理张开-下挫解体-堆积坡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节理 黄土崩塌 坡脚侵蚀 破坏机制 离散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受荷螺杆桩承载特性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亚东 于艳 +3 位作者 孙华圣 王安汀 蔡江东 胡志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24,共5页
螺杆桩技术已经在多种类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然而由于认识条件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理论分析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竖向受荷螺杆桩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结果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 螺杆桩技术已经在多种类型工程中得到了应用,然而由于认识条件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复杂,其理论分析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流程序,建立了竖向受荷螺杆桩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结果对模型细观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螺距、螺纹段长度和桩径等设计参数对螺杆桩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距的增加,螺杆桩极限承载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发展特征,螺距为(1.0-1.33)D时,螺杆桩具有最佳的承载表现,不同螺距螺杆桩的螺纹段荷载分担比例最高而直杆段最小.螺杆桩极限承载力随着螺纹段长度的增加先线性增长,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建议合理的螺纹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3L.桩径增加时,螺杆桩极限承载力呈近似线性快速增长.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螺杆桩设计参数优化和承载力估算方法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桩 离散数值模拟 设计参数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黄少英 能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三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离散数值模拟 克拉苏构造带 影响因素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法研究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变形机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段云江 黄少英 +3 位作者 李维波 张慧芳 马小丹 廖斐然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419,共6页
为研究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挤压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阿瓦特段、大北段和克深段3条主干地震剖面的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背景下盐岩层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具有较... 为研究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挤压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主控因素,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阿瓦特段、大北段和克深段3条主干地震剖面的盐构造变形演化过程。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挤压背景下盐岩层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盐上层、盐岩层和盐下层为整体挤压、分层变形的构造特征;盐下层发育一系列由北向南的冲断构造,盐上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滑脱变形构造;先存断裂主要控制盐下层构造变形和应力的传播范围;先存盐底辟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的隆升范围,盐岩展布形态和基底古隆起主要影响盐上层构造变形。研究结果揭示了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对盐构造变形机理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盐构造 离散数值模拟 构造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构造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江海 章雨 +1 位作者 王洪浩 王殿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6,共12页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克深和大北工区的盐构造变形是前展式的,且变形主要集中在山前位置;靠近挤压端基底的早期隆起、先存断裂、同沉积作用以及盐岩层的初始沉积中心,影响了盐构造的形成;垂直挤压方向上,靠近挤压端的盐岩具有较强的侧向流动性,盐岩有向中部运动的速度分量,且越靠近中部运动速率越大,导致盐岩向中部聚集并强烈变形,发育复杂的褶皱样式并出现盐构造与源盐分离的构造组合,局部随逆冲断层冲破地表。相较于二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能够完成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多角度分析,完整认识盐构造形成机制,为盐构造相关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前陆冲断带 盐构造 三维离散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承台单桩工作机理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亚东 陈思 +2 位作者 于艳 佘跃心 蒋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5-190,共6页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 以数字化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利用可视化室内模型试验及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承台尺寸的带承台单桩荷载传递特性、桩周土变形分布模式及细观结构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桩在加载初期首先达到极限承载力,带台单桩的后期承载力主要由承台下土体来承担,随着承台尺寸的增加,承台对基桩承载力的削弱作用以及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效应逐渐增强。