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应存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47-51,共5页
敦煌卷子P.2115、S.5614《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一方,只有方名及功用,而无具体的药物组成。查考宋代及宋以前书籍,可见到《伤寒论.伤寒例》中的“神丹”方,《抱朴子内篇.金丹》中之“神丹”,《千金要方》中之“神丹方”及《太...
敦煌卷子P.2115、S.5614《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一方,只有方名及功用,而无具体的药物组成。查考宋代及宋以前书籍,可见到《伤寒论.伤寒例》中的“神丹”方,《抱朴子内篇.金丹》中之“神丹”,《千金要方》中之“神丹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沈良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所载之“四神丹”。本文对上述方剂进行分析后,认为“四色神丹”系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所载之“四神丹”,其跟道教与医学的融合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
四色神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发现Дх.01325v为敦煌《张仲景五脏论》又一写本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应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0,共2页
Дх.01325v残卷,三木荣称其为“医书”,马继兴将其定名为“不知名医方第四十种”。但经仔细考察发现,其为《张仲景五脏论》的又一写本,这一发现,使敦煌《张仲景五脏论》的写本增加为五种。
关键词
俄藏
敦煌
医药文献
《张仲景
五脏论》
定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考辨
被引量:
2
3
作者
姚美玲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目前发现的敦煌写本《五脏论》有四个卷号,诸家对此进行了录校和注释,但是千虑一失之处还是存在的。本文以最完整的P.2115V0为底本,比对另外三种卷子和诸家校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校释数处有争议的地方。
关键词
敦煌
写本
张仲景
五脏
考辨
ZHANG
语言文字
注释
争议
校注
校释
角度
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本《张仲景五脏论》校勘
被引量:
7
4
作者
谭宗达
《敦煌研究》
1986年第2期86-96,18+115,共13页
引言敦煌藏经洞复出的汉文遗卷《张仲景五脏论》共有四件,除斯5614号存“英伦博物馆”外,其它三卷均藏“巴黎国民图书馆”,分别为伯2115、2378、2755号。卷斯5614(以下简称S),开始为“占书”,中间是《张仲景五脏论》,书题:“五脏论一...
引言敦煌藏经洞复出的汉文遗卷《张仲景五脏论》共有四件,除斯5614号存“英伦博物馆”外,其它三卷均藏“巴黎国民图书馆”,分别为伯2115、2378、2755号。卷斯5614(以下简称S),开始为“占书”,中间是《张仲景五脏论》,书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后续《平脉略例一卷》。《张仲景五脏论》,凡83行,每行大多21-23字,计1443字。卷前60行,下方部分残损,全卷字迹了草,多有错别字,颇似习稿。伯2115(以下简称P)纸背:卷首“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凡108行,每行大多16-20字,计1837字。书写整洁、字体雄健,带有隋风。卷尾“五脏论一卷”移行接续“平脉略例一卷”。伯2378(以下简称P<sub>1</sub>)纸背:起自P第70行“草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本
五脏论
张仲景
南北朝
陶弘景
佛教
徐之才
耆婆
纲目
河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简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健雄
《敦煌研究》
1987年第4期100-101,99,共3页
《五脏论》,是我国古代以脏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医书.隋唐《经籍志》,录有书目:《宋史·艺文志》里.首次录有题名张仲景的《五脏论》一卷,另有托名神农、黄帝、耆婆等的多种《五脏论》,惜均已散佚.敦煌遗书S.5614的第7至10页为张仲...
