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柴胡适生地分析及数值区划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魏建和 陈士林 +3 位作者 魏淑秋 曹海禄 李先恩 杨成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区划,并与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以探索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的现代方法。结果发现以北京延庆为基点,以水热距为距离和分级指标,得出了北柴胡全国的783个适宜产地,主要分布在纬度27.5-54... 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区划,并与资源普查结果相比较,以探索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的现代方法。结果发现以北京延庆为基点,以水热距为距离和分级指标,得出了北柴胡全国的783个适宜产地,主要分布在纬度27.5-54.2°,经度75.17-134.17°之间,其中1级适宜产地的分布范围为纬度35.22-44.47°,经度102.33-124.05°之间,主要在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内蒙的中南部及辽宁的西南部,该结果与我国北柴胡的自然分布产区非常相似。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结合柴胡资源调查资料,可以较好地对北柴胡的适宜产地进行数值分级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产地适宜性 数值区划 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中药材适宜性数值区划划分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成忠 陈士林 +3 位作者 魏建和 赵润怀 郭庆胜 刘召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48-53,63,共7页
根据物种引种的生态环境相似性原则,建立用于中药材适宜性分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气候因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库,设计实现了基于数据库的GIS中药材适宜性分析系统,实现了中药材适宜性数值区划的科学划分,... 根据物种引种的生态环境相似性原则,建立用于中药材适宜性分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气候因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第三次全国中药普查数据库,设计实现了基于数据库的GIS中药材适宜性分析系统,实现了中药材适宜性数值区划的科学划分,并用实例证明其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适宜性数值区划 空间聚类分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产地适宜性分析与数值区划 被引量:6
3
作者 林余霖 黄林芳 +6 位作者 李卿 王丽芝 谢彩香 索凤梅 孙超 由金文 陆建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3期468-472,共5页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产地适宜性分析 数值区划 生态因子 TCMGIS—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土壤的数值区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斌 王德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8-95,共8页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4个土壤样本的12个农化特性作主成份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土壤南北差异明显,主要是由碱解氮、有机质、全氮、铜、铁和锰的变异引起;东西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是由硼、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造成。在主成份聚类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54个土壤样本的12个农化特性作主成份分析,揭示了陕西省土壤南北差异明显,主要是由碱解氮、有机质、全氮、铜、铁和锰的变异引起;东西差异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主要是由硼、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造成。在主成份聚类的基础上,把54个土样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渭北旱塬和关中平原三大地貌分区;用模糊聚类法划分为16个分区,结果与实际土壤分布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数值区划 模糊聚类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