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热流道对转子泵密封性能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志强 刘伯韬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俊杰 米艳梅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7,共10页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 输油转子泵作为油气集输技术中的关键设备,密封是影响其输送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核心。然而高温密封环境常导致其密封结构发生失效,从而引发介质泄漏。提出一种流道散热结构,以改善组合密封的高温工况;优化了二维单向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研究散热流道对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工况下,密封滑环偏磨程度大,翻边现象严重,O形圈永久压缩程度大,导致材料老化,表层脱落现象严重;转速越快,组合密封温度越高,增幅越大,最大增幅约为45%;流道散热结构温度降幅效果高达50%,可有效改善不同转速下组合密封高温工况,减小其应力集中,减少热作用对其影响,减缓其老化速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转子泵 组合密封 流道散热结构 流固热耦合 密封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散热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天光 王永庆 +3 位作者 朱超 张勇 马玉龙 赵嘉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5期178-184,共7页
变压器过热会减少变压器使用寿命。为分析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以某典型的片式散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油循环、强迫油循环2种条件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研究,以油流阻力、平均油温升系... 变压器过热会减少变压器使用寿命。为分析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以某典型的片式散热器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油循环、强迫油循环2种条件下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研究,以油流阻力、平均油温升系数2个指标评价散热器散热性能。结果表明:自然循环下,当油流量不变时,相对于自冷散热,风冷散热平均油温升系数降低了0.17,散热效果较强;强迫循环下,在油流量45 m^3/h至65 m^3/h范围内,随着油流量的增加,油流阻力增大了4 k Pa,平均油温升系数基本保持不变,约为0.198,散热器的散热量增加了8.8 k W,散热性能增强。研究结果为片式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片式散热 散热性能 数值模拟 散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器试验台送风系统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试验
3
作者 陈永攀 卢振 +1 位作者 张吉礼 刘辉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9,共7页
提出了环境试验室送风系统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试验研究了基于送风加热器调节的送风温度与测试室温度的模糊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 提出了环境试验室送风系统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试验研究了基于送风加热器调节的送风温度与测试室温度的模糊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无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传统PI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收敛速度快;基本模糊控制方法收敛较慢,存在稳态误差;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大,但收敛速度加快,稳态误差减小.对于具有滞后环节的送风加热器-测试室温度控制回路,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超调小、稳态误差小、控制效果最好.可见,对于无滞后环节的被控过程,采用PI控制方法即可满足要求;而规则自提取模糊控制方法非常适用于具有大滞后环节的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试验 送风系统 自组织模糊控制 规则自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ide precipit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refinement of Cr-Co-Mo-Ni bearing steel during hot deformation 被引量:7
4
作者 袁晓虹 郑善举 +1 位作者 杨卯生 赵昆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265-3274,共10页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carbides precipitation of the Cr-Co-Mo-Ni bearing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hot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850 ℃to 1080 ℃ with strain rate of 1-20 s-1...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carbides precipitation of the Cr-Co-Mo-Ni bearing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hot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850 ℃to 1080 ℃ with strain rate of 1-20 s-1. The activation energy(Q) for the tested steel is calculated to be around 682.99 k J/mol at a deformation strain of 0.6.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by SEM shows that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 behavior is dependent sensitively on the deformation strain,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while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RX grain size and Z parameter is obtained from the computational formula. Moreover, the M6C-type carbides(〈1 μm) act as the main prohibitor of grain coarsening, and the polynomial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worked out. With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 observation, DRX is the main nucleation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new grains during hot compression. In conclus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X affected by hot deformation parameters and carbides precipitation determines the ultimate grain size refin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alloy steel Z parameter grain size refinement carbide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RX)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