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苯教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敦煌西域藏文文书和藏文史书《韦协》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8,共10页
利用藏文史书《韦协》(即《巴协》)较早版本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唐代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新疆古藏文简牍文书、汉文文献有关苯教的相关记载,对苯教的早期历史分期、吐蕃时代苯教的定义、主要内涵、信仰群体、流行区域,以及佛苯之争的突出... 利用藏文史书《韦协》(即《巴协》)较早版本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唐代敦煌吐蕃历史文书、新疆古藏文简牍文书、汉文文献有关苯教的相关记载,对苯教的早期历史分期、吐蕃时代苯教的定义、主要内涵、信仰群体、流行区域,以及佛苯之争的突出特点等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发现早期吐蕃苯教缺乏深奥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是内容丰富的高原自然崇拜。而汉文资料中有关羊同(象雄)、吐蕃、女国、吐谷浑等宗教习俗的资料,是研究该时期苯教的最为重要的资料;赤松德赞时期,苯教依然是吐蕃的主要宗教信仰,信奉群体主要来自吐蕃赞普外戚的最显赫的家族,包括那囊氏、蔡邦氏、钦(琛)氏、属卢氏(焦若、觉若),以及琼波氏、恩兰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教 苯教 敦煌藏文文书 《韦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寺院岸本考
2
作者 陆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共9页
吐蕃时期敦煌寺院寺卿由俗人担任,负责对寺院财产、寺户及僧尼进行管理,此职在藏文文书中被称为寺院下管家。此外还有常驻敦煌僧团都僧统司的吐蕃人寺卿,也由俗人担任,藏文文书中称为寺院供养粮岸本,也称为如寺院供养粮岸本之大管家、... 吐蕃时期敦煌寺院寺卿由俗人担任,负责对寺院财产、寺户及僧尼进行管理,此职在藏文文书中被称为寺院下管家。此外还有常驻敦煌僧团都僧统司的吐蕃人寺卿,也由俗人担任,藏文文书中称为寺院供养粮岸本,也称为如寺院供养粮岸本之大管家、寺院上管家,瓜州和吐蕃本部寺院中也有此类僧官设置。他们除了接受吐蕃僧官体系的管辖外,还要接受岸本榼苏户属、瓜州都仓曹、沙州仓曹等中央、地方各级官员的管辖。吐蕃政权的这种做法源自佛教内律和世俗职官岸本的设置,与唐朝的监寺制度也有一定关系。归义军时期寺卿仍然是敦煌寺院重要僧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书 吐蕃寺院 岸本 寺卿 吐蕃僧官制度 寺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吐蕃告身制度的几个问题——对《吐蕃告身制度相关问题研究》一文的几点商榷意见
3
作者 陆离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69,共9页
吐蕃之告身对官员来说就是官之章饰,对平民百姓来说就是身份标志。吐蕃给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普遍授予不同质地等级的告身,并对被其征服的河陇西域等地民族首领授予较高等级告身,但其实际地位仍然较低的做法就是为了显示尊卑等级,维护统... 吐蕃之告身对官员来说就是官之章饰,对平民百姓来说就是身份标志。吐蕃给各级官员和平民百姓普遍授予不同质地等级的告身,并对被其征服的河陇西域等地民族首领授予较高等级告身,但其实际地位仍然较低的做法就是为了显示尊卑等级,维护统治秩序,也显示了一定程度的民族压迫性。吐蕃告身制度是吐蕃政权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巩固和维护吐蕃政权在本部和河陇西域等占领区统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该制度是吐蕃民族的传统习俗与唐朝告身和官品服饰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是吐蕃文明的代表,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极不严密、杂乱无章和从来没有真正完善的制度。对于不同时期的汉藏史料中关于吐蕃告身制度的记载必须首先进行分析考证,鉴别真伪,剔除舛误,区别对待,然后才能有选择地加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告身制度 贤者喜宴 第吴宗教源流 敦煌藏文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