对于较大承台带台单桩,其竖向变形影响范围将扩展到桩端附近,桩端土体仍然呈现单桩的孔穴扩张变形模式,小承台带台单桩随桩端土体的刺入呈冲剪破坏模式,而大承台带台单桩最终呈现一定的整体剪切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对于其他桩型工作机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模型试验 离散数值模拟 荷载传递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震滑坡高速滑动堵江机制的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金玉 赵志强 +1 位作者 郑珠光 杨继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大型滑坡,这些滑坡体在峡谷河流地带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本文以唐家山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为例,通过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唐家山滑坡的滑动堵江机制进行了模拟,结论如下:唐家山滑坡确实为一高速滑坡,滑坡从... 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大型滑坡,这些滑坡体在峡谷河流地带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本文以唐家山滑坡形成的堰塞湖为例,通过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地震作用下唐家山滑坡的滑动堵江机制进行了模拟,结论如下:唐家山滑坡确实为一高速滑坡,滑坡从启动到停止,其速度变化曲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滑坡的最大滑速达27 m/s;直观地再现了唐家山滑坡的滑动以及形成堰塞体的全过程运动特征和滑坡堵江机制,并把其划分为5个阶段,即滑动启动阶段、加速滑动阶段、减速滑动阶段、遇阻堆积阶段和自稳成坝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山滑坡 离散数值模拟 滑坡堵江机制 高速滑坡 全过程运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可控因素离散元数值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小康 曹怀建 韩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41,共3页
以三交河煤矿504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探究工作面煤壁片帮可控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端面距离、支架工作阻力和水平支护力;通过现场实测验证表明:504工作面所选用的ZY7600/26/55双柱掩护式支架的结构和参数满... 以三交河煤矿504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利用离散元数值分析软件探究工作面煤壁片帮可控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端面距离、支架工作阻力和水平支护力;通过现场实测验证表明:504工作面所选用的ZY7600/26/55双柱掩护式支架的结构和参数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大采高 离散数值分析 煤壁片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中流动的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陶贺 钟文琪 金保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3-19,137,共7页
为了研究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通过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活性焦即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元颗粒模型来描述圆柱形颗粒,即圆柱形颗粒通过几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建立了圆柱形颗粒的碰... 为了研究活性焦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通过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活性焦即圆柱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元颗粒模型来描述圆柱形颗粒,即圆柱形颗粒通过几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建立了圆柱形颗粒的碰撞机制,分析了圆柱形颗粒在流动时的受力情况,并通过实验验证多元颗粒模型的可靠性。从宏观和微观2个方面,比较圆柱形颗粒2种构建方式(2球元和3球元)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2球元和3球元构建的圆柱形颗粒在动能、转动动能、变形量、碰撞力、碰撞次数等微观方面的差别较大。且通过比较颗粒位置图和下料率可以看出,3球元圆柱形颗粒的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更加相符,因此,选择3球元作为圆柱形颗粒的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颗粒 多元颗粒模型 构建方法 移动床 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高精度离散数值齿面啮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光磊 常凯 《航空发动机》 2013年第2期19-24,共6页
基于弧齿锥齿轮齿面3坐标测量网格点数据,采用齿面间距计算的局部坐标法、齿面最小间距计算的流水法、齿面最小间距调整的无约束优化法和高精度齿面逐级加密等离散数值齿面啮合分析技术,得到了离散数值齿面的啮合印痕和传动误差曲线。... 基于弧齿锥齿轮齿面3坐标测量网格点数据,采用齿面间距计算的局部坐标法、齿面最小间距计算的流水法、齿面最小间距调整的无约束优化法和高精度齿面逐级加密等离散数值齿面啮合分析技术,得到了离散数值齿面的啮合印痕和传动误差曲线。以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1对弧齿锥齿轮为例,验证了数值计算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测量齿面数据隅于轮齿范围之内,该技术也可用于检测弧齿锥齿轮加工质量,并为真实齿面加工参数反求和重构提供输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3坐标测量机 离散数值齿面 齿面啮合分析 双3次样条 传动系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西部阿瓦特—博孜地区构造变形差异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会文 陈龙 +3 位作者 吴超 陈汉林 顾成龙 程晓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2-1097,共16页
库车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博孜地区位于构造挤压转换区,沿走向构造变形差异显著。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精细的地质建模,模拟了其形成演化过程,讨论了差异变形的控制因素。阿瓦特地区盐下沿克深... 库车坳陷西部的阿瓦特-博孜地区位于构造挤压转换区,沿走向构造变形差异显著。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精细的地质建模,模拟了其形成演化过程,讨论了差异变形的控制因素。阿瓦特地区盐下沿克深断裂远距离逆冲推覆,形成上下叠置的两套沿侏罗系煤层滑脱的逆冲体系;盐上发育厚度较小的阿瓦特凹陷;盐构造以不整合型为主。博孜地区盐下在克深断裂以北为高角度基底卷入变形,以南为沿煤层的滑脱,整体为楔形叠瓦冲断构造;盐上发育厚度巨大的拜城凹陷;盐构造以整合型为主。模拟结果表明,温宿古隆起限制了中生界至古近系的沉积范围,阻碍了变形的向前传递,是造成阿瓦特-博孜地区变形差异性的最主要原因。先存盐底辟构造和南天山的差异挤压作用对该区域的差异变形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综合地震剖面解释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演化过程表明,该区域构造活动具有由弱到强的变化趋势,构造变形开始于早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时期,在上新世早期康村组沉积之后发生显著的构造加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西部 构造建模 离散数值模拟 古隆起 差异变形 盐底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