《五脏论》,是我国古代以脏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医书.隋唐《经籍志》,录有书目:《宋史·艺文志》里.首次录有题名张仲景的《五脏论》一卷,另有托名神农、黄帝、耆婆等的多种《五脏论》,惜均已散佚.敦煌遗书S.5614的第7至10页为张仲景《五脏论》残卷(以下简称"残卷").笔者据缩微胶卷初步简析如下.残卷墨笔抄写,共83行,约1440余字.右下角残缺,余尚清晰可辨.卷首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正文不分段,全文均用"、"号标点.残卷为隋唐时所作,托名张仲景以自重.根据:1、文中"耆婆童子"及"四大五常,假合成身"的记述,是古印度医学传入我国的内容,也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要》等书.耆婆是外来语译音,耆婆童子相传是印度名医,《外台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写本
残卷
耆婆
敦煌
遗书
隋唐
张仲景
五脏论
黄帝
印度医学
魏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考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应存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摘
敦煌卷子P.2115、S.5614《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一方,只有方名及功用,而无具体的药物组成。查考宋代及宋以前书籍,可见到《伤寒论.伤寒例》中的“神丹”方,《抱朴子内篇.金丹》中之“神丹”,《千金要方》中之“神丹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沈良方》、《医方类聚》等书中所载之“四神丹”。本文对上述方剂进行分析后,认为“四色神丹”系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所载之“四神丹”,其跟道教与医学的融合关系密切。
关键词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
四色神丹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发现Дх.01325v为敦煌《张仲景五脏论》又一写本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应存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0,共2页
文摘
Дх.01325v残卷,三木荣称其为“医书”,马继兴将其定名为“不知名医方第四十种”。但经仔细考察发现,其为《张仲景五脏论》的又一写本,这一发现,使敦煌《张仲景五脏论》的写本增加为五种。
关键词
俄藏
敦煌
医药文献
《张仲景
五脏论》
定名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考辨
被引量:
2
3
作者
姚美玲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敦煌医药文献语言研究"(09ZS51)
文摘
目前发现的敦煌写本《五脏论》有四个卷号,诸家对此进行了录校和注释,但是千虑一失之处还是存在的。本文以最完整的P.2115V0为底本,比对另外三种卷子和诸家校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校释数处有争议的地方。
关键词
敦煌
写本
张仲景
五脏
考辨
ZHANG
语言文字
注释
争议
校注
校释
角度
比对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本《张仲景五脏论》校勘
被引量:
7
4
作者
谭宗达
出处
《敦煌研究》
1986年第2期86-96,18+115,共13页
文摘
引言敦煌藏经洞复出的汉文遗卷《张仲景五脏论》共有四件,除斯5614号存“英伦博物馆”外,其它三卷均藏“巴黎国民图书馆”,分别为伯2115、2378、2755号。卷斯5614(以下简称S),开始为“占书”,中间是《张仲景五脏论》,书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后续《平脉略例一卷》。《张仲景五脏论》,凡83行,每行大多21-23字,计1443字。卷前60行,下方部分残损,全卷字迹了草,多有错别字,颇似习稿。伯2115(以下简称P)纸背:卷首“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凡108行,每行大多16-20字,计1837字。书写整洁、字体雄健,带有隋风。卷尾“五脏论一卷”移行接续“平脉略例一卷”。伯2378(以下简称P<sub>1</sub>)纸背:起自P第70行“草巧”。
关键词
敦煌
本
五脏论
张仲景
南北朝
陶弘景
佛教
徐之才
耆婆
纲目
河内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简析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健雄
出处
《敦煌研究》
1987年第4期100-101,99,共3页
文摘
《五脏论》,是我国古代以脏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医书.隋唐《经籍志》,录有书目:《宋史·艺文志》里.首次录有题名张仲景的《五脏论》一卷,另有托名神农、黄帝、耆婆等的多种《五脏论》,惜均已散佚.敦煌遗书S.5614的第7至10页为张仲景《五脏论》残卷(以下简称"残卷").笔者据缩微胶卷初步简析如下.残卷墨笔抄写,共83行,约1440余字.右下角残缺,余尚清晰可辨.卷首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正文不分段,全文均用"、"号标点.残卷为隋唐时所作,托名张仲景以自重.根据:1、文中"耆婆童子"及"四大五常,假合成身"的记述,是古印度医学传入我国的内容,也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要》等书.耆婆是外来语译音,耆婆童子相传是印度名医,《外台秘要》
关键词
敦煌
写本
残卷
耆婆
敦煌
遗书
隋唐
张仲景
五脏论
黄帝
印度医学
魏晋南北朝
分类号
K870.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敦煌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四色神丹”考
李应存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发现Дх.01325v为敦煌《张仲景五脏论》又一写本
李应存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考辨
姚美玲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敦煌本《张仲景五脏论》校勘
谭宗达
《敦煌研究》
198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简析
赵健雄
《敦煌研究》
198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