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良意志,还是敬重情感?——再论康德的自由概念 被引量:4
1
作者 尚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2,共10页
康德是近代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人们一直认为,康德的"自由"概念是从理性的"善良意志"出发的。然而,越到晚年康德自己越发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理性的"自由"概念需要某种情感作为基础。这种情感便是"... 康德是近代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人们一直认为,康德的"自由"概念是从理性的"善良意志"出发的。然而,越到晚年康德自己越发现:人是有情感的动物,理性的"自由"概念需要某种情感作为基础。这种情感便是"敬重"。康德对"敬重"情感的谈论表明,人的道德生存也即人的自由的现实运作,归根结底是在"敬重"情感中进行的。将"理性""情感"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式(在康德研究界格外流行)必须接受根本性的批判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善良意志 敬重情感 道德 愉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 被引量:5
2
作者 尚文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3,共9页
一直以来,汉语学界主要从概念和逻辑分析角度处理康德的物自体概念和形而上学体系。但我们认为,如果缺失生存经验的见证,概念和逻辑就是空洞的思辨的产物。正是敬重情感和审美情感等实实在在的情感状态,揭示了"A=A"或"我... 一直以来,汉语学界主要从概念和逻辑分析角度处理康德的物自体概念和形而上学体系。但我们认为,如果缺失生存经验的见证,概念和逻辑就是空洞的思辨的产物。正是敬重情感和审美情感等实实在在的情感状态,揭示了"A=A"或"我=我"之外的"我是……"和"A是……"等同一性命题,它们是形而上学体系由以成立的基础。我们看到,敬重情感和审美情感这样的"直接意识"是把康德三大批判联结为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的"生存经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自体 敬重情感 审美情感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对康德伦理学两次演绎的考察
3
作者 孙小玲 马雨乔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0,共7页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伦理学有两次不同的先验演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一先验演绎是康德论证"一项定言命令式如何可能"的关键环节。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否定了先验演绎的必要... 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伦理学有两次不同的先验演绎。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一先验演绎是康德论证"一项定言命令式如何可能"的关键环节。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否定了先验演绎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将其归咎于我们无法对自由理念作出理论阐明。然而,作为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的替代方案,《实践理性批判》的"理性事实"并不令人信服。本文将考察两版演绎问题,进一步重构一个新的先验演绎,它将以《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的演绎为基础,通过"目的王国"概念联结道德法则与理性存在者;《实践理性批判》的"敬重情感"可以为这一新的演绎提供情感意义上的动机。这将形成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实践理性批判》互补的解释,目的是通过构建新的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尝试阐明康德的道德法则如何可以运用于现实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言命令 先验演绎 目的王国 动机 敬重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